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尽,是他无能还是明朝已无力回天,只因背后发生这些事

清初屈大均作《燕京述哀》,“先帝宵衣久,忧勤为万方

。捐躯酬赤子,披发见高皇。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

先说一下崇祯的基本资料,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这首诗就一个中心思想,崇祯皇帝朱由检生前为国家大事日夜操劳,勤勤恳恳,深受人民爱戴。所以可以说崇祯是一个“勤君”,更是一个“俭君”,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见的末代皇帝不昏庸的榜样。

崇祯皇帝曾经六下罪己诏,一国之君能够常思己过,实为不易,此外,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大力铲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清除了明朝最大的专权宦官。

崇祯皇帝自尽,是他无能还是明朝已无力回天,只因背后发生这些事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勤政的君主也没能扶起来摇摇欲坠的明朝,很多人也都会感叹崇祯皇帝生不逢时,若他生在其他朝代,也会是千古一帝,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明朝末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明末财政危机

当时的明朝,百姓穷困潦倒、军队拖欠军饷、官员开不起工资。要知道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一亿五千万两白银,而明朝一年仅两千万两,还不及宋朝的零头。然而明朝的税收政策相比其他朝代并不算收的少,但是就是收不上来银两。

黄仁宇先生曾说:“任何一种财政制度,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就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国家的历史

财政来源的大量流失:

1.土地兼并严重。

由于土地价格的翻炒,土豪劣绅、官员贵族、王室成员,为了从中获得利益疯狂的圈占土地,使得大量农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人民交不起税,自然财政收入提不起来。这时就有人说了,不是王公贵族他们那么多土地不纳税吗?只能说是想太多了,明朝制定的“厚养藩王”政策,使得王公贵族根本不需要纳税或者说仅纳税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明朝规定只要考上了举人就会免除赋税,考上举人的少之又少,又怎么会影响赋税呢,其实古人的操作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买房换户口,考上了举人,家里亲人的土地所有权都可以挂到他的名下,也就是说一人考上,全族不纳税。这哪个朝代能顶得住。

有田者十一,为人佃做者十九。——顾炎武

就是说,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都做了雇农、佃农和奴仆,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地主

当长工、短工。

2.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不可调和。

由于明朝经常性的调拨征收地方的库存银两,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本来地方开支就捉襟见肘,很多常规的工作已经无法展开,地方财政陷入了困境,所以很多修桥铺路、抗旱救灾的任务无法完成,也严重拖累了明朝经济的发展,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中央压榨地方财政导致地方财政没钱,地方财政没钱就会导致经济运行缓慢。

于是,地方政府开始“抵抗”中央的财政压迫,开始用“赊欠”的方式来应对中央的税收。根据相关记载,当时各省都多多少少的出现了欠中央钱粮赋税的情况。

崇祯皇帝自尽,是他无能还是明朝已无力回天,只因背后发生这些事

财政支出的大量增加:三饷加派

明朝末期战事频繁,军费开支巨大,其中“辽饷”、“剿饷”、“练饷”,三饷的支出总共加派了二千万两,要知道两千万两几乎就是明末一年的财政收入,所以当时明末的国库已经极度空虚,为了支援各方战乱,三饷加派这个战时政策,对百姓进行了极度压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明末瘟疫横行

明朝中期之后,进入了小冰川时期,全国开始出现了大面积、长时间的旱灾,百姓饿死的饿死,灾民到处逃荒。每逢灾年,多有瘟疫发生,

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鼠疫也称“黑死病”,也曾经肆虐欧洲,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崇祯皇帝自尽,是他无能还是明朝已无力回天,只因背后发生这些事

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随着闯王李自成闯进北京,鼠疫的感染者也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大面积死亡。

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北京的因鼠疫而死亡的人数已经占总人数五分之一,当李自成攻进北京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一个座:“人鬼错杂,日暮不敢行”的城市。

影视剧《大明劫》真实的介绍了当时尸横遍野的恐怖情景。“病不入肌肤入口鼻为瘟,国不等外寇兵自溃则为劫”。这场鼠疫深刻改变了明朝的社会秩序、政治环境。

崇祯皇帝自尽,是他无能还是明朝已无力回天,只因背后发生这些事


崇祯帝不善谋政

为什么前面说崇祯皇帝勤俭清廉,后面又说他不善谋政,甚至在某些方面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呢?

这就像学习一样,一个努力学习孩子的你不能说他坏,你只能说他刻苦、懂事,但是努力学习了可不一定最后成绩就好。所以说,崇祯一定一个好学生、一个努力的君主,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君主。

崇祯曾说: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他的意思就是他这么努力,仍然救不活明朝,都是因为亡国之臣,不是因为他自己。说明崇祯没有意识到自己政治上领导能力的欠缺。

崇祯皇帝自尽,是他无能还是明朝已无力回天,只因背后发生这些事

那么,崇祯皇帝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影响了明朝的自我救赎?

首先讲一下,崇祯皇帝缺乏政治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是科班出身,而且不够聪明,被世俗礼教绑架过于牢固,缺乏君王的敏锐和智慧,认为君王的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如果做一个明君,却忘了去做一个智君

1.崇祯加派赋税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确当时北方战事吃紧,确实缺钱,那也不能直接增加赋税,百姓本来就苦不堪言,增加赋税的效果肯定也是不明显。他忘了那些土豪掠绅、王宗贵族,到了了还在保护他们的利益。

2.缺乏用人之术

崇祯在位期间与大臣之间,互相敌视、互相利用,崇祯多猜忌、严厉,经常对大臣呼来喝去,大声指责,有很多人都死于他的残忍和暴行,有人还说他和魏忠贤的残忍程度相比已经不相上下。

17年里,他居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此外,由于和大臣的互相对立,他不得已培养了一大批“宦官”,一起所谓的自己人,最终也导致了“十万太监亡大明”的事情。

崇祯皇帝自尽,是他无能还是明朝已无力回天,只因背后发生这些事


崇祯帝的历史评价

有人说他:千古一帝。

南明余煜说:“先帝英明神武......千古未有之圣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称。”

有人说他:不善帝王智谋

清朝萧徵模: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夭下,断送忧勤惕励中。

小结

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明朝气数已尽,寥寥数语是说不尽明朝灭亡的原因,天运如此,又怎么能怪到崇祯帝朱由检一人身上,毕竟十几年的时间内忧外患,为了拯救明朝他也是日兴夜寐、日夜操劳。

欢迎关注我,一起品味那些尘封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