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最近家裡老人生病,所以對親人類的文章有很多感觸,今天給大家分享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希望大家別讓等待成為遺憾。

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老舍: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我是“老”兒子。生我的時候,母親已有四十一歲。

一歲半,我的父親“剋”死了(老舍父親是皇城護軍,死於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炮火中)。

為我們的衣食,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嫩紅微腫的。可是,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母親活到老,窮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當如此。

她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她會給嬰兒洗三,窮朋友們可以因此少花一筆“請姥姥”錢;她會刮痧,她會給孩子們剃頭,她會給少婦們絞臉……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應。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她寧吃虧,不逗氣。

可是,母親並不軟弱。母親死在庚子鬧“拳”(義和團運動)的那一年。聯軍入城,挨家搜索財物雞鴨,“鬼子”進門,一刺刀先把老黃狗刺死,而後入室搜索。丈夫死了,鬼子來了,滿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親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著兒女。

這驚恐,這緊張,豈是一個軟弱的老寡婦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她不慌不哭,要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她的淚會往心中落!

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學校,家中只剩母親自己,終日沒人和她說一句話。

除夕,我請了兩小時的假。母親笑了。及至聽說我還須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嘆出一口氣來。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迷住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會再候盼著我了,她已入了土!

二十七歲,我上了英國。為了自己,我給六十多歲的老母以第二次打擊。在她七十大壽的那一天,老太太只喝了兩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說出來。

七七抗戰後,我由濟南逃出來。北平又像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佔據了。母親怎樣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

每逢接到家信,我總不敢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詳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帶來不好的消息,告訴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關於母親的起居情況。我疑慮,害怕。十二月二十六日,我接到家信,母親已去世一年了!

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