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行業月度十大新聞

中國食品行業月度十大新聞

1、多部門出臺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

近期,豬肉供給和價格問題受到社會關注。9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要從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加強生豬產銷監測、完善市場調控機制等方面穩定當前生豬生產;從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積極帶動中小養豬場(戶)發展、推動生豬生產科技進步等方面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從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等方面完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從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變革傳統生豬調運方式等方面健全現代生豬流通體系。通過以上措施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增強豬肉供應保障能力。

9月8日,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出臺17條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目前各項政策措施正在落實,多數已經落地。

點評:豬肉市場供應有望穩定和恢復

養豬業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豬肉是我國大多數居民主要的肉食品之一。如何保障居民吃得起豬肉,成為去年8月以來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國家相關部門著力解決的問題。

相關意見及措施的出臺將極大促進生豬生產,進一步保障豬肉供給。隨著各項政策措施和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效,生豬養殖場戶補欄積極性開始恢復,豬肉市場供應有望逐步穩定和恢復。專家預計,今年四季度我國生豬產能下降的局面將會得到改善,但短期內豬肉市場供給依然偏緊,預計元旦、春節前豬肉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走勢,但隨著庫存凍肉逐步出庫、禽肉等畜產品供應增加,畜產品供應總體有保障。

2、全國政協召開“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

9月6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圍繞“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協商交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

60多位委員在全國政協委員移動履職平臺上發表意見。大家認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向好。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還處於初步階段,面臨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部門工作機制不完善、市場主體參與積極性不高、消費者質量安全意識有待提升等問題。

點評:讓農產品質量安全真正落地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和2016年《農業部關於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的相繼出臺,推動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建立。全國政協此次的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將“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作為協商交流重點,體現了社會各方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

委員們提出的各項意見建議,很有針對性和建設性。比如,“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智慧監管能力,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共享,早日搭建起統一開放、共享共用、通查通識的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更是站在了食品科技的前沿,實現從產品生產源頭到上市的有效管控。

3、14個部門聯合開展2019年全國“質量月”活動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4個部門,以“共創中國質量 建設質量強國”為主題,於9月共同部署開展2019年全國“質量月”活動。

今年“質量月”活動回顧了新中國質量發展的輝煌成就,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建設質量強國的決策部署,廣泛動員各部門、各行業、廣大企業和人民群眾,進一步激發質量創新動力,釋放質量提升活力,共同推動質量強國建設事業。

點評:“質量第一”意識永不過時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質量工作,把質量發展擺在戰略位置來抓,採取一系列推動質量提升的重大政策措施,使我國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升,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作為一項重要的群眾性活動,我國“質量月”活動持續開展多年,已經形成了相關政府部門統一部署、以企業為主力軍、各行各業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具有中國特色的“質量月”活動模式。“質量月”活動在促進全社會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推動我國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4、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二十五次年會舉辦

8月30日—9月1日,主題為“中國:世界的乳業”的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第二十五次年會暨2019年中國(國際)乳業技術博覽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來自國內外乳製品生產企業、相關服務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的企業家、專家、管理人員,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以及來自世界乳業發達國家的行業代表、企業家、科學家等近5000餘人出席會議。中國乳業人向世界傳遞來自中國的力量和強音。此次年會的議題既突出了延伸全產業鏈,又體現了科技創新;既關注行業熱點,又聚焦當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話題。同時,在全球乳業一體化的形勢下,大會更加突出國際化。

作為年會的重要內容,2019年中國(國際)乳業技術博覽會同期在河北石家莊正定舉辦。此次博覽會規模創新高,展示內容更豐富,展商來自10餘個國家,更加國際化。

點評:乳業用實力迎來全面振興

70年來,我國乳品產量實現連續跨越三個千萬噸;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跨越,國內大型龍頭企業的奶源指標、工藝技術、產品品質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產嬰幼兒奶粉質量安全實現了跨越和反超,國產奶粉迎來全面振興時代。奶畜飼養、乳製品加工、乳製品產量、品種結構、質量標準、消費市場等方面,都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我國乳製品工業已成為食品行業中國際融合度最高的行業之一,逐步實現了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市場的戰略目標。

目前,我國乳業進入全面振興的發展時期,應儘快進行轉型升級,改變發展模式,優化產品結構,發展縱向與橫向聯合,加強國際合作,走出一條中國乳業持續穩定發展之路。包括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號召,支持乳品企業走出國門,大力發展線上銷售等。

5、第十九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在京召開

9月11—12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在北京召開。今年大會收到的企業報送的創新產品總數較去年增長了8.4%,顯示出整個方便食品行業創新的加速與多元化發展。

數據顯示,2018年,方便食品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2940億元,較上年增長5.2%,比全國食品製造業7.26%的增速低2.06個百分點;方便食品製造業利潤總額214億元,利潤增速14.4%,比全國食品製造業6.07%的增速高8.33個百分點。

點評:堅定地走健康轉型與價值提升之路

植根於傳統中華文化且具有深厚地方氣息的方便食品,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正凸顯出更加實惠、貼近家庭、地方風味特色濃郁等特徵。部分產品已經向餐飲業進軍,走進高鐵餐廳。產業產值增速的“低”與利潤增速的“高”,清晰地勾勒出方便食品在健康轉型與價值提升之路上的階段性成果及某種程度的行業共識。

會議認為,在經歷了2018—2019年企業對未來競爭模式與發展路徑的探索與“試錯”期後,各大方便食品企業將在2020年做出相對清晰的定位選擇,方便食品將迎來更加美味、健康的明天。

6、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指導意見

為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含餐飲服務提供者)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按標準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使用監管,防止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9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關於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對生產加工的食品應當制定產品標準或者確定產品配方,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規定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範圍及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

點評:有序、規範發展才是硬道理

包括防腐劑、抗氧化劑等在內的20餘個類別的食品添加劑的應用,大大促進了食品工業發展,被譽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但也要看到,多種類的食品添加劑由於領域廣、功能多等因素,在應用中也存在著違規超量、超範圍使用等問題。

《意見》的出臺將使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更加規範、有序。當然,公眾也應該更科學地認知食品添加劑,而不是一味地聽信謠言。

7、第14屆全國營養科學大會暨第11屆亞太臨床營養大會舉辦

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引導全國及亞太地區營養科學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建設,9月20—22日,由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國家衛健委食品司指導的第14屆全國營養大會暨第11屆亞太臨床營養大會、第二屆全球華人營養科學家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辦。會議提出,隨著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的推進,著眼長遠,關注國民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的營養健康,正在將營養融入所有領域,“醫生—食品科學與食品產業—消費者”的營養健康食品消費指導模式也愈發受到關注。

論壇上,來自全國31個省市營養學會的代表聯合發起“合理膳食 我行動”的倡議,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代表中國營養界全體營養科技工作者宣讀了《聚營養科學之力,全面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倡議書》,表達了全國營養界眾志成城、落實合理膳食行動的決心和信心。2019健康中國行動營養行業領袖峰會同期召開。

點評:營養將更深入地滲透到食品全產業鏈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保障食品供應、滿足食物生產自給自足方面做出巨大努力,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果。人們已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邁進。與此同時,由於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與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我國居民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呈高發態勢。堪憂的居民營養健康狀況成為嚴重影響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由此,也倒逼食品產業向營養健康轉型,激發食品企業生產出營養健康的產品。

未來,隨著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的推進,國家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營養將更深入地滲透到食品全產業鏈中。

8、盒馬鮮生銷燬臨期食品引熱議

9月初,盒馬鮮生銷燬臨期食品的新聞引發熱議,其中持“浪費”論觀點的人不在少數,理由是國內許多地方仍然不富裕,即便是都市也有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的壓力,東西還能吃卻扔掉確實很可惜,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也有不少人表示理解商家的做法,站在企業的立場,從食品安全角度考慮,銷燬是最安全、成本最低的做法;反之,如果不及時處理,還會出現許多不可預估的後果。

盒馬也給出了“左右為難”的回覆。據報道,盒馬鮮生曾因為被查到更換某些水果蔬菜的標籤而被投訴。而後盒馬鮮生痛定思痛,對臨期食品的管理越來越嚴格。

點評:減少食物浪費要用上新思維

如何處理臨期食品是個難題。據統計,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價值達上萬億美元,重量超過13億噸,而臨期食品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背後,是對臨期食品處置方式、處置時間節點的爭議與“論戰”。這就需要有關方面出臺相應的免責措施,釐清風險責任和食品安全界限,鼓勵商家讓臨期食品有更好的歸宿,做出更有價值的安排。

同時,商超企業應多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各類食品的潛在消費群體預先分析研判,力爭實現供銷兩旺、產銷平衡,減少和力避食品滯銷情況發生。此外,企業還應多利用現代保鮮技術手段延長食品保質期。對於臨期食品的處置,應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減少浪費之間達到有效平衡。

9、中鹽股份增資加速提升市場競爭力

9月19日,中國鹽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鹽股份)增資項目簽約儀式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舉行。此次會議上公佈,中鹽股份目前已完成混改項目的資產重組工作和產權交易所掛牌、摘牌、遴選、投資者二次報價、增資協議談判工作,引入投資者13家,總投資額30.6億元。

自2017年1月1日起,鹽業體制改革正式實施,放開食鹽價格,放開了食鹽生產批發區域限制,允許現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銷售領域,食鹽批發企業可開展跨區域經營,食鹽行業進入競爭時代。

點評:混改增資重塑鹽業新生態

自古以來,鹽始終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基礎性商品。經過長期發展,我國鹽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鹽的產銷量均居世界第一,但鹽資源無序開採、鹽產能相對過剩等問題已經嚴重製約了鹽業發展。

“破”與“立”,是鹽企在改革之路上苦苦求索的,此次混改增資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點。通過此次混改,中鹽股份引入了民營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各類資本優勢聚集必將激發中鹽股份活力,這對傳統國有鹽業企業深化改革具有很好的示範作用。這也會進一步加快釋放鹽業市場活力,加快推動鹽業形成新格局,重塑新生態。

10、多部委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

9月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教育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於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的通知》,明確了總體目標、重點任務及分工、實施步驟和工作要求,以及組織協調機制、專項整治方案、督導檢查方案、新聞宣傳方案等具體安排。為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等14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行動工作組。

這次聯合行動緊緊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重點整治4方面突出問題。一是嚴厲打擊食品生產經營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取締“黑工廠”“黑作坊”“黑窩點”。二是實施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嚴肅查處保健食品虛假宣傳和違規銷售問題。三是解決學校及幼兒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和食品安全問題。四是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重點解決蔬菜、禽蛋、豬肉、水產品質量安全和農藥、獸藥添加禁用成分問題。

點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需“真刀真槍”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涉及多部門、多層面、多環節,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今年以來,隨著《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等文件的落地,我國食品安全向縱深落實。而此次國家多部委聯動,開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動,打出組合拳,既可以集中力量解決一批突出問題,又可以推動建立長效機制,及時把行動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化下來,從根本上解決深層次的矛盾。有了政府站臺,真刀真槍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相信食品安全的生態環境會越來越好。

中國食品報社新聞採編中心、傳播推廣中心聯合發佈

(文章轉載於“中國食品報網 www.cnfood.cn”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