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教你兩步聽懂那些詩人的指桑罵槐

前言

古詩文字雋永,三言兩語可能包含千頭萬緒,多種情感。所以要回答你的問題,我們要讀懂詩,要讀懂詩人的是否有言外之意。先來看兩個例子。

第一步:瞭解背景知詩人

商女不知亡國恨?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譴責商女不關心國家衰亡,仍然唱那靡靡之音。商女該不該被譴責呢?

這首詩中詩人寫自己在秦淮遊玩時的所見所感,開頭的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感覺一切都在籠罩之中,是那麼不明晰,這彷彿也是當時唐王朝的前途和命運。“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由盛轉衰,的確是前途茫茫。之後從寫景轉到敘事,隨後再抒發“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感慨。商女,是為了生存而賣唱的歌女。商業尤為發達的秦淮河唱什麼都應該不足為奇,為什麼杜牧是尤為介懷呢?這因為

後庭花就是《玉樹後庭花》,據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製作的樂曲,這靡靡之音可謂是禍國殃民的代表,是亡國之音。可是,歌女唱什麼歌由不得自己,而是由主人來定奪。所以實際上在這裡杜牧並不是要譴責唱靡靡之音的歌女,是以此諷刺和譴責那些官僚貴族不知道勵精圖治,中興大唐,反而整天聲色犬馬、紙醉金迷。所以杜牧真正的是要諷刺和揭露他們,並且想以此來警醒類似的人,不要沉迷於享樂。

杜牧作為小李杜之一,他的詠史詩常有翻新之作,見解獨特,立意深遠。"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看似輕描淡寫的兩句話,表現出對權貴貪圖享樂辛辣的諷刺、對國家衰敗深沉的悲傷,堪稱千古絕唱。他類似的詩歌當中都有這樣的體現,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讀詩|教你兩步聽懂那些詩人的指桑罵槐

第二步:解讀用典同類比

更無一個是兒郎

題木蘭廟

唐·杜牧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詩歌是杜牧在木蘭廟寫的,前兩句寫木蘭代父從軍,手挽強弓南征北戰扮做兒郎,但也在夢中像曾經那般給自己畫眉。她不知多少次手持酒杯思念著故鄉,想到拂雲堆上去祭王昭君。

詩歌開始,讓我們看到一個颯爽英姿的女英雄形象,她能如男兒般征戰,但卻時常懷念自己女裝的模樣。後面兩句,陡翻新意,說木蘭把酒思鄉盼之時,居然想到了漢朝遠嫁番邦和親的明妃王昭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代父從軍的典故我們耳熟能詳,明妃指的是王昭君,昭君出塞的典故大家想必也不陌生。兩個時代的女子,身份也各有不同,

杜牧又是什麼弦外之音?仔細推敲,的確有很多共同點,首先她們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背井離鄉來到邊塞;第三,雖然她們的身份、經歷以及到邊關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她們身上都承載著家國、民族的重大責任。

但是這樣的重任本應是男性擔當的,現在卻讓兩位女子來揹負,並且還要承受著離別的痛苦,在男權社會中,這是不正常的。王安石寫昭君的《明妃曲》中就說“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個“枉殺”看出他對君王無能的諷刺,對昭君以一女子換家國平安的遺憾和憐惜。這便是杜牧在此詩中沒有明白寫出來,但卻藉著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位女子,用神來之筆勾連在一起,發人深省,給人啟迪。結合唐朝的情況來看,“安史之亂”唐明皇帶著楊貴妃逃難,到了馬嵬眾軍譁然,於是賜死楊玉懷,萬千罪責全給一個女人承擔,杜牧大概也是不贊同的。所以杜牧可能也有意藉著這些來諷刺大好男兒不思為國,讓女子衝鋒陷陣換來自己的安逸享樂。

讀詩|教你兩步聽懂那些詩人的指桑罵槐

小結

古詩常常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如果我們不對其中典故加以剖析,就沒有辦法很好地去解讀詩人的深意。所以在讀古詩時,我們常常要知人論詩,據瞭解詩人當時的寫作背景,和他同類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更便於我們來理解。

讀詩|教你兩步聽懂那些詩人的指桑罵槐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