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中醫醫院成功開展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

“謝謝你們,現在我父親的身體狀況已改善很多,這真得感謝咱們醫院優質醫療技術和貼心服務。”4月22日,高先生握著市中醫醫院內鏡室主任申海濤的手感激地說。

高先生的父親是一位因喉癌遂行全喉切除的患者,因吞嚥困難無法自主進食,胃鏡檢查時發現食管入口處狹窄。雖然擴張了食管,但高先生父親的生活質量並沒有明顯提高。

“每次給父親餵飯,看著他難受地吃不下時,我就很難過。”父親身體每況愈下,高先生感到非常無奈。為改善父親的生活質量,高先生四處尋醫,後經朋友介紹,高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了市中醫醫院內鏡室主任申海濤。接診後,針對高先生父親的情況,申海濤聯合腫瘤科、麻醉科進行了多學科會診,併為患者量身定製了治療方案,經過充分溝通和反覆研究,決定對患者實行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來解決困擾患者許久的進食難題。

經過仔細嚴謹的術前準備和近一個小時的精心操作,在該院多科室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下手術圓滿完成,術後患者狀態平穩良好,無需再因無法進食所導致的心理問題和營養問題而苦惱,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申海濤介紹說:“食物通過口腔的咀嚼、食管的傳遞,進入胃,經過一步步消化吸收,轉變成為我們需要的物質,提供給我們能量,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我們的消化與吸收。臨床上,經常有一些長期不能自主進食的患者,如突發中風導致的吞嚥障礙和吃飯飲水嗆咳,痴呆、昏迷等不能經口腔攝取營養,需採用‘腸外營養’或者‘腸內營養’這兩種途徑來獲取營養支持。”

申海濤還說:“腸外營養,是靜脈滴注營養液,費用高,對局部血管刺激大,時間一長就會導致靜脈炎,甚至出現更加嚴重的敗血症、肝功能衰竭、胃腸道粘膜萎縮等情況。腸內營養,是胃腸道吸收營養物質來給身體供給的,對於不能自主進食的患者通常採用鼻胃管方法。”

雖然放置“鼻胃管”方法簡單、效果肯定,但這些營養管管徑較粗,材質較硬,長期使用會給患者帶來許多不適。還會破壞正常的賁門功能,發生胃食管返流,導致肺部感染,甚至加重病情,所以鼻胃管常常用於需要腸內營養不超過30天的患者。對於那些需要長期腸內營養支持的患者,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以其微創、術後恢復快、併發症發生率低、經濟實惠等優勢逐漸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該手術在胃鏡引導下經皮直接穿刺胃腔,放置導管到胃內,為不能經口腔攝取營養的患者打開了綠色通道。

據瞭解,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自1980年提出以來,廣泛應用於因某些疾病不能下嚥固體或液體食物而胃腸吸收運動功能良好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PEG置管餵養已經逐漸替代了人工腸外營養,尤其是鼻胃管餵養。

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具有微創、術後恢復快、併發症發生率低、經濟實惠等優勢,為一些長期不能自主進食的患者提高生活質量提供了條件。目前,市中醫醫院內鏡室已成功為多位高齡患者進行了經皮內鏡下胃造瘻術,標誌著該院內鏡室在消化道內鏡治療上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來源:長治日報 記者 馬豔霞 通訊員 郝夢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