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工參與疫情防控的幾點思考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中特別指出,“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關鍵防線,要推動防控資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區這道防線守嚴守牢……對社會力量參與疫情防控,要加強組織引導、暢通渠道、鼓勵支持……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總書記特別提到了“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那麼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是什麼,又該怎麼去理解和運用這個專業優勢呢?今天,特別邀請要到了重慶市大渡口區社會工作者協會的曾慶來談談他對社工參與疫情防控的幾點思考,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經驗參考。

一、專業優勢,助力抗疫

在此次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到了“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從中央頂層設計中,社會工作是受肯定和支持的,那麼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是什麼,又該怎麼去理解和運用這個專業優勢呢?

(一)社會工作專業優勢之獨特的助人理念

首先同樣作為一種社會服務行業、專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有著自己行業的倫理價值理念做精神支撐和服務守則。社會工作脫胎於慈善事業,從疫情期間服務對象以及大眾面臨的問題來看,區別於單純的幫助、慰問,其最核心的“助人自助”的宗旨,不僅僅是單純的安撫、關心服務對象,而是以幫助他們理解自己面臨的現實狀況並接納目前的狀態,同時做出對自己和社會最好的選擇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激發其主動的調整狀態而非被動的接收。筆者認為這個是社會工作最核心的專業優勢,從價值觀的裡可以引申的是服務態度,服務思考的方式,對服務對象觀察的敏銳程度以及對身邊的工作人員的影響等等,在具體的操作中也會產生出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二)社會工作專業優勢之科學藝術的工作方法

因獨特的價值觀念的影響而產生的工作方法也是社會工作專業優勢的體現之一。在社會工作的領域中往往提到了三大工作方法,分別是個案、小組和社區社會工作,不同的工作方法在面臨不同的問題時候又有千差萬別的操作細則和手段,根據服務對象的情況,個案、小組和社區工作方法往往又會相互融合,互相佐助幫助並改善服務對象的困境。工作方法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差異和細分類型,也正體現了社會工作服務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不同的工作方法針對不同處境的服務對象而發起的個性化的、針對性的服務,更強調的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在以封閉、隔離為主要措施疫情防控的大環境下,支持好政府疫情防控的整體佈局,除了對醫務領域的疫情相關人員的關注外,也需要關注弱勢群體及社會大眾對那些被迫居家隔離的社會大眾和服務對象以更加人性化、情景化以及他們的接受偏好和認知理解程度不同而進行不同的知識普及和關懷服務。不同領域(醫務、其他弱勢群體、社區居民等)的社會工作者如何柔性的介入服務對象因疫情而產生的情緒壓力的疏導和緩解,也需要設計更細緻的方案。

(三)社會工作專業優勢之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

社會工作服務往往是要求從心改變的,然而改變一個人的意識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社會工作服務常常一紮就是幾年,才能達到社會工作服務想要的成效。這也是社會工作的專業特性和優勢之一,必須腳踏實地開展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做當下之事也是社會工作從業者秉持的工作原則之一。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本就有著自己的服務對象,有針對婦女兒童的、有針對孤寡老人的、有針對青少年的、還有殘障群體的......在疫情發生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仍然沒有忘記他們的服務對象,而是根據政府政策向這些已經在服務的服務對象開展增加了“防疫專欄”的服務內容,防疫知識宣傳、心理疏導、代買代購、衛生消毒等新內容。同時在服務好現有服務對象後,再針對此次疫情需要照顧到其他群體開展服務,為疫情監控出謀劃策,替社區工作人員分擔監控壓力,疏導社會大眾情緒等服務,針對疫情爆發也積極鏈接資源,將重要的醫療物資和基本的生活物資送到最需要幫助的地方。值得感動的是這次疫情暴發以來,愛心力量從四面八方湧來,尤其是在疫區嚴重的地區,捐款捐物捐醫療物資,出人出力出主意比比皆是,在社會各界都以不同的形式支持著此次疫情聯防工作。

二、協同合作,聯防抗疫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將社工、義工以及志願者一併提及,這也正表明了社工與其他類別的人員在此次抗議之戰中需要精誠合作才能有效築牢疫情防控線。在疫情防控的大環境下,社會工作在其他各類群體合作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如何做好與其他類別的人員合作,也是社會工作支持構築好疫情防控線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社會工作與社區合作

在此次防疫工作中最後的落腳點都在社區基層,社會工作參與社區的防控工作,與社區居民委員會的合作也就非常重要了。社區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有著大量的排查、宣傳、跟進上報等工作。社會工作者在這個階段就是社區工作人員的補充人員以及支持力量,深入社區,協助社區工組人員一起開展服務工作。同時也要注意社區工作人員在這個階段的心理狀態,及時鼓勵調整,攜手做好抗疫的基層工作。

(二)社會工作與志願者、義工的合作

全社會共同面臨著此次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各類志願者、義工同樣湧入到這一抗擊疫情的聯防戰中。有這麼多的愛心力量參與進來,來自各行各業的愛心投身其中,社會工作者也必須跟這樣有著不同背景的志願者、義工共同開展服務,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又扮演者怎樣的角色呢?前文指出社會工作脫胎於慈善事業,志願者、義工可以說是社會工作行業發展的前身,在現在社會工作服務也離不開志願者、義工的支持。在這個合作的過程裡,筆者認為首先社會工作是教育者,由於不同行業的志願者有自己的固定行為模式,雖為獻愛心,但是在對服務對象時卻不能以自己原行業的行為方式來開展,社工在其中就要傳導與疫情期間的服務對象的溝通交流的技巧和服務態度(不是施捨而是同關懷)。其次社會工作是引領者,社會工作作為從事公益服務的基礎行業,在開展服務工作,處理應急事務有著先天的行業優勢,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要做好統籌的工作,安排好各類工作,讓志願者有序規範的參與工作。最後社會工作是同行者,社會工作在抗擊疫情當中雖然有著專業和行業優勢,但是在具體的服務中,社會工作也應該擺好心態,與志願者一道開展好“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才是應有之義。

(二)社會工作各界之間的合作

筆者在前文提到,抗擊疫情是全民抗擊,而各社會組織有著自己的服務領域優勢,在這樣一個全民戰爭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之間也要展開積極合作,共享各自在不同領域中總結的服務經驗,發揮各自領域中個人的、集體的資源優勢,共享資源。在此次疫情期間我們也看到了社會工作力量迅速集結,在社會工作衛生服務領域的從業人員迅速編撰的防疫心理調適的相關服務手冊供廣大的社會工作者學習使用;社會工作學界也積極展開學術工作,為社會工作參與疫情出謀劃策,從學術界總結經驗,提出建議,也給社會工作實務工作者以啟發和鞭策;社會工作實務領域,社會工作者們依據地緣、業緣開展合作,互相鼓勵著。特別是在疫情嚴重的災區,社會工作機構工作人員之間也自行編制了臨時小隊,雖屬於不同的社會組織,但有共同的名字——社工。

三、增進了解,提高社工知名度

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中可以看出,政府高層對社會工作專業優勢的肯定,但社會大眾對社會工作認知度還不高,需要社會工作各界發聲以提高其社會認可和聲望。

(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社會工作服務在此次疫情抗擊戰中呈現出一派星火之勢,自2008年汶川地震社會工作首次參與突發事件,發出了社會工作的聲音,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同樣是社會工作第一次面對公共衛生事件,對社會工作行業而言,是一次挑戰,同時也是機遇。社會工作各界卻沒有任何猶疑,迅疾響應、組織有序,在心理疏導、情緒支持等方面開展著各種工作。社會工作者都立足現實、努力接近服務對象的需要,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讓更多人的瞭解到社會工作,接觸到社會工作,以往社會工作都是圍繞在弱勢群體開展服務,而對社會大眾接觸較少,而此次疫情是全民防疫,社會工作又在其中有著重要的角色,也讓更多的人們瞭解到了社會工作。

(二)在細節之處提高社會的專業認同

在這次疫情,社會工作空前的高效運轉,為抗擊疫情打出了堅實的一拳,讓社會大眾認識了社會工作,接下來就是讓社會大眾理解社會工作。在這個理解的過程中,如何去加深大眾對社會工作的認知和理解,前文提到社會工作是腳踏實地的工作,是更具有人性關懷的服務,在此次服務中社會工作就要繼續秉持著專業價值和方法去開展服務,從態度到行為從一而終的為大眾提供幫助。在疫情爆發的各個階段(初期-恐慌,中期-穩定,末期-總結)多想一點,多做一點,在細微之處讓社會大眾看到社會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從認識到接受到認可,提高對社會工作的專業認同。

(三)善於發聲,擴大社會工作影響力

疫情爆發以來,社會工作各界都投入到這場抗疫活動中,媒體也加大了對社會工作參與疫情防控的宣傳。另有學術界各學者通過不同的媒體從社會工作學科角度發表對社會工作此次抗擊疫情的觀點,一時間社會工作關於抗擊疫情的討論在業內“百花齊放”。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到,抗擊疫情中,社會工作在對外宣傳上仍然有所欠缺。如何讓更多的人看到社工在抗擊疫情中的能量,需要多向其他業外的媒體進行宣傳,這也是整個社會工作大環境下,仍然處於的一個短板。筆者也希望更多的實務界社工除了埋頭幹好服務,讓身邊人改變,同時也要藉著疫情大討論的時機,發出社會工作實務的聲音;更多的學術界的學者,除了在社會工作研究上也要在各級媒體和業外平臺上普及社會工作知識,提高社會工作發聲的質量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