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自盡,是他無能還是明朝已無力迴天,只因背後發生這些事

清初屈大均作《燕京述哀》,“先帝宵衣久,憂勤為萬方

。捐軀酬赤子,披髮見高皇。御袍留血詔,哀痛何能忘。”

先說一下崇禎的基本資料,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1644年),字德約,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這首詩就一箇中心思想,崇禎皇帝朱由檢生前為國家大事日夜操勞,勤勤懇懇,深受人民愛戴。所以可以說崇禎是一個“勤君”,更是一個“儉君”,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少見的末代皇帝不昏庸的榜樣。

崇禎皇帝曾經六下罪己詔,一國之君能夠常思己過,實為不易,此外,崇禎皇帝上臺之後大力剷除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清除了明朝最大的專權宦官。

崇禎皇帝自盡,是他無能還是明朝已無力迴天,只因背後發生這些事

那麼,就是這樣一個勤政的君主也沒能扶起來搖搖欲墜的明朝,很多人也都會感嘆崇禎皇帝生不逢時,若他生在其他朝代,也會是千古一帝,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明朝末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明末財政危機

當時的明朝,百姓窮困潦倒、軍隊拖欠軍餉、官員開不起工資。要知道宋朝一年的財政收入是一億五千萬兩白銀,而明朝一年僅兩千萬兩,還不及宋朝的零頭。然而明朝的稅收政策相比其他朝代並不算收的少,但是就是收不上來銀兩。

黃仁宇先生曾說:“任何一種財政制度,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就將不可避免的影響國家的歷史

財政來源的大量流失:

1.土地兼併嚴重。

由於土地價格的翻炒,土豪劣紳、官員貴族、王室成員,為了從中獲得利益瘋狂的圈佔土地,使得大量農民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人民交不起稅,自然財政收入提不起來。這時就有人說了,不是王公貴族他們那麼多土地不納稅嗎?只能說是想太多了,明朝制定的“厚養藩王”政策,使得王公貴族根本不需要納稅或者說僅納稅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明朝規定只要考上了舉人就會免除賦稅,考上舉人的少之又少,又怎麼會影響賦稅呢,其實古人的操作就類似於我們現在的買房換戶口,考上了舉人,家裡親人的土地所有權都可以掛到他的名下,也就是說一人考上,全族不納稅。這哪個朝代能頂得住。

有田者十一,為人佃做者十九。——顧炎武

就是說,百分之九十的農民都做了僱農、佃農和奴僕,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地主

當長工、短工。

2.中央和地方財政的不可調和。

由於明朝經常性的調撥徵收地方的庫存銀兩,使得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本來地方開支就捉襟見肘,很多常規的工作已經無法展開,地方財政陷入了困境,所以很多修橋鋪路、抗旱救災的任務無法完成,也嚴重拖累了明朝經濟的發展,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中央壓榨地方財政導致地方財政沒錢,地方財政沒錢就會導致經濟運行緩慢。

於是,地方政府開始“抵抗”中央的財政壓迫,開始用“賒欠”的方式來應對中央的稅收。根據相關記載,當時各省都多多少少的出現了欠中央錢糧賦稅的情況。

崇禎皇帝自盡,是他無能還是明朝已無力迴天,只因背後發生這些事

財政支出的大量增加:三餉加派

明朝末期戰事頻繁,軍費開支巨大,其中“遼餉”、“剿餉”、“練餉”,三餉的支出總共加派了二千萬兩,要知道兩千萬兩幾乎就是明末一年的財政收入,所以當時明末的國庫已經極度空虛,為了支援各方戰亂,三餉加派這個戰時政策,對百姓進行了極度壓榨,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明末瘟疫橫行

明朝中期之後,進入了小冰川時期,全國開始出現了大面積、長時間的旱災,百姓餓死的餓死,災民到處逃荒。每逢災年,多有瘟疫發生,

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發。鼠疫也稱“黑死病”,也曾經肆虐歐洲,造成數百萬人死亡。

崇禎皇帝自盡,是他無能還是明朝已無力迴天,只因背後發生這些事

崇禎十四年傳到河北,隨著闖王李自成闖進北京,鼠疫的感染者也傳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大面積死亡。

街坊間小兒為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

北京的因鼠疫而死亡的人數已經佔總人數五分之一,當李自成攻進北京的時候,他面對的是一個座:“人鬼錯雜,日暮不敢行”的城市。

影視劇《大明劫》真實的介紹了當時屍橫遍野的恐怖情景。“病不入肌膚入口鼻為瘟,國不等外寇兵自潰則為劫”。這場鼠疫深刻改變了明朝的社會秩序、政治環境。

崇禎皇帝自盡,是他無能還是明朝已無力迴天,只因背後發生這些事


崇禎帝不善謀政

為什麼前面說崇禎皇帝勤儉清廉,後面又說他不善謀政,甚至在某些方面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呢?

這就像學習一樣,一個努力學習孩子的你不能說他壞,你只能說他刻苦、懂事,但是努力學習了可不一定最後成績就好。所以說,崇禎一定一個好學生、一個努力的君主,但是他卻不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君主。

崇禎曾說: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他的意思就是他這麼努力,仍然救不活明朝,都是因為亡國之臣,不是因為他自己。說明崇禎沒有意識到自己政治上領導能力的欠缺。

崇禎皇帝自盡,是他無能還是明朝已無力迴天,只因背後發生這些事

那麼,崇禎皇帝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影響了明朝的自我救贖?

首先講一下,崇禎皇帝缺乏政治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是科班出身,而且不夠聰明,被世俗禮教綁架過於牢固,缺乏君王的敏銳和智慧,認為君王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一直致力於如果做一個明君,卻忘了去做一個智君

1.崇禎加派賦稅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確當時北方戰事吃緊,確實缺錢,那也不能直接增加賦稅,百姓本來就苦不堪言,增加賦稅的效果肯定也是不明顯。他忘了那些土豪掠紳、王宗貴族,到了了還在保護他們的利益。

2.缺乏用人之術

崇禎在位期間與大臣之間,互相敵視、互相利用,崇禎多猜忌、嚴厲,經常對大臣呼來喝去,大聲指責,有很多人都死於他的殘忍和暴行,有人還說他和魏忠賢的殘忍程度相比已經不相上下。

17年裡,他居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此外,由於和大臣的互相對立,他不得已培養了一大批“宦官”,一起所謂的自己人,最終也導致了“十萬太監亡大明”的事情。

崇禎皇帝自盡,是他無能還是明朝已無力迴天,只因背後發生這些事


崇禎帝的歷史評價

有人說他:千古一帝。

南明餘煜說:“先帝英明神武......千古未有之聖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稱。”

有人說他:不善帝王智謀

清朝蕭徵模:心匪不仁計則窮,減夫派餉事重重。可憐三百年夭下,斷送憂勤惕勵中。

小結

在我看來,只不過是明朝氣數已盡,寥寥數語是說不盡明朝滅亡的原因,天運如此,又怎麼能怪到崇禎帝朱由檢一人身上,畢竟十幾年的時間內憂外患,為了拯救明朝他也是日興夜寐、日夜操勞。

歡迎關注我,一起品味那些塵封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