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營銷+眾包是個偽命題,傳統公關傳播行業到了轉型的時候了

互聯網營銷+眾包是個偽命題,傳統公關傳播行業到了轉型的時候了

前些日子見了某互聯網營銷+眾包平臺的一個聯合創始人,她問了我一個問題,這個到底怎麼運營,我當時有些啞口無言。

先說運營,什麼是運營呢?這麼多年我一直和同事說的就是,運營不是技術活,是一個經驗的累積過程,是對一個公司產品、渠道、人員等資源的一個整合過程,是對資源的一個最優配置。世界上沒有一個同樣的公司,也就沒有一個同樣的產品和運營,經驗+實操才是一個公司最需要的。

再說說互聯網營銷+眾包模式,也就是目前傳說中的所謂共享經濟口號之一,從共享單車的軌跡其實可以看出,你們太小看人性了。所以互聯網營銷+眾包的模式其實是個偽命題,當然它是可以忽悠一部分投資人的,反正他們也不是很在乎結果。

互聯網營銷+眾包是個偽命題,傳統公關傳播行業到了轉型的時候了

如果單獨拆分出來,做互聯網營銷是掙錢的,而且只要資源足夠,它會比任何一個互聯網創業公司都容易盈利。我認識一個公關營銷公司,它們就十個人左右,一年的流水在5000多萬,至於利潤可能懂的同學瞭解。

而互聯網營銷+眾包平臺在我看來基本是不成立的,我比較認同周鴻禕的一個觀點,中小型創業公司不要張口就說平臺,一般你也做不了。不成立的根源在於眾包,我們暫不提豬八戒等平臺是否賺錢。先說說互聯網營銷+眾包,它其實只是眾包的一個分支,分為上游和下游。

上游是客戶,是需求方甲方,下游是企業和個人,是乙方。舉個例子,一個整合營銷的案子,它永遠逃不開的宿命就是大家需要做下來,像一個TEAM一樣去工作。而甲乙雙方永遠會存在一個矛盾,我們不知道對方到底行不行,在互聯網上,這是一個忐忑的交易過程。人性是最無法琢磨的,它複雜而多變。

就拿某互聯網營銷+眾包平臺而言,據說目前已經融到B輪了,在講故事階段,平臺什麼都沒有成型的時候就已經融資到A了,我很佩服這些投資人。最近它們,號稱一週有一萬多個甲方加入平臺,ALEXA排名100多萬,我看了下所謂任務只有3頁,每頁10個。

互聯網營銷+眾包是個偽命題,傳統公關傳播行業到了轉型的時候了

很多傳統的公關營銷公司都在努力的尋求轉型,而更多的公司還在走著老路。諸如藍標、如靈思,他們都在做著嘗試,這應該是源於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諸如我上面所提一年5000多萬流水的公司,去年業務收入也開始收縮。

這個時代變化了,媒體傳播的方式也變化了。所以甲方和乙方的相處模式也將發生著變化。牛皮滿天飛的時代將要過去,以準確數據為導向的營銷時代已經來臨。所以公關和營銷也將變成另外一種模式。

內容為王是永遠不會過時。所以對於公關營銷公司來說,文案部門需要進行轉變,要構建自己的自媒體矩陣,這是一個營銷企業的話語平臺。在以前媒體是甲方,客戶是甲方,只有公關營銷公司是乙方。在我看來,像一條、二更等等MCN公司,最終只會成為另外一種營銷公司。

自媒體的時代可能自媒體人不一定會賺到錢,但是它一定會賺到流量,而對於公關傳播公司而言,最需要的就是流量,因為你比內容生產的人多積累的客戶資源。一家平臺肯定不可能滿足客戶的需要,所以對各種新媒體的平臺的深入挖掘是一個公關傳播公司最需要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