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吐槽貝殼架空接入商,左暉長文親筆迴應:請擁抱競爭

4月中,一位貝殼華東區域的入駐品牌主匿名控訴貝殼惡意傾斜資源、斷掉接入商財路、架空品牌主,作為最早入駐貝殼的品牌之一,一年多過去之後,現在的心情居然是“活,活不起,死,死不起!”如果繼續留在貝殼,就要面臨利潤下降,免費給貝殼打工的境地;如果要離開貝殼,又面臨店面資源已經被分享,不能馬上徹底斷開的威脅。

左暉在4月25日寫了長文回應品牌主的質疑。“我理解你的焦慮,這些焦慮不僅僅你有”,左暉解釋說,未來經紀行業的市場競爭級別會越來越高,不管是在貝殼內部還是在貝殼外,都將面臨競爭升級,現在為如何“管”住人而焦慮,不如多做業績提升的功課。

這不是左暉今年首次回應業內疑問,但這麼犀利的回覆非常少見。左暉在回應信中暗示:貝殼有自己的價值觀,不會因為質疑而改變。

以下為左暉回應原文: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貝殼華東區域匿名品牌主寫的東西,我想需要做一些回覆(原文我附在後面)。

1、很抱歉讓你有這麼多不好的感受,這也更加警醒我們自己,在這條艱難的道路上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還有大量的價值要創造。我通篇看了一下,感覺基本是我們一些底層邏輯的分歧,我也想對其中的一些關鍵內容,和你做一個坦率的溝通。因為我不知道你是誰,只能用這種方式,希望你能看到;

2、關於貝殼在商機分配上優先給鏈家及德佑品牌店面,我們不會這麼做的,倒不是因為別的,因為我們沒有那麼笨,如果我們這麼做,平臺早崩了;

3、關於品牌主的話語權,還能不能“管”人以及“管”人還聽不聽,“自己”的兄弟以後還跟不跟自己走。我理解你的焦慮,這些焦慮不僅僅你有,王擁群博士作為我們鏈家品牌的運營負責人也有這個焦慮,擔心鏈家的同事會不會大規模出去加入特許品牌。就這個問題我想和你交流幾點:

A:平臺的產生,的確拉昇了每一間門店的競爭級別,行業的競爭已經快速從品牌之間的競爭進化到門店維度的競爭,也從零和的惡性競爭向 win-win 多贏良性競爭進化。大多數品牌之前所積累的價值,在平臺更高維度的支持之下,會比較快速的消融。這種壓力貝殼內的品牌會有,貝殼外的品牌同樣會有,貝殼最終只會做了市場的一部分,也只會連接市場的一部分群體,但對整個行業的組織形態,一定會帶來根本的影響;

B:品牌會小時嗎?不會!品牌重要嗎?重要甚至更重要!更重要是指對b的品牌能量更重要,就是說在店長經紀人心中,你的品牌意味著什麼變得更重要了。大品牌一定碾壓小品牌嗎?當然不是。品牌的發展之道只有一條,你的品牌之下的門店的效率和口碑;

C:怎麼做?好像沒有捷徑,你自己必須成為[店面運營專家]並幫助自己品牌的店面成長!比如:

商機怎麼管理?你知道為什麼有的門店 IM 回覆率可以做到極高,IM 轉商機的比率可以做到極高嗎;

盤源怎麼管理?自己門店適合做盤源店還是客源店,如何給店面設定作業範圍,誰可以做維護人,怎麼做好維護,如何在商圈內推廣,怎麼上“好房”IP,畢竟40%以上的去化是通過這個產品;

怎麼做新房?自己門店的客戶適合什麼區位價位新盤,組織怎麼劃分,一二手租賃需要單獨組織還是混合組織,如果單獨組織如何做好資源共享和利益分享;

怎麼利用平臺工具?VR 講房 VR帶看的五個步驟是什麼,如何在內部組織通關,怎麼用AI生成市場報告做 marketing ,怎麼使用,什麼場景下使用股價模型進行合理議價;

怎麼做持續招募,怎麼做教育訓練?廣州的高軍總通過銷售人員的勝任力模型,一年時間把經紀人的流失率降低了三倍,下次高總在花橋上課是不是爭取去聽聽;

還有如何組好組織績效;

如何做好社區運營和連接;

如何建立2b的品牌;

如何管理門店的環境和文化,如何run 師徒制......

我想說,門店運營好,贏得競爭力不是一個一撮而就的事情,如果不跟上門檻越來越高,但功不唐捐,每一份努力都算數,你不努力總有人在努力。如果你的品牌下面的店面都能績效滿滿,口碑滿滿,我想我們每個人的焦慮都會緩解很多;

D:

品牌如果想著自己能有什麼掌控力,那你可以能什麼也掌控不了;如果你想著怎麼讓每一間門店都成功,那你什麼都可以掌控。如果你想著“我的人”怎麼不被別人動,那也許就沒有一個“你的人”,如果你想著怎麼幫兄弟們發展,那他們永遠是“你的人”;

4、關於對平臺規則沒有話語權及平臺規則執行“不講理”,如文內所說,“問下接到品質部電話是不是心裡一驚”,我是這樣想的。

A:平臺底層規則就像手機的OS一樣,核心是要保證有效運轉不卡機,至於裡面每一條代碼怎麼寫的其實不應該是我們 concern 的主要問題;

B:我們知道這個ACN 底層協議不是完美的,他起源於11年前這行業裡一群還算不笨且有深厚行業背景的人,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每天趕到晚上兩點一點點摳出來的,並且經過10萬人級別的團隊10年時間不斷運營、不斷修正、不斷證明且固化於操作系統中的。我相信這個行業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idea ,有些清晰有些似是而非,有些有價值觀支持,有些自相矛盾,但我們是不是要注意到,除了我們今天看到的 ACN 之外,沒有一套協議是被有效 run 過的?所以,坦率的說,我對你的建議是如果你真覺得自己對行業運營有獨到的思考,那就加入店東委員會吧,通過這個組織對平臺規則產生影響力。我也更想建議你,先沉下心來好好研究一下ACN,既研究規則本身也研究他背後的價值觀,德佑的小紅書已經出了第二冊,最近貝殼也在出小藍書,我們有很多資料是公開的。我想這個世界會說的人太多而能做的人太少,當你看到一個組織體系性的崛起時,他的知識積累也許不是你的一倍而是你的一百倍,如果你熱愛這個行業,希望在這個行業持續奮鬥下去,我想你應該沉下心來,研究清楚 ACN,抓住身邊的 CA 或 CAD ,他們中很多人對平臺有很深的理解,通過各種方式獲取知識,這樣不管以後在不在平臺都會幫助到你;

C:平臺上品牌部門是老大,品質控制是平臺的核心,我們今天不是做多了而是還不夠,當然如果他們方式過於強硬讓人不舒服,我們會批評教育並向你道歉,但如果你在平臺上,最好還是別被他們盯上。

5、關於每張單子要被多種角色分,到手的比例變低。這是貝殼的核心價值觀,也是 ACN 的核心價值觀,我們做的就是多邊協作的生意,關鍵是別人分了你的,你也會分別人的對嗎?每一張單子變低但參與的單子在變多。這是一個信息高度分享,權利高度保護的寫作組織,我們也篤定的相信這是提升效率和體驗的唯一之路。你提到看房必須通過維護人聯繫,我們認為這是長期提升效率和房主體驗的方式,也是對幫助維護人建立長期服務的信心保障。今天的確有些維護人不太合格,導致房源質量下降,這方面反饋最多的是鏈家團隊,鏈家對維護人有級別限制,而多數品牌沒有這個限制,所以很多城市大家願意帶看鏈家維護的房源。我們希望給貝殼品牌聯盟一些時間去改善這種狀況,下一步我們還會在平臺推動經紀人分級。我們就是用單邊經營多邊協作來打通這個行業的壁壘的,我想你加入這個平臺應該是建立在認同這個價值觀吧?也許當初加入的時候大家對這件事情交流不夠,那是我們的問題。

6、關於切斷財路,不能炒房,錢平臺拿著,不許做代辦業務等。貝殼不會介入品牌的財務和人力管理,但我們會管一件事:誰都不能動客戶的錢。這個行業十幾年前就有深圳中天事件,直到進去還有哈爾濱中介用客戶資金幾乎團滅的事件,客戶的交易資金安全茲事體大,這條線誰都不能碰!平臺更不會拿這個錢!對於我們的支付平臺,今天已經沒有什麼人還會質疑這個了,你可以瞭解一下央行關於支付機構的管理文件,支付機構是不可能有機會碰這筆錢的。不僅碰不了,之前支付機構還可以拿到託管銀行的利息收入,從2019年50號文之後,所有備付金全部集中監管,支付平臺只可以拿到0.35%的年華利息。今天貝殼的支付平臺本身一年的淨虧損超過1億,之所以堅持做是因為2C 側的支付現在很成熟,但2B 或者2產業的支付極不成熟,在一筆交易中,什麼時點什麼方式什麼人怎麼做資金劃撥仍然是個複雜的事情,我們如果想提升流程的效率和體驗,這個環節必須做好。

至於說炒房子,我們肯定是反對!但你一定要炒好像平臺也沒辦法,我們能管的是你不能用客戶的錢炒。

為什麼不讓做代辦?因為這個行業的跳單行為大多都是同行之間的互搶,往往被包裝成權屬的代辦業務。不許做代辦就是表達貝殼對行業的承諾,我們絕不允許跳別人的單子;

7、關於你提到的貝殼承諾的對行業1億的疫情補貼。我給大家彙報一下,截止2020年Q1,對有困難的品牌,減免平臺費共計5834萬元;幫扶資金放款2200萬元;招聘補貼投入2305萬元,幫助223個品牌招收經紀人55453名。另外我們加大了新房墊傭力度,Q1墊傭54923單,放款21.2億元;

8、我為什麼做這個回覆?其實我們的習慣是對一些質疑不太關注和回覆,這個習慣不好但的確是我們的風格。但你不同,你是我們的用戶,也是我們的 parter,我給自己有個定位是公司的首席客服。包括為此我還得轉這篇文章,這個公號的背後是我們行業的一家公司,我們和林雨不認識,我想他創業維艱有自己的生存之道。總之這麼做我只是希望我們可以坦率溝通,同時想表達我們非常抱歉也非常遺憾。我總體感覺是也許我們不該走到一起,我對你是個不愉快的經歷,也承擔了損失,對我們也是。那麼我想給你一個解決方案:A 你退出平臺,我們退還你過去六個月所繳納的全部平臺費; B 我想你擔心自己的店面不跟你走,如果有不願意離開的店面,我們可以在未來的(你加入平臺的月份數+6個月)時間裡,把這些店面每個月收入的3%支付給你(算是一種特許費),前提是你在這些店面沒有股權關係; C 如果你願意,你仍然可以使用花橋的資源。我們不知道你是不是滿意這個方案?如果不滿意,我們可以再商量;

9、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你能留下來,平臺今年的發展一定好於去年,每一個平臺上的單元都會更strong。你陪著貝殼度過最艱難的前兩年,我真的非常感激,但卻在現在這個時點離開,的確覺得有些可惜。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抱變化,擁抱競爭,希望你和貝殼都能進步。

你的朋友

老左

以下附上【中介勝經】(ID:han-house)的原文:

《一位貝殼接入商的“吶喊”!》

“今日,微博有貝殼品牌主發文歷數平臺七宗罪,並高聲吶喊:“活,活不起!死,死不起的!”

中介吐槽貝殼架空接入商,左暉長文親筆回應:請擁抱競爭

微博截圖

作為最早一批加入貝殼平臺的品牌之一,一年多過去了,現在的我是怎麼樣的呢?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活,活不起,死,死不起!

說實話,當時我對加不加這個平臺沒啥太大興趣,一來我業績一直挺穩定,二來對貝殼說的那些東西我半信半疑。但是看著貝殼信誓旦旦拍胸脯的保證,畢竟未來線上是趨勢,後來還是信了,簽了幾十頁的合同,就這麼把自己賣了,結果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太年輕了。

最近看了到家了總經理王凱說的話,感觸還是挺多的,人家作為貝殼外的人都把貝殼看的這麼清楚,貝殼真的還不反思麼?作為在貝殼平臺內的小品牌,一直聽到各種關於貝殼負面的信息,開始我還幫著平臺辯解幾句,而直到今年我是越來越失望了,也不再反駁,進退不得,逃離不了。以下是一個力爭求生的品牌主,在貝殼中平臺的經歷……

原來我還天真的認為平臺做大後,受益的是我們這些品牌主,現在發現,當平臺做大後,壟斷行業,包括現在不斷的制定規則,對行業的傷害也是長久的。綁架開發商與品牌主及加盟商,開發商利潤降低,品牌沒利潤難生存,所有能產生利潤的項目都放在平臺上,真正壯大的只有貝殼。現在貝殼強勢到對大品牌開發商,說起訴就起訴,發律師函更是分分鐘的事,品牌主就更不說,在平臺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平臺內的品牌主們,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和我有同樣的感受,如果不是逼到一定程度,誰都不會說平臺不好,敢怒不敢言,也許說出來會舒服些,不想再壓抑自己了。

1、架空品牌!

如今的品牌主們,CA管賦能,直管店東,品質管規則,直管經紀人……貝殼的本質就是越過品牌直管經紀人了!這是一個蠶食洗腦的過程,你被當青蛙煮了,各位品牌主!過一年,不,就半年,你看你除了能管自己還能管誰?請問當初義無反顧跟著你的兄弟來到這個平臺,現在到時候了,先賢的成語就體現了妙處,卸磨殺“你”,過河拆“你”,兔盡“你”烹!最後還會說你沒跟住貝殼的步伐,你不懂規則。

我們可以再往深處想一想,開發商呢?細思極恐,開發商們曾經苦心經營的多渠道呢?引以為傲利器的營銷費用不過是逐漸填補貝殼貪婪的欲壑!自斷臂膀的結果是對貝殼愈來愈深的依賴!

2、惡意傾斜資源!

仔細想, 我們今天的確成為了平臺的墊腳石,大兒子 L家,乾兒子D佑,睜開眼睛看好了,貝網上3個展位有哪個與你有關?大部分還都是L家的,然後搞一個“約定費率”,看似公平,結果品牌只是幫助L家去化的一個渠道而已。拓展店面更是以乾兒子D佑為主,不論是人還是錢,還有支持,壓根就沒辦法和D佑比,最後我們只能投資直營門店,投資大,風險就大!現在更有意思了,又搞了個門店分級,對於人少的店面,CA勸其加入它的乾兒子D佑!意不意外?說句實話,我一點都不能理解,貝殼是以一種什麼樣的立場、什麼樣的態度來說出這樣的話!你當初帶出來的兄弟在貝殼的表現僅僅是一個個隱藏的數據,好東西都無緣,殘羹冷炙都給你倒掉!想逃出貝殼?呵,流浪都難!

3、斷財路!

原來沒平臺的時候,還能做點金融新房,或者炒炒房,現在所有能夠賺錢的業務,你們還有機會見到嗎?在回憶中感慨吧,新房,金融好久不見了,代辦費,墊資利息,貸款返利和品牌一點關係都沒有,平臺費比品牌費收的高的多,只拿一點卑微的品牌費,還要操著一個賣白粉的心,出了問題全部品牌承擔,和平臺無關,錢平臺拿著,事品牌兜著。

4、平臺的加持賦能與支持!

猶言在耳的一個億,麻煩問下哪個品牌看到了,享受到了?都是說說而已的,別太認真了,賦能,更是笑話,呵呵,全部收費的,哪來的那麼多免費的,都需要付出金錢,貝殼就像吸血的螞蝗一樣,用唾液麻痺你,吸你的血壯大自己!沒進入貝殼系的品牌們,看到這裡,你鼓起勇氣跳進火坑了嗎?加入貝殼的品牌主們,你們有同樣的感受麼?

5、所謂的貝殼的公平

當初的話語娓娓動聽,平臺資源一視同仁的!我們進入貝殼,對外都是以貝系自居,可是你們真的感受到貝殼的重視了嗎?公司規則的制定有沒有徵詢過“貝系”的建議?我肯定的告訴你們,反正我是沒參加過,只有被通知,被執行!如果你有異議,紅線,斷網,摘牌各種威脅手段紛至沓來,貝殼的強勢非常考驗人的想象力!不執行或者執行不利,後面有你小鞋穿的。問下接到品質部電話是不是心裡一驚?

6、平臺毀掉品牌的基礎

貝殼典型的管殺不管埋,用溫言細語讓你加入貝系,當你遭遇市場波動就靠自己了,市場好的時候各種指手畫腳,做的業績好了,虛偽的感謝CA的賦能,貝殼的勢能,新房線的付出,後臺的幫助,全他嗎的是貝殼的功勞,都與你無關!這次的疫情是個不錯的試金石,人間百態、人情冷暖我真是深有體會,上文提到的一億元的補貼,我是真沒見到!有誰見到麻煩您替貝殼主持一句公道話!品牌地基都打不牢,發展不下去,平臺有何用?

7、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貝殼綁架開發商、奴役品牌主一路奔著上市公司去了。前景廣闊,未來可期!可是我們的路在哪裡?我們的未來在哪裡?只能在壓榨中苟延殘喘。真真的活不起,死不起,以為有更大的平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於是我便為自己的年輕買單了!

剛才說活不起,自己有心拓店,好的店面都讓乾兒子D佑拓走了。然後摘牌的比新增的都多,現在真的不能得罪“巡視組”, 不是不能,是不敢!

現在說說死不起,貝殼一直致力於扁平化管理,不遺餘力的弱化品牌和品牌主,CA直管店東,規則制度直管經紀人,你現在在品牌還有聲音嗎?就是開會通知你,公司要執行新政策了,甚至不用你出面,下面就已經被執行了!所以我死不起,我想離開貝殼,但是我還沒想好,能不能和我加盟店東們說清楚,他們怎麼辦?都去D佑麼?所以我怎麼走?希望貝殼給我們小品牌主指條活路,讓我們看到繼續下去的希望!好嗎?

如今我只能用這種無奈的方式來表達我的無助與憤怒!貝殼,吾心安處是吾鄉!吾心不安啊!躺在所有墊腳石的果實上!貝殼,心安嗎?

最後我也想問一下,在這個時代的互聯網老大們,房地產是“住”的領域,涉及到業務和收入你們也都很清楚,真的沒有想過參與進來麼?也給我們品牌多一個選擇,好嗎?

2018年3月16日,好房通聯合阿里、平安、房天下召開中介4.0發佈會,推出“資源共享、平臺賦能、規則合理、百花齊放”不抽佣金的生態型開放平臺理念。行業巨頭“鏈家”隨即在4月23日匆忙推出“貝殼找房”強管控“開放”平臺,並受到市場追捧。

但好房通和合作夥伴沒有停止對開放型生態建設的追求,埋頭兩年打造全套幫助傳統企業升級業務模式、聯合構建區域聯盟和平臺的解決方案,對接更多合作伙伴資源和黑科技的“好房A+系統”,將於2020年4月23日正式輸出給全行業,支持大家獨立自主發展、共同開創百花齊放、行業健康發展的新生態。

貝殼的左老闆多次說自己沒有做過房產經紀人,而好房通創始人帶領來自全國的1500位老闆齊聲呼喊:我是中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