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獨立團穿越到三國打的過呂布一萬人部隊嗎?

昔年21c78861989


在沒有機槍的年代,騎兵是戰場上的王者,面對高速衝擊的騎兵,步兵幾乎只有等著挨宰的命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元朝時期,成吉思汗憑藉幾萬人的騎兵橫掃亞歐大陸,建立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帝國。

假如李雲龍的獨立團穿越到三國,還是按照獨立樂團人員齊備,巔峰時期的兵員數量。

注意,李雲龍團,按照巔峰時時期正規部隊有六個營計算,整團正規人馬大致在八千人。而且魏和尚、張大彪、沈泉、孫德勝還有云龍兄最愛的趙剛。

而且按照獨立團的火力配備來說,別說獨立團打贏呂布了,統一整個三國都沒問題。

先不說擲彈筒、炮擊炮、他孃的意大利炮,單單就說重機槍的事兒,整個獨立團瞎找都能收集上百挺輕重機槍吧,威力大、射速快的重機槍至少也有幾十挺。

想當年,輕武器兵團與重火力部隊的第一次對決上,英國殖民軍50人的小部隊依靠僅有的4挺馬克沁重機槍竟然擊退了多達5000名非洲土著人的進攻,在這場戰鬥中四挺馬克沁重機槍不僅擊潰了5000多人,而且還整整擊斃3000多名非洲土著人。當然這是赤裸裸的屠殺。


再比如,一戰時期,著名的索姆河戰役中,德軍依靠大量的MG08馬克沁機槍在一天之內就打死了6萬名英軍士兵,簡直就是絞肉機,屠宰場。

看見了武器裝備的懸殊,再加上運用現代武器的士兵的軍事素質,是古代使用冷兵器進行貼臉肉搏戰無法比擬的。


李雲龍本人以及手下的各營營長以及連排長,都是在實戰中走出來的戰爭好手,對於戰術的使用和配合那是相當熟練,

迂迴突進、運動戰、圍點打援、戰術穿插等,古代的軍事將領們大都可能趕不上李雲龍的營長甚至是連長。


就算是打到最後,彈藥消耗的差不多,憑藉現代的小股部隊特種作戰也能搞死一大片的三國高級將領。加上收編整改(趙剛特擅長招降),擁有一批古代冷兵器部隊也是沒有問題的。

獨立團穿越是沒有可能的事,只是打個比方,朋友們姑且這麼一聽,我也就隨口那麼一說,切勿較真。

九度月光


1、除了不能用現代軍械——火器之外,其他的應該是不變的吧?那就是說,李部的戰鬥意志強於呂部是肯定的。因為李部是為老百姓打天下,吃苦耐勞的程度,更是當時的人難以匹敵的。家屬有危險的時候,關羽的荊州兵會散去。水源斷了,馬謖的街亭守軍會散去。但李雲龍的士兵,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都絕不會散去。呂部士兵是為呂布一人打天下的,根本無法和李雲龍的士兵素質比。士氣上,李部一人的戰鬥力,足抵呂部起碼三、五人。

2、戰略戰術;呂部靠的是陳宮一人。李部靠的是“集體智慧”,李雲龍本身的戰術、智謀就強於呂部,陳宮,趙剛智慧、大局觀更勝於陳宮。

3、魏和尚出身於少林,他是李部中武功最高的。三國時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武功套路,所有的武力基本上都是自悟的。所以,憑武力,應該會強於呂布,至少不會差於呂布。張大彪武力應該可以媲美張飛(包括李雲龍自己),不會下於呂布。孫德勝有趙雲之勇。沈泉沒有什麼太特別的描述,但也絕非泛泛,不會下於高順。絕非郝盟、魏續、臧霸之類可比的。

4、騎兵可能是李部稍弱,只有一個騎兵連,百十匹馬。

5、李部還有一個必勝的招數;就是李雲龍等具備現代戰爭的科學意識,也會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諸葛亮能發明“地雷”、“火箭”,證明那時候已經有了火藥。趙剛是大學生,這方面知識肯定遠強於諸葛亮。甚至一個當兵的,都會利用火藥做成炸藥包。而且,李雲龍慣於打伏擊戰。炸藥包就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挖地道也是八路軍的強項,攻取呂布城池的時候,根本不用強攻。就利用挖地道,放炸藥包就能炸燬城牆。炸藥包的爆破聲驚天動地,呂部聽到也會嚇得靈魂出竅,這時的衝鋒,絕非當時的兵士可以抵擋的。

6、兩軍混戰,李雲龍部慣使刺刀、大刀,如果揹負大刀,手持長槍或戟。加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一個打三個,絕非呂部能抵擋的。

所以,如果李雲龍部穿越回三國,要是僅限制不能用現代火器的話。我認為;別說呂布,即使曹操,也不會是李雲龍部的對手!


傲視蒼穹39


哈哈哈哈哈哈收拾呂布一幫子太容易了,李雲龍多鬼啊!趙剛燕京大學的,比曹操的文化程度都高。巔峰的時候的李雲龍有一個騎兵營的編制,就王喜奎可能都要頂呂布的八健將之一。秀芹用一把剪刀都能戳死曹氏和閉月。李雲龍肯定勝!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李雲龍獨立團也有近萬人的,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有句臺詞就說他快當師長了。還不算他能調動的縣大隊、區小隊各種民兵。哈哈哈


就他那打法,古代無論多少兵也是沒用的,何況呂布……


大理宋氏


問題是哪個時期的獨立團?是楊村戰敗後的獨立團呢還是平安格勒戰役打完後的獨立團。楊村戰敗後的獨立團也就3000人多一點。。平安格勒戰役結束後獨立團接近一萬人(八個營加各種團直屬部隊)


盪漾的可樂


打不過,因為在八路軍系統內李雲龍部隊絕對不是主力一流部隊。在抗戰初期的團長大多是上將也有個別中將的,李雲龍是少將說明他在中央軍委領導心中的份量並不重。


馮克思的文章


經常在“今日頭條”上看到這樣的問題。象這樣的問題怎麼回答都可以,反正是鬧著玩吧。現用清人王士禎一首評《聊齋》的評作回覆。“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最愛秋墳鬼唱詩。”僅憑記憶寫,個別字句如有誤,請見諒。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