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乔致庸不只经商有道,治家也很有方

作者:老薛

(诗作系原创,转载需获作者许可,并请标明作者,谢谢)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关于乔家大院的故事。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主人公乔致庸的经商之道和治家理念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晋商乔致庸不只经商有道,治家也很有方

关于乔致庸的经商之道不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我主要说两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一是乔家的家规给我们的启示,二是乔家的家庭教育理念。

乔家的家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共24个字,内容是“六不准”——不准纳妾,不准嫖娼,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酗酒。

这“六不准”是乔家做人的基本底线,简明而不简单,浅显而不浅薄。每一条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家规简明扼要明明白白告诉乔家人要正人品,立人格,杜绝不良习气沾身,同时明确做人要纯正,温良,高尚。


晋商乔致庸不只经商有道,治家也很有方

我个人认为家规没必要多么复杂,干脆利落,能做啥不能做啥表达清楚即可,比如曾国藩的家规更为精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体现了曾氏家族的耕读文化,耕是生存之道,读是发展的需要,曾家历经十代却仍然人才辈出,家道兴旺,八字决是绵延家族兴旺的精神财富。

在我们的头脑中似乎没有这样成文的家规,家规只是家长口头的训诫,读了名人们的家教家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立一下自己家的家规呢?字斟句酌写在纸上,并悬挂于厅堂之上。孩子每天出来进去耳濡目染这些规则,潜移默化中就规范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比家长天天磨破嘴皮去劝说有效得多。


晋商乔致庸不只经商有道,治家也很有方

下面我们再说说关于乔家的家庭教育理念。

乔致庸弃文从商,但他的骨子里还是非常崇尚学问的,他一方面注重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另一方面关注孩子们知识的输入和掌握情况,他非常注重家庭环境教育,建议家长在家中要建立文化道场,文化道具和文化氛围。文化道场也即文化环境,就是利用家庭环境对孩子进行教育,去过乔家大院的亲们可能关注过乔家家文化的建设,他家的每个角落,每个房间都体现着家文化,他们把家文化融入到他们的房屋建筑中,我们看到的门脸、厅堂、走廊甚至窗花都体现着浓浓的家文化!“学吃亏”,“慎简德”,这些字样到现在还清晰可辨!


晋商乔致庸不只经商有道,治家也很有方

“境教”的威力是很大的,在上一讲中,我们了解了梁启超爷爷对境教的重视,那么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会在无形中记在心里,留下深刻印象,也就是孩子被教育了却不知道被教育。如果我们能利用家庭环境来发挥教育的功能,那么教育就显得不是那么太吃力啦。

再说说道具,道具就是教育所需要的工具。可以说书籍是最佳的教育道具,一个家庭中一定要有书橱,要有书籍。有书籍就会形成一个文化道场,孩子就会被吸引,就会经常不断地去看,去翻弄,就会有收获。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们的情况,分年龄段把书分开,比如,0至7 岁,8至15 岁,15岁以上。这样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都会有所得有所获,收获满满。

晋商乔致庸不只经商有道,治家也很有方

家中文化氛围是否浓厚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习惯,父母仪表堂堂,整洁干净,举止大方,言谈文雅,孩子肯定不会邋遢拖延,满嘴谎话。父母手不释卷,孩子肯定会畅游书海,父母心胸开阔,助人好施,孩子肯定阳光快乐,乐于助人。

所以家文化的创建和传播,主角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风景和示范,从今天起家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孩子靓丽的风景。


晋商乔致庸不只经商有道,治家也很有方


说了这么多,不知各位亲们有收获吗?

希望今天说的两个方面能对你有所启迪和帮助!谢谢大家,祝福大家!


晋商乔致庸不只经商有道,治家也很有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