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現在全球知名,爲什麼阿里CTO張建鋒卻很低調?

木木一切隨風散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不管是老闆馬雲,還是廣大群眾相信喜歡的都是這種人才吧。

馬雲曾經說,開始他認為他的十八羅漢只能幹個經理級別,沒能力當總裁,後來發現他錯了。個個都是不壞之身,一個比一個生猛。

2004年的時候,天貓的兩次輪番負面消息,一個是錘子手機數據造假,另一個是特斯拉與天貓終止合作。我們知道,馬爸爸最討厭的是什麼:假。所以淘寶上刷單水軍一直是馬雲頭疼的問題。這個時候,天貓總裁喬峰就直接被罷免了。之後淘寶、天貓、聚划算就在了花名行癲的張建鋒的領導之下了。

也就開始了張建峰自己的時代。當時很多人當時覺得張建鋒是“空降兵”,其實不然,張建鋒04年就進了淘寶。用他的同事的話就是:一直到今天,淘寶、天貓和聚划算的很多“小二”, 行癲見到都能順口叫出名字。張建鋒從技術的選擇、框架的選擇、代碼、運營、產品設計,整個過程都親歷過。當時財採訪的時候他說:我在淘寶工作了7年,做了6年半的技術,最後半年開始做業務。

而此人很低調低調到到大家真正注意到他的時候,是在2017年的“達摩院”,專門研究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而“達摩院”的研究經費,馬雲下了1000億的血本,可以看出,馬雲是有多重視了。

說道最後,張建峰之所以這麼低調,和他的性格是有很大關係的。他做事不張揚,比較謙虛。更何況,阿里還有王堅等核心人物在,當群星扎堆聚集在一起時,雖然也同樣閃耀的張建峰,自然在大眾眼中就不怎麼顯眼了。


鎂客網


剛剛,在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3年投資1000億人民幣。

達摩院”將實行院長負責制,由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花名行癲)擔任首任院長。

張建鋒花名行癲,加入阿里12年,親歷了淘寶、天貓、聚划算組成的中國零售平臺一路發展成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曾帶領過多個技術團隊,也擔任過中國零售平臺事業群的總裁,今年4月被任命為集團CTO。阿里CEO張勇曾表示,張建鋒是“為數不多的兼具技術和商業背景和經驗的領導者”。

今年8月,阿里巴巴在西雅圖舉辦技術論壇,有近400名當地的技術人才參加,除了有架構、中間件、搜索等技術負責人到場介紹乾貨,阿里CTO張建鋒也第一次站在美國人面前分享阿里的技術戰略。

現在阿里成立“達摩院”,該院由全球實驗室,高校聯合研究所,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劃三大部分組成,研究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

阿里巴巴達摩院還宣佈成立學術諮詢委員會,目前的委員會成員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中國科學院院士黃如,美國三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Michael I. Jordan,美國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李凱,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周以真,美國工程院院士、華盛頓大學教授Henry M. Levy,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George M. Church,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Avi Wigderson。

達摩院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在全球各地的實驗室,目前包括在以色列特拉維夫、俄羅斯莫斯卡、新加坡、北京和杭州都設有實驗室;第二部分是跟各大高校合作成立實驗室,目前已經跟浙大、清華和UC Berkeley等合作;第三部分是產學研協作網絡,將阿里發現的問題分發給所有高校,一起來研究解決。

阿里將對達摩院會投資一千億下去。阿里巴巴不指望靠它賺錢,但是它自己要去掙錢。當然掙錢是靠解決問題,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達摩院的定位思考。

馬雲也表示,“我要的是公司死了,實驗室還活著。這是可以找出好模式出來的,我希望不僅僅靠論文活下來,90%以上研究的東西,不能只在實驗室裡面,必須在市場上。只有這樣,這個實驗室才能走得長。”


電商大佬


首先要糾正一點的是,雖然張建鋒現在集團CTO並且兼任阿里雲CTO,但是之所以如此低調,這裡面有幾大原因。首先是作為長期在產品、技術線的高管,具有技術背景的高管往往都是比較低調、謙虛的性格;其次阿里雲來說,大家都知道,那個曾經被無數人嘲笑不會寫代碼、不懂技術的博士、那個甚至在阿里內部同事無情嘲笑的王堅才是真正居功至偉的人物,王堅博士,同時也是阿里的前任CTO,阿里雲首任總裁,我們有理由相信,張建鋒在內心深處是尊重博士的,這個功不好搶,也不應該搶;最後就是,雖然阿里雲現在排名全球第三,但是要說全球知名還是有點過譽了,並且阿里雲作為全球第三,跟全球第一的AWS不僅僅是存在差距,而且這個差距是數量級的差距,所以阿里雲的路還很長,沒到可以值得炫耀的地步。

大家可以從榜單上看到,雲計算市場上,阿里雲雖然排列世界第三位,但其實與AWS的差距非常大,這已經不簡簡單單的是存在差距了,甚至可以說,雲計算除了AWS之外,都是其他,amazon在雲計算領域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而這樣的統治地位幾乎是不可能逆轉的,當然Microsoft取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作為跟隨者,阿里雲在這方面並不具有先發優勢,唯一具有的優勢是中國市場長期以來營造的起來的阿里的品牌形象,但這在技術行業並不算是優勢。所以阿里的路還很長,張建鋒的擔子還很重。

技術人的執著、堅韌、低調、謙遜。可以說這是阿里系每一個CTO的特點,不論是以前博士,還是現在的張建鋒和程立,每一個人都是一段傳奇。當年做公有云,博士頂著罵名,頂著巨大的壓力,當然馬老師無條件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堅持要做公有云,講別人聽不懂的故事,做別人不理解的事情。被嘲笑、被汙衊,這位曾經年紀輕輕就做了浙大的博士生導師、教授、系主任後來又做了大名鼎鼎的微軟亞研院的常務副院長,即使這樣華麗的履歷,在做公有云以後還是被誤解,因為很多人看不見未來。

不是說因為他們偉大才尊敬他們,更是因為他們在不被理解還能堅持下去,被誤解還在不斷前進,那種永不放棄、執著向前的精神,這其實不僅僅是技術行業從業者,也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品質,可以說沒有這些就沒有阿里雲。從來沒做過手機的雷軍,影響了一整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不懂技術的馬雲卻一手打造了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兩大互聯網巨頭;被吐槽不會寫代碼的王堅博士卻一手締造了阿里雲...

這也許是阿里系CTO的最佳寫照,低調、謙遜、樸實無華,但背後撐起的確實一片江山,締造的可能是一個商業帝國最核心的基礎。


EmacserVimer


張建鋒 貴為阿里CTO確實很低調

但提到阿里雲,別人會想到的是 王堅,就好比提到微信想到的是 張小龍

王堅 現任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

2008年9月加入阿里任首席架構師;

2009年9月創建阿里雲計算公司並任總裁,領導團隊自主研發了分佈式計算系統——飛天。

2010年8月領導團隊孵化並打造了YunOS操作系統,用於手機、汽車、電視、冰箱等智能設備。

2012年9月任命阿里CTO,

2016年4月由 張建鋒 接任 王堅 CTO一職。


可以說如果沒有 王堅 的堅持,就沒有今天的阿里雲

上圖是2012年阿里雲年會,截圖來源阿里紀錄片《 造夢者》

阿里雲前期投入過大,短期內也沒見成效,不被看好;甚至在阿里總裁會議上有高管直接說王堅是個騙子,騙了馬雲

若沒有這個落淚的男人,可能就真的沒有阿里雲的今天了。

下面說說阿里雲的“飛天”系統

阿里雲的“飛天”操作系統,有成千上萬臺通用服務器,每臺服務器都有CPU、內存、存儲,相互之間用網絡連接。

“飛天”把所有服務器抽象成一臺計算機,並通過互聯網提供計算服務。

但在這上萬臺服務器的集群裡,硬件故障時時刻刻都會發生——硬盤會壞、風扇會壞、內存會壞。

分佈式技術正好能解決此問題。

即使其中有幾臺服務器損壞,也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作。

亞馬遜AWS雲,對外提供的每一個服務都會直接對應一個或者多個物理集群,比如A集群對應電商業務,B集群對應搜索業務,它的功能和系統設計是垂直的。

而阿里雲所有的服務,對應的都是同一個分佈式系統。也就是說,不管是電商、搜索、郵件等業務,都共同用一個底層。

除阿里雲外,世界上只有谷歌能做到這點。(阿里技術委員會主席 王堅說)

目前亞馬遜AWS雲佔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微軟Rzure雲第二,阿里雲第三(主要是佔了中國50%的市場份額)。


運營人顧豔江


你不說我真不知道有這個人,個人喜好,有的人喜歡低調,沒辦法


追風箏的老王


要怎麼高調,難道還要打廣告。你知道微軟,百度,騰訊,谷歌,fb,亞馬遜的cto嗎?


可視角度接近


知名的公司和低調的高管不衝突啊,問題的邏輯不正確,阿里雲確實很厲害,可以躋身全球四大,包括3A和IBM,然後再說個人低調肯定是和他的性格有關,還有公司文化,阿里巴巴有很好的職業環境,各司其職,良性循環發展,這樣就很好,有人在做宣傳,為什麼要高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