“蚂蚁”事件里,我悟出了财富的真谛

文 | 躺赢君(转载请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与出处)

关注公众号:小散躺赢


今天有两个大瓜,一个还没出结果的我就不说了,我们来说说另一个——

蚂蚁暂缓上市。

其实我本人特别不喜欢吃瓜,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如果每件大事你都关注,你就没关注真正的大事。

但蚂蚁这事我觉得能给我们的投资和生活带来很多启发,也算和我们息息相关,所以今天和大家聊一聊。

先说利益攸关的事——蚂蚁战略配售基金

我早在《说几个今天的热点》一文里就明确说过——不要买:

“蚂蚁”事件里,我悟出了财富的真谛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文中都写了,就是一些投资的常识。

当时不少人骂我傻X,有钱不捡脑子是不是坏了,现在听了我建议的朋友可能可以少些焦虑了。

我们投资的时候,总是容易看到收益,忽略背后的风险,而风险往往就发生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你知道的风险也就不叫风险了。

10%的仓位战略配售蚂蚁,90%的仓位由基金经理“自由发挥”,封闭期18个月。

往上没什么肉,往下却可以让你掉很多肉的事情,趋之若鹜的去,才是傻吧。

只看概率,不看数学期望的吗?


正应了那句话,你盯着那点收益的时候,别人盯着的是你的本金。

当然现在说这些对于已经参与认购的同学可能没意义,具体的战略配售基金条款我也没细读,毕竟我也不买,不知道这种情况是怎么个处理法。

最差就是过了高费率赎回期之后,该赎回的赎回,或者上市后二级市场卖出。应该亏不了大钱。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这次的事给我的第二个启发就是,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他的立场。这叫利益攸关。

比如马云明显是金融创新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当他说要搞金融创新的时候,你就打个折听听就好。

就好像埃隆马斯克、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在提醒警惕人工智能,这种话你听听就算了,别当真,因为他们几个就是最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当然希望别人都别搞最好。

再比如前段时间阳光电源的老板说光伏未来会很好,你听听也就算了,自己行业看好自己,能有多大可信度。

那什么样的信息可信度较高呢?

一个是自己说自己不好的话。比如2012年各大白酒企业高歌猛进、年报里一片看好的时候,只有茅台在年报里说的白酒行业可能要开始洗牌了。

另一种就是竞争对手看好你的话。比如做燃油车的企业都开始大搞电动车了,那基本电动车的成功概率就比较大了。

第三点启示就是,金融真的很需要监管。

说到底,金融创新的本质就是“规避监管”,名字里叫个创新,掩人耳目而已。和科技创新的创新可不是一回事。

中国之所以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就是因为监管做得好。

之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因为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像东南亚那些小国一样经济实力弱又爱装逼搞资本自由流动的,那就是凉凉。

而到了2018年开始的去杠杆、整治P2P,都是防范金融风险这一盘大棋里的关键。中国房贷一直管很严,但之前P2P那个疯狂劲儿,不监管真可能藏着当年美国次贷的风险。

而且监管和创新永远是动态平衡的,都是在一次次危机和繁荣中不断演进的。08年后美国加强监管,就是因为之前创新搞太过头了,而我们今年疫情之后,也在加速资本市场的改革。

只是这些都是需要过程的,而不能为了某个公司、个人的利益而拔苗助长。

总的来说,我觉得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做得还是很棒的,这和很多人理解的不同。

最后再说说做人的智慧,就是不要被名声和财富束缚,财富是为了帮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的,而不是反过来。

最近刚看了小米的传记,雷军当年也想在A港股两地上市,后来中美贸易摩擦一起,直接放弃了A股上市。这是智慧。

如果想一口吃成胖子,胡就胡把大的,现在可能小米都凉了。当然这也是之前小米过高估值的一轮融资差点把自己搞死里悟出来的。

网易丁磊,很多钱,但没什么人知道他,你在路上可能都认不出他来,很可能某天在哪和你喝茶闲聊的路人就是这个亿万富翁。不像马云去哪都被人认出来,刷个卡人家都被人拍到嘲讽说不用支付宝。这是丁磊的智慧。

拼多多的黄峥在当上中国首富2小时后捐出了自己1/3的资产,马上掉出富豪榜,这也是智慧。

人有钱之后,无非三种活法——

赚更多钱,啥也不干,干自己想干的。

希望读到这里的你,有钱,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要为钱所累。

以上内容仅作为个人记录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按此投资后果自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