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99.42噸毒大米在雲南銷燬,湖南:涉事7企業立案調查

近日,雲南省昭通市的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檢查時發現了一批不合格的米線,溯源之後,工作人員在當地市場查出了99.42噸重金屬超標的大米,隨後安排公開銷燬。據瞭解,這批大米購於湖南省益陽市,對此。益陽市回應稱,對7家設施涉事企業予以立案調查。

追根溯源,99.42噸毒大米在雲南銷燬,湖南:涉事7企業立案調查

4月21日,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這批大米進行了公開銷燬,這些大米在被碾壓後,將被當做燃料,送進鍋爐房。據鎮雄縣人民政府網4月24日發佈的消息,不僅是重金屬超標,這批大米還存在著黴爛變質、保質期超期、等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問題。數據顯示,本次共銷燬大米99425公斤,沒收大米77350公斤,涉及15起案件,重金屬超標案(主要是鎘超標)佔13起,查處時間為2019年4月至2019年7月,涉事的7家生產企業均屬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

此次被查出的超標重金屬為“鎘”,它在進入人體後會引起骨頭痛等症狀,嚴重時將導致“痛痛病”,鎘米也被公認為“毒大米”。此前,湖南曾多次被曝出大米鎘超標,早在2017年,湖南省益陽市就有企業被曝光,稱其將1440.25噸本應用於飼料的、鎘含量嚴重超標的稻穀加工後的大米銷售到市場,這件事在當時轟動全國,相關犯罪人員16人因此獲刑。

初步調查後,結果顯示,此次涉事的近百噸大米可能來自“庫存以及增量”兩種源頭,一是在2017年生產、銷售,在相關查處中未被發現以及追回的“漏網之米”;二是在近期種植、生產的大米。然而,無論源頭究竟為何,近百噸重金屬超標的大米流入市場,造成惡劣影響,相關監管部門都難逃其咎。

據相關報道,湖南省多次出現穀物重金屬超標,可能是當地嚴重的土壤汙染造成的,而其土壤汙染治理遲遲得不到完成,也將“毒大米”一次次的銷往市場。2018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專家團曾指出,重金屬包括鉛、鎘、汞、砷、錫、鎳、鉻等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但一般含量較低,而數據顯示,湖南省汞、鎘、鉻、鉛等重金屬排放量長期居於全國前列。可想而知,其農地勢必也受到了嚴重的重金屬汙染,土地得不到治理,種出的糧食怎麼能符合標準呢?食品安全問題得不到解決,類似的“鎘超標”的事件只會一次次上演。

我們知道,油經常要換著吃,這次,米也要換著吃了。由於各地的土壤情況不同,重金屬的含量因此有所偏重,這些重金屬在一定標準內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如果長期攝入,累積含量高時會產生一些後果。這次“毒大米”的“重出江湖”更給廣大消費者提了個醒,購買來源可靠的大米,並且換著吃。

目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7家涉事企業已被立案調查。益陽市相關部門還表示,將進一步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和執法辦案力度,強化產品質量管理。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