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付出巨大代價戰勝德國的蘇聯很快能成為匹敵美國的超級大國?

暮陽雨桐文


國家、民族是縕藏著巨大能量的,蘇聯有著英雄的人民、豐富的資源,在斯大林的英明領導下,二戰後,迅速掘起成一個超級大國。

蘇聯的迅速掘起,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優越性,英雄的人民有了英明的領袖,就能很快的前進。

我國何償不是,一個四分五裂的民族,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領導下,英雄的人民團結奮鬥,奮發圖強,戰勝了無數的困難,僅用二十多年,就初步建成一個社會主義強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安平144796971


二戰期間的蘇聯戰爭中收到了德軍的重創,但是戰後短短的幾年,蘇聯像打了雞血一樣快速復甦,成為和美國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級大國,甚至在風頭上還一度超越美國,我認為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得益於蘇共的高瞻遠矚。作為精明的領導者,斯大林早就嗅到了潛在的危險,積極地為以後即將出現的戰爭提前做準備。所以斯大林在上臺之初就把建設工業強國定位基本基調,決定優先發展重工業,比如軍工,金屬冶煉,礦藏開採,機器製造等,集中力量爭取早日實現重工業為中心的國家工業化。

從1928年到1937年,經歷了兩個“五年計劃”的蘇聯工業產值佔世界工業產值高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用斯大林的話來講,蘇聯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一共只花費了13年左右的時間”。因為斯大林的果斷決策,蘇聯得以在德國進攻前基本完成工業化,這些為也蘇聯抵禦德國入侵和戰後重建奠定了堅實基礎。不破不立,戰後的蘇聯一片廢墟,精明的斯大林在瓜分德國遺產時,意識到蘇聯如果自己生產這些工業設備將會花費很長的時間,於是主動放棄這大量的賠償金,而是看上了德國的先進機械設備,指示蘇軍迅速將德國舊機械設備和技術工人迅速運送回國,合理的運用到各個部門,並且為蘇聯的工業提供強有力的動力,讓蘇聯的高科技水平直線上升,德國舊機械設備都為蘇聯戰後國力復甦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第二個方面是得益於蘇聯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是蘇聯迅速崛起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戰後恢復經濟過程中,社會主義集中辦大事的好處在蘇聯很好的體現了出來。這在新的中國也能夠明顯地看到,決策者不用為了沒完沒了的扯皮浪費時間,根據計劃經濟的安排,可以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建設最重要的環節。也正是因為這個制度,蘇聯的經濟呈現出高速增長的狀態,科技、文化、經濟、軍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第三方面得益於蘇聯的教育制度。蘇聯在教育投入最大,對不同時期的教育制度根據國情做了多次改革,而且在教育投入上也是十分捨得,教育投入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蘇聯實行全民教育,培養了眾多的技術工人和高科技人才,充斥到蘇聯工業的和科技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其強大的數學教育是其在國力競爭中重要的秘密武器,讓世界其他各國望其項背,更是創造了無數具有蘇聯特色的黑科技,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也是蘇聯保持快速發展的保障。

第四個方面有強大的蘇聯紅軍做後盾。蘇聯的強大仰仗於蘇聯的強大的蘇聯紅軍,在七八十年代受益於石油資源的紅利,蘇聯的國防開支一度佔到了世界第一,佔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鼎盛時期蘇聯的讓美國十分何畏懼,蘇聯的軍事高投入讓蘇聯成為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特別是蘇軍的裝甲洪流,成為西歐揮之不去的夢魘!

第五個方面是二戰瓦解了原有的世界秩序。二戰後,世界秩序被重新定義,原有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被新興的美國所代替,英法等國在戰爭中被重創,昔日的光輝不在,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錢袋子比較緊,腰桿子不硬,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很多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最終淪為二流國家,成為美國的小弟,這些也為蘇聯成為超級大國踢開了絆腳石。

第六個方面得益於是蘇聯豐富的資源。得益於蘇聯較強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廣袤的國土、蘊藏的無限資源,這些物質基礎都為蘇聯快速復興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特別是儲藏豐富的油氣資源,甚至還成為蘇聯十分仰仗的出口資源,換回了大把的美元,在解體前夕,蘇聯的GDP總值為2.66萬億美元,人均GDP達到了9000美元,現在很多國家也遠遠沒有達到,可以說是發達社會主義國家,人人嚮往的國度。

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我是綠色征衣,期待您的關注!


綠色征衣


首先咱們先別覺得蘇聯在二戰前很落後,雖然十月革命之後到20年年代初期,蘇聯內部亂的一塌糊塗,甚至比沙皇那會還糟糕。但從20年代中後期到30年代,蘇聯購入了大量的工業技術和設備。而當時也恰好是大蕭條時期,很多西方資本為了避險,也紛紛對蘇聯這個在資本圈外的國家進行投資。


蘇聯的三大鋼廠就是美國人投資的,其他諸如汽車廠、拖拉機廠、水電站、飛機場等大量工業基礎設備幾乎都離不開國外資本的影子。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蘇聯完成了大跨越式的工業化轉型,而且蘇聯最不缺的就是資源。廣闊的土地到處都是工業所需的原材料,因此到二戰前夕,蘇聯的工業基礎已經是世界第二。


等到二戰開打,戰時工業的轉型更讓毛子嚐到了集中力量辦大事兒的甜頭,舉國動員起來搞工業怎麼可能辦不成事兒?技術有了,勞動力不缺(壓榨),工業基礎也打好了,馬列主義也是個足夠普世的價值理念(當時盛行民族主義,但這不普世,能和蘇聯對抗的只有美國的自由主義),因此在戰後也迅速收羅了一群東歐小弟。因此造就了戰後蘇聯的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