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前言

在我國的國產武器裝備發展史上,有這樣一個導彈家族,它擁有最多的改型,可以通吃陸、海、空、潛四個發射平臺,從80年代服役已有將近40年,直到今天仍然是人民海軍航空兵和主力艦艇的主力作戰武器。不僅如此,這款導彈還有很多傳奇經歷:它曾經成功出口到海外多個國家,產生過多個實戰成果。它的成員還曾經罕見地創造了“出口轉內銷”的奇蹟,從外貿彈轉型為現役彈。它就是鷹擊-8號系列反艦導彈。

鷹擊-8號的誕生背景

在1970年代,法國的飛魚和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先後服役,這兩種導彈可以維持低於10米的超低空掠海飛行。其中飛魚導彈更是將末端飛行高度降到了1~2米,幾乎是貼著海平面飛,讓當時的軍艦幾乎無法發現它的存在。1982年,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英國的42型驅逐艦幾乎是在毫無反應的情況下被一枚阿根廷超級軍旗攻擊機發射的飛魚導彈擊沉,一時間技驚四座,並讓“大英帝國”幾乎顏面盡失。可見超低空飛行的戰術有多麼強大。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謝菲爾德號被擊沉的慘狀傳遍了全世界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超級軍旗發射飛魚導彈

建國之後一直到80年代初,人民海軍的主要作戰武器仍然以是仿製蘇聯的第一代反艦導彈的上游一號,和改進自上游一號的鷹擊一號和鷹擊二號反艦導彈為主。這幾種反艦導彈本質上都沒有脫離蘇聯P-15導彈的設計,其重量體積大,飛行高度在100-300米,儘管擁有大型戰鬥部,但極易被敵方發現後干擾攔截。由於地球存在曲率的緣故,對於同一部雷達,反艦導彈被發現的距離其實是和飛行高度呈固定的函數關係,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示: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雷達探測距離示意圖

根據這個公式,目標飛行物的高度越低,能夠發現的距離也就越小。而雷達發現距離越小,留給對方的反應時間也就越短,命中概率越高,因此如何將飛行高度降低,就成了第一代反艦導彈後繼型號的發展方向。

其實在對P-15仿製完成後,我國科研人員很快開始了改進工作。早期的上游一號採用膜盒式氣壓高度計和機械式垂直加速度計,誤差較大。為了保證安全飛行,上游一號只能在100~300米的高度飛行。從上游一號甲上開始,我國的技術人員嘗試用無線電高度表替換了機械式高度計,通過兩次降高度的努力,終於將上游一號甲的高度降到了15米,儘管還算不上掠海飛行,但這樣的嘗試為我國後來研發超低空掠海飛行的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海軍官兵正在將上游一號反艦打導彈吊運進發射箱

1965年1月,國防工辦正式成立了第七機械工業部(簡稱七機部)。七機部的前身就是錢學森擔任院長的國防第五研究院專門從事航空航天技術的研究,擁有較強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七機部下設的第三分院為飛航導彈研究院,專門從事飛航式導彈的研究。七機部的成立,使導彈的科研組織更加明晰,研製生產工作的責任主體劃分也更為明確,且可以形成較好的內部成果分享的機制,為後續的新型反艦導彈研究打下了一個不錯的組織基礎。

1968年,強五-乙魚雷機項目上馬,成為我國當時在研的唯一一種具備對海作戰能力的戰鬥機,但當時任何一種魚雷的射程都不超過10km,意味著強五需要冒著極大的風險近距離投彈。出於對這種戰術低效的擔憂,1970年代初,中國海軍提出研製用於強-5乙攻擊機掛載的空射飛航式反艦導彈的需求,同時考慮了“一彈多用”,發展空射型和艦射型的需求。

鷹擊-8反艦導彈研製過程

1973年10月,新型空射反艦導彈的主發動機樣機完成試製,1975年提出論證方案。1977年9月,國家正式批准研製方案,命名為“鷹擊八號”。隨後,七機部三分院的全面開始了研製工作。總設計師梁守槃參考了西方二代反艦導彈的設計。氣動設計上,鷹擊八號導彈採用了“X–X”的正常佈局和腹部進氣。前面的彈翼為較大的固定彈翼,用於產生升力,後面的為彈翼為小梯形翼,可以偏轉用於姿態控制。此外在助推器上也有一對固定X型彈翼。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鷹擊-8的氣動佈局

彈體結構上,從前向後分別為雷達艙、駕駛儀艙、戰鬥部、固體火箭發動機、尾艙和助推器(非空射型才有)。助推器內部也是一個小型固體火箭發動機,用於獲得初始動力加速爬升,而空射型由於戰鬥機可以直接賦予初始速度直接點火,不需要這個助推器。導彈具備超低空掠海飛行能力,可以在末端維持5-7米高度衝向敵艦。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空射版的鷹擊-82,沒有助推器

鷹擊-8號採用一枚165公斤的半穿甲戰鬥部,在60度著角擊中目標時,可以穿透120mm鋼板,延遲2~4米後起爆。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鷹擊-8系列的半穿甲戰鬥部

在這款導彈上,三分院使用了諸多新的技術。比如具備自控+自導的體制,使用模擬計算機小型自動駕駛儀,高精度無線電高度計,數字定時器和具有抗干擾措施的單脈衝末制導雷達;戰鬥部採用半穿甲戰鬥部,和機電式觸發延時引信。但研製進展卻很順利,鷹擊八號在1978年完成了兩枚模擬彈發射工作,因此研發組人員大膽決定跳過陸上遙測彈的程序,直接進行自控彈發射實驗。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科研人員正在進行鷹擊-8號的相關測試工作

這裡簡單科普一下,陸上遙測彈,是將各種儀器裝入導彈戰鬥部的位置,記錄導彈飛行過程中的飛行狀態,雷達,系統工作狀態等情況,類似飛機的黑匣子。這麼做是為了及時發現導彈設計上的缺陷,比如飛行過程中的異常振動等。早期由於技術落後,我國的技術人員只能採用磁帶或者熱筆記錄儀記錄在紙帶上,回收後用放大鏡或者光學儀器進行分析。這次直接跳過了路上遙測彈,說明科研人員已經對這款導彈的成竹在胸。

後面的發射實驗證明了他們的自信。在1980年11月的試射中,鷹擊八號取得了8發7中的好成績,只有1發因助推器線路故障失敗,證明總體設計方案是正確的,同時證明自主控制系統和制導系統是非常可靠的。遺憾的是,強五-乙型魚雷攻擊機,因為研製進度緩慢,配套系統遲遲不能上機在1979年下馬。因此這款原定空射型的反艦導彈,只能安排先生產艦射型和潛射型,供24型導彈艇,053H2護衛艦以及033G常規潛艇使用。1985年,24型導彈艇打出的6發鷹擊-8全部命中目標,證明實彈射擊能力趨於成熟。1987年鷹擊-8獲得正式的定型,並在1988年拿到了國家科技進步的特等獎。

在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上,拉著鷹擊-8的運載車緩緩駛過。這是鷹擊-8導彈的首次公開亮相,外國記者直接用“中國的飛魚”來稱呼這種導彈,它的出現一下子改變了國外對中國導彈單純仿製蘇聯、還停留在一代反艦導彈水平的看法。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國慶大閱兵山亮相的鷹擊-8反艦導彈

鷹擊-8的龐大家族

嶄露頭角的C801系列

鷹擊-8後先後為海軍發展出鷹擊-8A(為053H2G和037II研製的摺疊彈翼版)和鷹擊-82(潛射版),對應的出口型號為C801系列,成功出口到了泰國,伊朗,巴基斯坦等國。儘管強五-乙已經下馬,但是80年代殲轟七已經開始了研製任務,90年代服役後用上了鷹擊-8的空射版鷹擊-81(對應出口版C801K)。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037II導彈護衛艇發射鷹擊-8A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潛射版的鷹擊-82

早期的鷹擊-8系列(C801)由於採用的是火箭發動機,射程只有42公里,與第一代飛魚MM 38基本一致。而進入90年代後,此時的飛魚導彈和魚叉導彈已經採用小型渦噴或渦扇發動機替代了火箭發動機。這兩種發動機的好處是必須要自帶氧化劑,因此可以把所有空間都用來攜帶燃料,大大拓展了射程。正是看到了這樣的優勢,此時的三院(此時七機部已改組為航天工業部)在未獲得國家立項的情況下,決定自掏腰包對鷹擊-8進行這方面的升級工作,把握國際市場的需求做外貿出口。於是就有了後來的C802。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航展上的C801

出口轉內銷的C802系列

C802在C801基礎上換裝了小型渦噴發動機,同時增長了彈體,增加了燃料攜帶量,射程從原來的42公里擴展到120公里,而空射版的C802A,由於可以獲得初始高度和速度,射程進一步增加到了180公里。C802研製成功後立即在國際上大受歡迎。這種性能可以匹敵飛魚、魚叉(射程上還要超出),價格卻極其便宜的導彈受到了第三世界國家的歡迎,泰國,印度尼西亞,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爾及利亞等國紛紛採購,伊朗甚至購買了整個C802的生產線。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伊朗引進的C802岸艦導彈,國產化後命名為“努爾”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伊朗空軍裝備的C802A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巴基斯坦空軍使用的C802A空射反艦導彈

有趣的是,在獲得國際客戶的認可後,在1998年C802終獲中國海軍的訂單,成功實現出口轉內銷。國內型號鷹擊-83,開始在054系列護衛艦,052系列驅逐艦以及22型導彈艇上廣泛裝備,殲轟七乃至轟六也開始列裝鷹擊-83空射型鷹擊-83K,潛射型鷹擊-84也裝備到了039常規潛艇上。在以上基礎上,還發展出了使用雷達主動+紅外複合制導的鷹擊83-KH,和採用電視+紅外製導,帶穿甲彈頭的K/AKD-88通用空射導彈。這些導彈國內海軍得到進一步發展改進後,反過來又出口到國外,為軍工帶來可觀的收入。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054A發射鷹擊-83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22型導彈艇齊射鷹擊-83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鷹擊-83岸防導彈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殲-15掛載的鷹擊-83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掛載鷹擊-83KH出擊的飛豹機群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飛豹加掛K/AKD-88空對地導彈

一直到今天,鷹擊-8系列仍然是國內,型號最多,裝備數量最大的一款反艦導彈,是國內最大的反艦導彈家族,是我國軍工史上精品中的精品。

C801、C802在國外的戰果

C801和C802在國外產生了數個戰果,證明了自己的實力。2006年,以色列一艘薩爾-5級哈尼特號護衛艦遭到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伏擊,被一枚C802從直升機甲板位置擊中。由於這枚導彈恰好擊中了機庫門口的吊車,因為不足以引爆半穿甲彈頭,所以未給軍艦造成太大損傷,但剩餘的燃料引發的大火還是造成4名以軍陣亡。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哈尼特號被導彈燃料燒黑的直升機機庫

2016年,胡塞武裝使用從伊朗引進技術生產的努爾反艦導彈,擊中了一艘阿聯酋海軍的HSV-2雙體高速運輸船的船頭,引發大火完全將其燒燬,由於雙體船抗沉性比較好,因此並沒有沉沒。努爾就是伊朗從中國引進的C802導彈生產線發展的反艦導彈。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被努爾導彈擊毀的HSV-2運輸船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胡塞武裝的努爾反艦導彈

2018年,胡塞武裝仍然使用同樣的反艦導彈,擊中阿聯酋海軍一艘拜努納級輕型護衛艦,導彈擊中該護衛艦後發生大火,最終沉沒。

裝備至今的反艦導彈家族:能保衛海疆能出口創匯,鷹擊-8系列簡介

被擊中的阿聯酋拜努納級輕型護衛艦

不過胡塞武裝在試圖攻擊美艦時,遭到了美國軍艦的強大的電子干擾,導致導彈無一命中。說明C802的單脈衝雷達在最新的電子反制措施面前已經顯得落後了。


總結

早期的鷹擊-8系列反艦導彈,因為缺少衛星導航,在中段只能使用慣性導航系統,因此命中精度較飛魚導彈有一定差距。不過隨著我國北斗系統的完善,鷹擊-83應該已經補足了這個短板。此外在掠海飛行高度上,與飛魚導彈尚有一定差距,飛魚可以做到1~2米,而鷹擊-8則只能做到5~7米。但我們的導彈在射程,貫穿能力上顯著好於飛魚和魚叉。作為第二代反艦導彈,它從80、90年代起接替上游系列和海鷹系列,成為我國海軍反艦武器的中流砥柱,同時也為我國發展具備高度自控能力的飛航式導彈研究積累了大量經驗,為後來的鷹擊-18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