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去买车,没钱?补贴管够!

求你去买车,没钱?补贴管够!

文/包希仁

经观财经眼专栏作者

经济兴亡,有车有房!

汽车业作为中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正面临五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01

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汽车销量暴跌超35%,于是乎,政府就慌得一笔。短短两三个月,各类购车优惠不绝于耳,振兴汽车消费的大招更是轮番登台。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们先看看都有哪些购车福利?

北京推出国三车辆报废补贴,每辆车可以拿到最低2000,以及最高2.2万元保费补助。

南昌推出购买新车补贴,给予每辆1000元的购车补贴。

佛山对于疫情期间申请报废车辆的,每辆车补贴3000元。

宁波为促进汽车消费,要求车企让利5000元,卖的好的最高可得500万元奖励。

另外还有四川购车给1000元补贴,山西购车给6000元补贴,上海买新能源车给5000元补贴等等。

看完这些优惠,有多少人会去买车?我猜大部分没有购车计划的人,都不会为了这点蝇头小利去冲动消费,毕竟汽车是大消费。在经济不景气之际,购车补贴如同鸡肋。

02

既然如此,汽车业该如何振兴呢?我认为,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农村路线”,二是走全面放开限牌路线,两者相结合,今年汽车业才有可能复苏。

咱们先说说第一个,如何走“农村路线”。

当下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相比于发达国家,还相差很远,尤其是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实施全国性的“汽车下乡”政策。

要知道,“汽车下乡”政策,曾推动中国车市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求你去买车,没钱?补贴管够!

2009年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提振汽车消费,国务院出台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安排50亿元资金,对农民购买1.5升及以下排量汽车,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这项政策从2009年3月1日持续到2010年12月31日,对当时的汽车市场起到很大拉升作用。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中国汽车2009年全年销量达到1364万辆,实现同比46.1%的高增长。

03

虽然在2019年2100多万辆的基础上,无法出现十年前的高增长,但重启汽车下乡必然对农村汽车市场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对于农民来说,价格因素往往是影响汽车消费第一因素。近几年,随着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的汽车也开始随处可见,但市场离饱和还很远。

我老家是农村的,每年春节大街上都会出现堵车现象,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但这在我看来是好事,最好能堵出京城的味道才好,那说明我们乡民有钱了。

于是,这些年谁家有没有车,就成了相互攀比的主要话题。

如果这个时候,政府出台汽车下乡政策,并选好适合农村消费的车型(中低价自主品牌为主),进行定向补助,不仅可以振兴汽车消费,还能助力自主品牌崛起。

毕竟农村市场只停留在“比有没有车”阶段,还没到“比牌子”地步。

求你去买车,没钱?补贴管够!

其实农村地区汽车消费不仅是“面子问题”,也是“里子问题”。众所周知,大城市公交系统非常发达,地铁城轨公交滴滴等应有尽有。

而农村地区因经济和人口发展问题,公交系统几乎还很原始,出门多数靠电动自行车。换句话说,从出行便捷度来看,农村更需要私家车。

此外,农村地区各类经营要素都很便宜,特别是房租和土地,远低于大城市。这样一来,有利于各大车企通过降低经营成本,给农民更多让利。甚至,完全可以实施厂家直销,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

我粗略算了一下,通过车企让利和汽车下乡补贴,10万元以下的车大概可以省下8000—10000元左右,这样的力度必然可以振兴今年农村汽车消费市场。

04

下面我再说说第二条路线,即全面放开汽车限牌,让居民自由选择出行方式。

郭德纲说,北京的二环饿死过人。

我不知道真假,但北京很堵这是真事。既然如此,为何要放开汽车限牌呢?

文章开头我就说了“经济兴亡,有车有房”,在北上广深杭买车比买房还难,这合理吗?

我觉得城市拥堵不能靠“买车难”来实现,它应该靠长远且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来解决。为啥地产商总宣传临近地铁,黄金地段?

原因在于地铁是普通居民最便捷的出行工具,既然如此,限牌就没意义了。很多时候消费者买东西不一定是用的,或许只是想拥有而已,不然你怎么理解“败家娘们”双十一买一堆用不着玩意呢?

当下的社会,有车有房是很多人对生活的基本追求,买车不一定是用来开的,也可能是用来装X的。特别是生活在北上广深杭的年轻人,汽车有时就是用来“交友”的。

其实在我看来,一线城市放开购车需求,并不会对当下“堵出人命”的北京二环产生多大影响。说白了,如果交通很堵,有些人自然也就不开车了。

如果放开限牌,我估计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今年大概有300—500万辆的新增购车需求,这对整个汽车产业才是货真价实的扶持。

因此,政府绝不能因城市拥堵而对汽车消费进行掣肘。

求你去买车,没钱?补贴管够!

尤其是在疫情之后,汽车作为大产业必须率先复苏,毕竟超长的产业链,影响着无数人的饭碗。

中国汽车保有量远未饱和,但车市却未老先衰。如果低速增长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今年的暴跌一定是汽车业的大危机。所以今年在汽车产业上,政府下多大的扶持力度都不为过。

正所谓,汽车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国家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