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最仁慈的梟雄

一,反抗隋朝


隋末最仁慈的梟雄

竇建德(573年-621年8月3日),貝州漳南縣(今河北省故城縣東北)人,自稱夏王

竇建德是貝州漳南縣人,少時就注重信義。他為人慷慨仗義,經常幫助別人,因此深受鄉親愛戴。

大業七年(611),隋朝徵兵討高麗。竇建德因為勇敢入選,擔任二百人的小帥。同鄉孫安祖因為勇敢亦被徵召,但因為當時鬧災,妻兒餓死,孫安祖拒絕當兵。漳南縣令大怒,鞭打孫安祖,激怒了他,他於是刺殺縣令,投靠竇建德。

竇建德對孫安祖說:“隋文帝時,國家富強,徵兵百萬,都敗於高麗。現在發生大災,楊廣不體恤民情,反而徵集大軍討伐高麗。楊廣屢次征討高麗,損兵折將,出征的很少有活著回來的。大丈夫豈能白白送死,我聽說高雞泊方圓百里,水深草密,可以躲藏。”孫安祖同意,於是二人招納逃卒數百人,落草為寇。

二,抗拒官軍


隋末最仁慈的梟雄

隋朝

竇建德與落草為寇的高士達聯繫,官府於是誅殺竇建德全家。竇建德聽聞家屬被害,投靠高士達。高士達自稱東海公,封他為司兵。

大業十二年(616年),涿郡通守郭絢率軍討伐高士達。高士達認為竇建德有勇有謀,派他抵禦郭絢。竇建德施反間計大敗郭絢。

隋朝又派楊義臣討伐群賊,屢戰屢勝。竇建德勸高士達:楊義臣足智多謀,士氣正旺。應該避其鋒芒,等待時機。高士達因為擊敗郭絢,驕傲自大,沒有聽從。高士達與楊義臣交戰,輕敵被殺,竇建德於是逃往饒陽。

三,割據稱王


隋末最仁慈的梟雄

竇建德為高士達發喪,收攏餘部,逐漸發展起來。當時反隋人士對隋朝官員一律殺死,但竇建德厚待隋朝官員,得饒陽縣令宋正本,擔任參謀。隋朝官吏紛紛投靠竇建德,他的實力越來越大。

大業十三年(617年),竇建德自稱長樂王。隋朝派右翊衛將軍薛世雄討伐竇建德,他故意示弱,薛世雄輕敵冒進,結果慘敗而逃。竇建德乘勝進攻河間,郡丞王琮死守城池。次年王琮聽說隋煬帝被殺,於是投降竇建德。竇建德部下勸他殺了王琮,但他認為王琮是義士,予以重用。下令敢有謀害王琮者,全家處死。次年竇建德自稱夏王。

四,消滅宇文化及


隋末最仁慈的梟雄

武德二年(619年),宇文化及在魏縣稱帝。竇建德對宋正本、孔德紹說:“我為大隋百姓數十年,現在宇文化及弒君,大逆不道。我想殺宇文化及,為大隋報仇,怎麼樣?”孔德紹說:“現在天下無主,群雄逐鹿。大王以仁義起兵,民心歸附。討伐弒君逆賊,正好為義軍表率。”

竇建德率軍大敗宇文化及,將其殺死,並處死跟隨宇文化及的叛臣。

他救出蕭皇后,以臣子自居,後護送蕭皇后及其孫楊政道到突厥依靠義成公主。

竇建德為人儉樸,不吃肉只吃蔬菜,所得財物都賞賜將士。他對被俘的隋朝官員,聽其自便,留下的授予官職,走的給予路費。

五,對抗唐朝

竇建德攻打相州,唐將淮安王李神通慘敗而逃。他俘虜徐世勣,將其釋放,讓其鎮守黎州。

武德三年(620年),徐世勣叛逃投靠唐朝。竇建德的部下勸他殺掉徐世勣之父,他說:“徐世勣原本就是唐將,現在逃回唐朝,是個忠臣,怎麼能殺忠臣之父?”

竇建德大將王伏寶足智多謀,立功最多。眾將嫉妒王伏寶,誣告他謀反,竇建德聽信讒言,處死王伏寶。宋正本直言敢諫,竇建德聽信讒言,將其處死。此後竇建德勢力日益衰弱。

六,救援王世充

唐朝攻打王世充,王世充屢戰屢敗,向竇建德求救。劉斌向竇建德進言:“現在唐、鄭、夏三足鼎立,唐強鄭弱,若唐破鄭,必然攻夏。不如救鄭,內外夾擊,合力滅唐。若唐敗而鄭可圖,則滅鄭。合鄭、夏之力滅唐,天下可定。”竇建德大喜,出兵救鄭。

竇建德進軍虎牢關與唐軍對峙。凌敬勸竇建德翻過太行山,進軍上黨,奪取河東。唐軍見河東空虛,必然回救,王世充自然得救。竇建德不聽,結果慘敗被俘。竇建德餘部聽聞,納土歸降唐朝。

李世民責備竇建德:“我徵王世充,關你何事,你越界而來,冒犯我軍士的鋒銳!”竇建德說:“今日不自己來,恐怕有勞你遠取。”李世民將其押往長安,李淵將其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