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激勵子孫的3種方法,雖然傳統,但是很有效果

(歡迎關注:小新品歷史,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內容!)

艱苦奮鬥、愛國愛鄉、崇文重教、開拓進取、包容寬恕的客家精神,始終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造就了偉大革命家葉劍英元帥、史學宗師陳寅恪、世界球王李惠堂、腫瘤學家吳恆興和著名愛國華僑張弼士等各個領域的卓越人物。而之所以會有眾多人才不斷從客家人中湧現出來,離不開客家人一直沿用至今的3種激勵子孫的方法。

客家人激勵子孫的3種方法,雖然傳統,但是很有效果

李惠堂

祭祀祖先。

客家人自古以來就有崇拜祖先的信仰,每次遷往別處,族人都會揹著先人的遺骨同行,並於落腳地修墳安葬先人,還會修建祠堂、年年祭祖。

祠堂有建在土樓中心的祖堂,有圍龍屋上廳堂的,更有城鎮同姓共有所有的宗祠,甚至跨省的總祠堂,例如福建上杭縣的丘氏大祠堂就是廣東、福建和臺灣等省丘氏的總祠堂。

祭祀分為家祭、祠祭和墓祭,而其中最有客家特色的就是墓祭;墓祭按照規模又分為小家庭祖先、各房祖先和開基祖(基業的開創者)三種墓地祭祀,時間通常定在農曆正月初九到清明節期間。

客家人激勵子孫的3種方法,雖然傳統,但是很有效果

土樓中的祠堂

而最為隆重的就是幾年才進行一次的開基祖祭祀。這一天,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宗族人,舉著旗幟、燈籠,抬著全羊、全豬等各種供品,敲著鑼打著鼓,由醒獅隊開路前往祖墳。大家同心協力擺供品、焚香燭,上香祭拜等,祭祀儀式完成後,便一起野餐,最後敲鑼打鼓回家。

通過祭祖,不僅讓後人緬懷祖先,而且激勵子孫學習祖先艱苦奮鬥的精神。

客家人激勵子孫的3種方法,雖然傳統,但是很有效果

祭祀

修訂族譜。

從漢朝司馬遷為王侯編寫世系開始,各地的名門望族紛紛效仿,將宗族世系和歷代重要成員的事蹟記錄成文書。客家人本就源於中原,加上非常崇拜祖先,也就更加註重修譜。族譜中除了記載祖宗姓名、婚配、家規、族產等,還會記述達官顯貴和他們的各種善舉。這些記錄,讓子孫們不要忘記祖先的奮鬥歷程,也讓他們從小樹立學習榜樣。

客家人激勵子孫的3種方法,雖然傳統,但是很有效果

族譜

特殊建築——石旗杆。

當你在廣東、江西、福建等客家風景區旅遊時,常常會有一些奇怪的石柱屹立在圍龍屋門前,這就是客家人的石旗杆。

這些旗杆,一般有五六米高,由花崗岩製成。在石柱、底座上,會雕刻龍鳳、祥雲等吉祥圖案;旗杆上會刻上立杆者的姓名、生平以及主要的業績。此外,還會按照立杆人的功名或是財富情況,裝配四角、六角或八角形的底座。總之,這種旗杆不僅凝重、雄偉、有氣勢,還能激發年輕人奮發圖強、建功立業的鬥志。

客家人激勵子孫的3種方法,雖然傳統,但是很有效果

石旗杆

人們一旦離開競爭激烈的大城市,往往會選擇安逸、不求上進的生活。然而,不斷遷往深山、遠離中原文化中心的客家人,也深知坐井觀天的危害,於是,客家先祖們在保留祭祖、修譜傳統的基礎上,獨創石旗杆,想方設法警示兒孫們不能甘於平庸,而要艱苦奮鬥,為家鄉、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客家人激勵子孫的3種方法,雖然傳統,但是很有效果

客家人

您怎麼看?歡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