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你是誰

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你是誰

指純粹通過腦補而構造出的人物形象,雖然近乎完美但不能線下接觸,很容易人設崩塌。

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你是誰

木心說:“見名人,要見其人,不見其名。”

這可就不講道理了,要不是衝著他有名,我憑什麼見他呢?大家都挺忙的。

其實木心的意思是,在名人身上最不值錢的玩意兒就是名,你要真打算跟人家學點實惠的,最好撥雲見日直撲本質,你要不打算學點什麼就為了沾沾仙氣兒,那還不如自己在家拜佛祖,方便又經濟。

木心說這話,我相信靠的是底氣而非名氣,但倘若沒有陳丹青替他晚年揚名,又有誰知道他說過這話呢?

人出名難,出名以後不被名氣所累則更難。

近代有一種說法,叫“名氣源自於誤解,名氣越大,誤會越大”,很好的延展了老先生的話。名氣到底是個什麼鬼?暫且放下唯物主義觀來看,名氣不過就是外界對某人某事之想象集合起來的產物,無形無質,而且組成模塊由於個人想象力的不同千差萬別,最終形成的名氣,既非發自名人本身,也不受名人控制,甚至可以說跟他關係已經不大了。

可人們卻偏偏樂於相信那樣的“意中人”,哪怕他不夠真實,這正應了那句話,“老子們愛你,與你何干?”

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你是誰

我看挺合適,就是不知道費嫂同不同意

松樹下就該有清風

東晉著名清談選手劉惔曾經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們都想象王微是個很好的人,這就像高大的松樹下當有清風一樣自然。”

王微,一作王徽,字幼仁,小字荊產,晉琅邪臨沂人,行為藝術家王澄之子。這對兒父子雖然名氣不大,但好歹是王家的人,甭管是在當時還是千年之後,人們都會主觀的認為名門望族之中就應該出產品學兼優之人。這才引起了圈內人劉惔的哲學思辨——長松下有清風,這事到底取決於樹還是取決於風呢?

要是問我,我就說取決於觀眾。

據說湯顯祖憑藉《牡丹亭》吸粉無數,其中一位女性不顧封建禮教的束縛,愣是從內江跑到杭州,直接在酒店開好房間然後通知湯老師過來收貨,結果倆人一見面,那位女性大失所望,湯老師“皤然一翁,傴僂扶杖而行”,一切美好的想象瞬間湮滅,女粉絲最終投湖自盡。

要麼成,要麼死,湯老師再次總結:“AB型。”

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你是誰

姓湯的老遇上這種女人

同樣是消費名人,過去和現在又有不同。過去我們說“意中人”,指的是找到一個“符合自己想象的人”,而現在則是“找到一個人,然後開始想象他”。前者一旦失敗,只能怪自己心高眼拙,而後者一旦落空,立馬粉轉黑。

粉絲以愛的名義創造偶像,偶像就有義務按照粉絲提煉的“人設”去生活,面對這種蠻不講理的遊戲規則你幾乎毫無辦法。黑格爾說:“崇拜的過程就是自我人格放棄的過程,把自己看作依附於意中人的存在,而逐漸掩埋了自己。”

他連自我人格都放棄了,你還能把他怎麼樣呢?

【世說新語·言語】六七

劉尹雲:“人想王荊產佳,此想長松下當有清風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