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近些天,聽到好幾個朋友的家人確診為腸癌,且發現時,多已發展至中晚期,其5年內生存幾率很低。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33歲王女士大約在五個月前,偶爾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情況,因恰好趕上疫情,一直拖著沒去看。時間長了,王女士又出現腹痛,直到腹痛難以忍受才去醫院檢查,經過一系列檢查後,最終確診為直腸癌,已發展至中晚期。

最終進行了切除手術,之後的幾個月還要進行放化療的治療,結果是怎樣,還不得而知。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目前,臨床上,對治療腸癌主要以切除為主,將病灶部位切除,並結合放化療治療,但這種方法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可能會引起噁心、嘔吐等不適。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第1件:易與痔瘡混淆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直腸癌與痔瘡在症狀上有很多相似點,比如便後出血、腫物突出等,在初期便血後,很多人都會認為是痔瘡,上些藥,症狀改善就不在意了,但反反覆覆發作,會加重病情,從而延誤檢查和治療,大多數患者做腸鏡後,才確診為腸癌。

痔瘡很常見,若平時出現排便不淨、便中帶血且有膿粘液等,最好去做個肛門指檢或腸鏡,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第2件:多與“吃”有關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腸道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一方面與“吃”有關係。

現代人們的飲食結構“多葷少素”,長期如此,會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還會出現排便不暢等問題。

平時攝入過多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就會增加腸道病變的幾率。其中,脂肪、蛋白進入體內,主要在腸道內消化吸收,如果攝入過多,會降低腸道蠕動的功能,從而增加腸道負擔,易引起便秘。

另外,若伴有纖維攝入不足,會促使腸道內糞便不易排出,滯留在體內,從而增加腸道病變的幾率。

第3件:與遺傳因素有關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如果家族中有腸癌病史,或腸息肉、腸腺瘤病史的人,其後代患腸癌的幾率比較高,所以,這類人更應重視腸癌的篩查。

建議40歲後,這類人最好定期進行腸鏡檢查,若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痛、腹瀉,及時就醫。

保護好腸道,預防病變,做好3件事!

第一:改變便秘,多喝水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便秘是一件困擾很多中老年人的疾病,看似不起眼,但幾天不排便真的很難受。

養成主動喝水的習慣,平時多喝水能補充腸道水分,從而改善便秘,喝水時還可放入一些花草茶,如決明子、火麻仁、荷葉等。

第二:調整飲食,多粗糧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飲食結構的變化,讓越來越多的人患病,且呈年輕化趨勢,想健康,調整飲食結構,平時多吃些粗糧,如小米、燕麥、玉米、高粱等,利於補充膳食纖維,提高腸道蠕動功能,利於糞便排出。

第三:適量運動,少久坐

為何腸道病變者越來越多?直言:多與3件事有關,希望你一個不佔

平時適量運動,少久坐,能促進腸道蠕動,利於糞便排出,改善便秘,同時還能促使體內毒素排出,利於身體健康。

另外,長期久坐還會增加腸道消化的負擔,從而增加腹部肥胖的幾率。

研究發現,經常運動的人患腸息肉的幾率會降低16%,發生較大息肉或癌變息肉的危險降低30%。

小結:成年人的腸道長度大約是6-9米,主要是吸收營養物質,並存留、排出廢物的場所。想腸道健康,平時一定“管好嘴、邁開腿”,多吃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少吃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也要少吃醃製類食物,平時適量運動,提高免疫力,少得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