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山夜话 | 回归社交网络,不做“点赞之交”

播音:崔羽宸 胡新冉

无法在桂子山见面的日子里,我们与你相约在此,真诚相约每一天。这里是华广之声桂子山夜话特别节目,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崔羽宸、胡新冉,疫情心连心,我们以声音相约,以心灵相融,难熬的日子里,有我们陪着你。

身处后疫情时代的山民,你们如今情况如何了呢?

是贪恋躲在手机和电脑屏幕背后的安全感吗?网络给了人们足以字斟句酌的时间延迟,可以准备好再发送消息的特性,一再降低了立刻回复的焦虑感,这份舒适是否让你懒得开口交流了呢?隔离初期封闭的郁闷是否也消失无踪,逐渐安于现状了呢?你还渴望出门吗,你又有多久没有出门了呢,还记得上一次和人面对面交谈是什么时候吗,现在再去这样交谈会感到紧张不安吗?

桂子山夜话 | 回归社交网络,不做“点赞之交”

还是随着时间的发酵,对于外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了呢?一旦连续待在家中,就开始感到心情烦闷、做事提不起力气。等疫情形势一经放松,日程表就已经排满无数出游的行程,每日都在微信和QQ与好友们约定下一个饭局,出门倒垃圾、买菜、遛狗样样都抢着做,站在人群里吸收这久违的人间烟火的灵气

如果是第一种,你的社交能力可能开始停滞甚至退化了,如果是第二种,那你一定是个社交饥渴患者。但想必你也知道,这两种都不是一个可取的心理状态,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在后疫情时代进行良性社交,我们今天请来了心理学院的刘勤学老师为大家解疑答惑。

01

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可以“云”开展,包括我们的社交,也因为各种通讯工具、媒体平台,在居家隔离期间得以顺利继续,不再像从前车马都慢的年代,一旦封闭就与世隔绝了。但现在

信息交换变快了,也就容易变质了,隔着屏幕的社交,不能真切体会对方的情绪,有时语言也会显得冰冷,甚至容易让人误解。但目前这种情况,网络社交还是必不可少,请问老师可以为我们的网络社交支一点儿招吗?

刘勤学老师

对于由于疫情而居家隔离的我们来说,目前的确还是以网络社交为主。但是网络社交存在的一些特点,或者说是缺点,会让人产生隔离感。所以要尽量去丰富网络社交,网络心理学的研究也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以下这三点是可以去尝试的方法。

第一个是要多主动、少被动。心理学研究发现,像微信这种社交网络平台,也存在主动性使用和被动性使用之分。主动性社交网络使用,是说自己发布和分享的东西比较多;被动性的社交网络使用,是只看不发。研究结果发现,相比被动性使用,主动性社交网络的使用,更容易

减少孤独感,增加幸福感。所以平时如果习惯使用社交网络平台,可以多发一发,通过增加大家给你的回复、点赞,可以无形中增加主动性的互动

第二个是在网络社交时,增加及时性互动。相对于真实社交来讲,网络社交有一个很好的特征,它允许延时互动,即互动的非同步性。比如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社交时,对方说了一句话,或者问了一个问题,你还没想好,但不能说等两个小时,再给出答案。一般来讲,会要求一个及时性的反馈。但网络社交可以,它允许说,“啊,我才看到”,其实这中间可能是在想回答。这是网络社交的一个好处,但这样的非同步性,在情感沟通跟联络方面就没那么好了。如果是增加跟朋友的情感联络,就尽量进行及时性社交,情感流动会更好。同样,如果想增加非延时的沟通,就增加视觉线索,尽量选择视频通讯,因为看到对方的脸和表情,会更加亲切一些。当然,要

以个人的喜好为前提,尊重对方的舒适感,比如有些人比较喜欢语音,他觉得看到对方会有压力,或者有的人就是喜欢打字。可以自由选择,但至少来说,互动方式还是要及时一些,尽量不要延时互动。

第三个就是要多形式、多渠道,不要依赖某一个渠道或方法,可以给自己更多不同的网络社交形式和知识,这样相对来讲,感觉会更好一些。

02

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渐放缓,抗击病毒的战役也走到了下半场,居家的封闭隔离可以根据情况适度放松了,但当人们真的走出家门时,却仿佛忽然失去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网络将社交虚拟化了几个月,但现在需要真实社交的我们,又该如何顺利过渡呢?

刘勤学老师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当习惯网络社交,面对面交流的能力可能会下降,心理学研究发现,真实、线下、面对面的社交,其实有很好的作用。有研究者发现

社交型的触摸,像拥抱、握手、拍肩等行为,大脑在涉及对于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区域,就是心理理论相关区域,会有更强烈的激活反应和更强烈的情感连接,所以真实社交会有更强烈的情绪流动,更及时性的互动。那怎样从之前习惯的弱情感的网络社交,过渡到真实社交呢?这里会有几个小的建议。

桂子山夜话 | 回归社交网络,不做“点赞之交”

第一是就亲原则,在过渡阶段,可以选择跟最重要的、最亲近的人见面。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适当进行一些身体接触,在见面的时候给对方一个拥抱,这样高质量的互动,会很快让我们感受到情感流动,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心理修复作用

第二个是就近原则,如果没有办法和最亲近的人见面,可以选择和附近同样处于安全区域的朋友,进行小范围的碰面、聊天、线下的社交互动,这也是很好的。

最后是舒适性原则,社交最重要的是让情绪、情感自然流动。如果在真实线下的社交中突然觉得,好几个月没有见面,没有话题了怎么办,有一个小tips可以给到大家,让大家迅速在线下社交中打开心扉,提升聊天气氛。

心理学发现要分享真实的情绪,并真实地感受别人的情绪

,这样双方的感觉会比较良好,所以可以多一点情绪方面的话题,说说疫情当中你的情绪情感,这样双方能找到许多共通的点。之后是可以真切表达对他人兴趣、经历、感受的好奇,当对一个人产生好奇,关心他的体会,像在过去一段时间他的经历,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是不是发展了一些爱好,他的感受是什么,当真的去问到他时,是能够开展非常高质量的沟通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经常发现一些共同之处,聊一聊你们之间共同的事情,过往的经历、回忆,可以让聊天氛围或感情迅速升温。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以帮助我们去过渡的方法,当然线下社交最重要的还是真诚和真心,但适当采取一些方式,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

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一条心,自觉家中隔离,到目前为止,长的隔离期可能有三个月,短的隔离期也有一到两个月了,虽然是有一部分人不太适应恢复到线下的社交,但也有相当一群人感到

社交饥渴,急需出门放松心情,针对这部分出门心切的同学如何去平衡这种心态,老师有什么话要叮嘱他们吗?

刘勤学老师

非常能够理解这种心情,毕竟宅了这么久,就算是不想念一些美食,可能也会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春天虽然来了,但还是请不要着急,如果是要叮嘱的话,第一点还是要注意安全。虽然说国内疫情大大缓解,但是国外的形势不容乐观,国内也有无症状感染者出现,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防护。

第二,如果真的想直接出门放松,也尽量选择室外,空气流通,远离人群聚集的地方

第三,如果是想念美食,想要外出吃东西,也请一定注意不要堂食,可以打包到风景优美的户外和朋友野餐,这样吃起来会更香,心情也会更好。

桂子山夜话 | 回归社交网络,不做“点赞之交”

04

无论是隔离还是外出,人生活在社会当中,就少不了与社会交往,在家中与父母亲友交流,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将来走向职场,更要与上级同事共处,人不能逃避社交,也不能过分社交,凡事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但我们个人又很难判断这个适度的标准,老师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心理问题的常见症状表现吗,如果我们出现了这些问题,又该怎么正确地去寻求帮助呢?

刘勤学老师

的确会有不少问题,毕竟经历这样一个重大的事件,居家隔离这么久的时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可能是表现为情绪上的烦躁,也有可能是睡眠出现状况,像失眠、作息紊乱,也可能是在居家隔离期间,与家人发生的一些冲突,导致关系层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多少都会对心理产生影响,甚至会干扰我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你,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很好地自我评估、处理的话,还是建议去

寻求专业的帮助,像心理学院开发了一个教育部官方认可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在这里有非常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随时回答你任何的提问,不管是情绪、情感,还是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多方面,都可以向我们寻求帮助。

桂子山夜话 | 回归社交网络,不做“点赞之交”

目前这个平台,不仅向国内学生开放,也向国际的学生朋友们

开放,所以大家如果有需要,欢迎随时向我们致电。

桂子山夜话 | 回归社交网络,不做“点赞之交”

访谈嘉宾

桂子山夜话 | 回归社交网络,不做“点赞之交”

刘勤学

心理学院教师,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心理发展与教育》杂志审稿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主持2012-2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家庭影响机制及其家庭团体干预的实证研究”项目,2011-2013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资助项目“青少年网络使用行为的动机及其干预研究”项目,华中师范大学“丹桂计划”资助项目“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动机-环境交互作用机制”项目。

春风渐暖,街道上熙攘的人群重现,从独自一人到三五成群,从冰冷的文字到温暖的笑颜,如何适应从虚拟网络的交流到现实生活的沟通的转变,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疫情中,网络可以帮助山民在无法见面的情况下进行社交,但不能对其一味地依赖,毕竟春日过半,盛夏将至,走出家门的日子不会太远,我们既要避免社恐,也要按捺住过分的迫切,只有把握住适度社交的原则,不禁不淫,才能更好地拥抱这个鲜活的世界。

总有一个地方,是你心中第二个家乡,总有一个地方,是你熟悉记忆下惦念的远方。我们以声音相约此刻,盼桂子花开时,“华中师范大学广播台,真诚相约每一天”。感谢大家收听今晚的桂子山夜话,我们下期见~

桂子山夜话 | 回归社交网络,不做“点赞之交”

▷华师&华师:90后,到!

▷“被”你暖到了!华师!

▷华师留学生校友 :“我为中国感到骄傲,中国做得非常好!”

▷来了!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公布

▷关注!教师资格考试推迟,高校毕业生可先上岗、再考证!

责任编辑:刘绮菲

策划:宋昊谦

文字:宋昊谦 施家靖 郑嘉敏

播音:崔羽宸 胡新冉

审校:宋汉涛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大家积极来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