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勢山之戰

興勢山之戰

興勢山之戰地理圖

興勢山,位於洋縣四郎鄉與八里關鎮之間。具體從四郎出發,上軲轆山、沿山頂偏北到偏巖,經飯菜埡、大、小支鍋石上馬道梁,下山經太白廟、水甜地、大店到八里關黑峽,這橫跨四郎與八里關兩鄉鎮的崇山峻嶺,就是古時候的興勢山。發生在三國時期著名的“興勢山之戰”,其戰場遺址就在這裡。

興勢之戰是三國時期蜀軍在洋縣北山擊退魏軍進攻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蜀軍依靠地理優勢,以少勝多,先是對魏軍阻擊,後是截殺,取得了輝煌的戰績。此戰役是古代以攻勢防禦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歷來為軍事家所稱道。劉伯溫著《百戰奇略》時此役被歸類為“退戰”,說兩軍作戰,如果敵軍佔據險地,戰局陷入困境,就應早早退兵,以保全軍。

公元234年諸葛亮北伐去世後,蜀國由蔣琬和費禕相繼執政。二人認為,魏國地域遼闊、勢力強大,與之正面交戰難以取勝。在此形勢下,二人決定改變諸葛亮在世時的以攻為守的戰略,決定暫時不對曹魏政權發動大規模進攻。隨著戰略方針由攻轉守,蜀軍的兵力部署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242年春天,姜維率領的部分蜀軍首先從漢中退駐涪縣(今四川綿陽)。第二年,蔣琬亦率蜀軍主力撤駐涪縣,此後,費禕出任蜀漢大將軍,從患病的蔣琬手中接管兵權。相比漢中,涪縣的地理位置更靠近蜀國的心臟地區。同時,當地有涪水運輸之利,上抵邊關江油,下達重鎮江州(今重慶)。陸路北通劍閣,西南距離成都僅三百餘里,糧餉供應方便,可以接應四方。蔣琬和費禕的想法是,若邊境告急,可由此領兵北上增援。

興勢山之戰

興勢山之戰主將王平

這一兵力部署明顯地削弱了蜀國前沿陣地漢中的防務。諸葛亮在世時,漢中作為蜀國北伐的進攻基地,一度集結了蜀軍主力,規模維持在10萬人左右。而243年蜀軍主力南撤以後,漢中的軍政事務由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王平主持,其麾下兵力僅兩萬餘人,又分散在數百里範圍內的多處據點之中,呈現出相對薄弱的態勢。若是敵人大舉入侵,後方援軍不及時救援,漢中便有陷落的危險。

當時魏國方面,魏明帝曹睿已死,大將軍曹爽(曹真之子)與太傅司馬懿共同輔政。司馬懿長期都督荊、豫、梁、雍諸軍事,屯師秦、隴,西拒蜀漢諸葛亮,東滅遼東公孫淵。正始前期,他每年皆督師淮河沿線,擊退吳軍進犯,功勳卓著。與司馬懿相比,只是憑藉魏國宗室身份及魏明帝寵愛的緣故而執掌朝政的曹爽,在軍事領域方面毫無建樹。因此,曹爽急於在戰場建功立業,以樹立威望。他看出了蜀國大軍回撤後漢中兵力薄弱這一形勢,在正始5年(244年)春天,封表弟夏侯玄為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大規模徵兵六七萬,並以關中及氐羌民眾為運夫,總計十餘萬人,當年3月,不顧司馬懿的反對,以大將軍身份親自前往長安(今陝西西安),決心以優勢兵力,由儻駱道進軍趁虛奪取漢中。

儻駱道是指從洋縣城北行,經現在的紙坊鄉李家村、土門、孤魂廟、石山下到四郎鄉。經四郎廟、胡家灣、田嶺上古路山。沿大山粱北行到偏巖。往北經飯菜埡、支鍋石上馬道梁。下山經太白廟、水甜地、大店到八里關鄉的黑峽河谷。往北溯黑峽河經羅家灘、黑峽街、五間房、周家莊到白廟。,從白廟上山翻大牛嶺到牛嶺溝,東北行經小華陽到華陽鎮。從華陽鎮東北行經縣壩、板橋、端公壩、擦耳崖、兩河口、杉樹坪上山翻爛店子梁,下山進入太白縣境。沿四十里吊溝東北行到都督門,進入周至縣境。再東北行經觀音崖到厚畛子。從厚畛子東北行經九溝口、大蟒河、段家坪上山翻老君嶺。下山經案子溝、茅草坪、七里出西駱峪,平川東北行三十里到周至縣,再沿周至平原進入長安。這條道路艱難險阻,除主路外,中間小路荒徑,支路岔道非常多,但從長安入川,卻是最近的一條捷徑。

興勢山之戰

興勢山之戰中魏軍曹爽

面對敵強我弱的局面,當時駐守漢中的鎮北大將軍王平召集部下商量對策。一些蜀漢將領建議,放棄外圍的秦嶺山險,全軍收縮至諸葛亮時期築起的要塞漢、樂兩城(勉縣)和北拒曹魏的重要城堡——城固(今陝西省洋縣),任由魏軍進入漢中腹地。這期間,蜀漢主力有足夠時間從綿陽出發援救陽平關。但是,鎮守漢中的主將,曾在街亭之戰中勸諫過馬謖的王平不同意撤守。他認為,如果援軍不到而敵人就攻克陽平關,那蜀國就失去了秦嶺險要,無險可守就會釀成大禍,因此堅決主張固守秦嶺要塞。眾將之中,參軍劉敏擁護王平的決策。劉敏認為,漢中百姓佈滿田野,莊稼還在田裡,如果聽任魏軍進入平原,則大事去矣。於是,劉敏率部佔據洋縣西北興勢山。興勢山是儻駱道南出口戰略要地。蜀漢依山而築“興勢圍”,憑藉地理優勢,阻擊魏軍。

由於兵力嚴重不足,蜀軍採用虛張聲勢的做法,“多張旗幟,彌亙百餘里”。王平所率領的“後拒”(預備隊)數量少得可憐,狹曲陡峭的儻駱道幫了蜀軍的大忙,魏國大軍入駱谷數百里,成了一字長蛇陣,兵力上的優勢得不到發揮。而處於劣勢的蜀軍不但憑險據守,有地利之便,且軍中由西南少數民族組成的“無當飛軍”更是驍勇異常,這支部隊人人身著鐵甲,翻山越嶺如履平地,最擅長的是夜襲,裝備的是塗有毒箭頭的連弩和鋼刀。憑藉興勢山險要,劉敏指揮蜀軍拼命抵抗,阻擊魏軍在八里關黑峽山谷月餘天氣,時逢天雨綿綿,魏軍“進不獲戰,攻之不下”,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大量牛馬騾驢死在運輸途中,沿路運夫晝夜號泣,其情景十分悽慘,糧食供應不上,此時遠在洛陽的司馬懿老奸巨猾,意識到局勢不妙,寫信警告曹爽。曹爽的參軍楊偉也看出了危險,求曹爽放棄行動立即撤軍,但曹爽步將鄧颺反對,不顧自己缺乏軍事常識與楊偉爭論。楊偉未能說服他們,憤然說:“鄧颺、李勝敗壞國家,可以處斬。”曹爽不悅,拒絕了楊偉的建議。太傅司馬懿本來就反對此戰,眼看魏軍陷入如此危險的境況,連忙寫信給夏侯玄說明即將到來的災禍,並警告對方應該注意汲取當年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的教訓。蜀軍牢牢控制著興勢山,阻止魏軍前進。一旦另一支蜀軍斷其退路,曹爽和夏侯玄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夏侯玄讀信,意識到處境危險,就說服曹爽下令撤軍。曹爽的先鋒郭淮估計形勢不利,率本部先撤,免於了大敗。


興勢山之戰

興勢山之戰援軍費禕


蜀國援軍趕到,費禕乘機進兵,依託沈嶺、衙嶺、分水嶺等要地截殺撤退的曹爽軍。魏軍拼命爭奪山險,苦戰多天,損失慘重,勉強通過,曹爽率殘兵敗將逃回關中,徵調來用作運輸的牛馬幾乎死光,戰略物資損失慘重,關中多年的積蓄為之消耗一空。至此,興勢防禦戰以蜀軍的大獲全勝而宣告結束。

興勢山之戰,是古代以攻勢防禦取勝的一個典型戰例,王平本傳說的很簡單,後世卻津津樂道於此戰。費禕也因此勝獲封成鄉侯,留守漢中直至244年9月返回成都。相反,曹爽的威望和影響力驟跌,為他以後和司馬懿權力爭鬥中最終倒臺埋下了伏筆。此戰延續了蜀國後20年政權,其戰略意義不低於同時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但因為參戰者皆為不出名的戰將,這場戰役在歷史上知道者甚廖,《三國志》只是簡單介紹了一下,以三國為題材的小說《三國演義》更是隻字未提,這不能不說是洋縣的一大遺憾。

筆者建議,洋縣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興勢山之戰的歷史事件,並積極招商引資,開發興勢山古戰場遺址建設,充分利用歷史典故的文化底蘊,宣傳好洋縣,使洋縣的旅遊事業上一個新的臺階。

興勢山之戰

古代關中進入四川的主要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