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慶:與共和國同齡的全國勞模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在這個偉大的時代,大多數人的奮鬥為的是成就不一樣的人生,追趕自己與眾不同的幸福,做對社會有貢獻、有溫度的事業。從今天起,本欄目推出《奮鬥者 愛國情》專欄,關注一批新時代的奮鬥者,感受他們身上奮勇前進的璀璨光芒。

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退休職工劉國慶,是與共和國同齡的全國勞模,默默紮根崗位的他,見證了我國鐵路事業的飛速發展。

今年,是劉國慶退休的第十個年頭。國慶前夕,他回到單位看望同事,曾經奮鬥過的地方,如今已經變了模樣,讓他感慨萬千。劉國慶說:“像這個機床也是後來進口的,我退休以前還沒有這個機床。工廠從修理內燃機車,到現在成為全國製造大功率內燃機車的生產基地,我們工廠發展非常快,特別像我們的鐵路工業,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我作為一個鐵路工人感覺非常自豪。”

劉國慶的父親從事火車頭的驗收工作,從小耳濡目染,劉國慶對隆隆作響的列車一直充滿好奇。在技校,他學了四年的金屬切削,1969年如願成為戚機廠的一名工人。

這是企業的氣缸套生產線,氣缸套被稱為內燃機車的心臟零部件。1987年,面對缸套班生產業績總是上不去的現狀,已經成為班長的劉國慶,每天從早上6點幹到晚上12點,根據企業統計,他7年完成了21年的工作量,他被同事贊為“跑在時間前面的人”。1989年,40歲的劉國慶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配件公司缸套班副班長朱建平告訴記者:“我剛剛進廠的時候就在他的勞模班裡的,跟這個勞模學了不少東西,受他的影響變化也大得不得了。首先一個就是以廠為家,還有勞模對產品質量抓得比較好。”

1989年,氣缸套生產線上,4臺普通車床4個人,每天最多隻能生產12只氣缸套;2019年的精益生產線上,2臺數控機床只需要2個人,每天至少可以生產16只氣缸套。

企業的變化、技術的革新,讓這位共和國同齡人倍感驕傲。劉國慶表示:“都自動化了,而且產品質量都有了很大提高,產品的產量也翻了幾番,有這樣飛躍的發展,我非常自豪。”

CBS新聞中心記者:潘潔 米先華

編輯:王李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