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了,自考專科有意義麼?

用戶68839978


有沒有意義?不管任何年齡,任何途徑的學習都是有意義的。

但是因為已經27歲,正處於打拼,成家立業的階段。那麼這個階段很多東西肯定要有先後順序,自考專科?那麼說明基本是中專或者高中文化程度,那麼自考專科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是想學習,為了增加知識,那麼可以自學,不需要考試,拿證。

如果是想拿這個證當進入某個單位或者行業的敲門磚,那麼自考專科沒有任何性價比。

打個比方,比如現在很多公務員省考,村官,鄉村基層人員一般都要求專科學歷,那麼這個專科學歷,如果不分全日制還非全,你考自考專科的意義就不如花錢交學費,象徵性的考試的成人高考的專科了,因為自考專科很多科目還是需要你必須真的去學習才能考的下來的,而且時間還長,也可能考著考著就失去了信心。

如果已經有穩定的工作,只是想單獨的提升下學歷,在職學習,不影響工作空閒時間比較多的情況下,那麼可以試著去考一下。

綜上所述:現在這個年齡段,參加自考專科意義不太大。不如去學一門職業技術,一個手藝更加的實際。


關於學校那些事


27歲正是一生的黃金年齡啊,撇開自考專科的實質意義不說,這也是一次人生求索和自我提煉的機會。

本人是95年參加的法律專業自學專科考試,因為報考的具體科目失誤(那個時候每次只開考一半的科目)2000年畢業,期間種種艱難不言而喻。

自學考試的發展歷程。

全國統一自學考試是81年開始在京津滬試點,83年在全國推行,開始是為了解決部分國家幹部和公職人員的學歷不達標問題,九十年代以後是為了解決大學院校少,國家經濟建設中學歷人才短缺問題,而到了2000年代後特別是現在,則是人才競爭激烈,國人自我進取的需要。

自學考試的人員數量。

從自學考試的人數上來說,開始只有幾萬人,後來到幾十萬,一直到2018年,全國統計自考人數接近1000萬,這就意味著不經意間我們身邊的某個人可能正在悄悄的通過自考在提升自己呦。

自學考試的人員年齡。

從參加自考人員的年齡上看,前些年參加自考的大都是30歲以下的人,但近幾年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參加自考的大都是30歲以上的人。這說明什麼?說明社會發展對國民素質的需求越來越高,而國家全日制學校培養的合格的高素質人才畢竟有限,那些沒有走進象牙塔的有志之士,有感於自身知識的匱乏就需要自考來彌補自身知識的不足。

自學考試的人員分佈。

前些年自學考試的人員全國各地都有,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因為義務教育的普及率低,參加自考的人人數很多,但近些年自考人員卻開始向大城市轉移,尤其是是2018年的統計結果顯示,大城市參加自考的人數正在逐年增加,這說明農村人口大量進城務工之後,大城市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少,就算是一個農民工都在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學歷,畢竟稍有機會誰也不願意在工地搬磚哦。

自學考試的含金量。

記得在我參加自考的時候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全國統一自學考試是全日制大學之後最受國家和企業認可的文憑,尤其是國外對中國自學考試的認可度比一般的全日制學校還要高。這一點在我服務的企業也是得到了驗證的,前幾年企業統計員工學歷時,我們這些為數不多的自考文憑是除了全日制文憑之外,唯一得到認可的學歷,其中的價值不言而喻。

自學考試的艱辛與收穫。

畢竟上學時錯過了成功走進象牙塔的機會,離開學校之後要系統學習某一專業的知識,沒有老師講解,其難度可想而知。每年兩次在縣級教育局報名,然後幾個月後到市裡考試。所以建議報考無需大量講解的文科類專業,具體學習專業知識時首先要將知識點理解透徹,然後花費大量時間去記憶,近鄰考試時再系統複習一下。一定要相信,只要認真學習,刻苦努力,成功就一定屬於你。

以過來人的經驗為例,我自考時每次只是報考兩科,經過半年的刻苦學習,最終通過考試的機會很大。法律專業的十四門課程,我最終的平均成績接近八十分。

不要猶豫,不要放棄,前進的道路上總會有荊棘,做好迎接困難的準備,成功只會屬於勇於挑戰的人。


燕山常青客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人,不論什麼時候學習,都是有意義的。朝聞道,夕死可以。三蘇之長蘇洵,也是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結果成了一代宗師,並且教育出了兒子蘇軾和蘇轍,大光蘇家門第!題主才二十七歲,如花似玉的年華,如果肯拼搏,前程似錦,來日方長!日出之陽,好景在後!與其在夕陽西下的時候作美妙的幻想,不如在旭日東昇之際勤奮投入工作;與其在垂暮之年因理想未能實現而懊悔不已,不如乘風華正茂之時躬身實踐、奮鬥不止。抓緊時間去自學專科內容吧!本人也曾在二十五六歲的時候自學過專科內容。如今五十九了,覺得學習有意義!回答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