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才:練就廚藝絕技 推廣亳州藥膳

  在氣球上切黃瓜、在人背上切肉絲、蒙著雙眼雕刻食物……作為一名中式烹調師,多年來,張興才練就了一身過硬的烹飪本領,在餐飲界有“神廚張一刀”的美譽。

  刀工是中式烹飪的基本功,刀工技術的優劣,直接影響菜餚的色、香、味、形以及整體質量。切、片、斬、劈、剖、排、旋、剜、拍、剞,對每一種刀法,張興才都瞭然於胸。拿起一隻蘿蔔,只需幾分鐘,張興才就能用片刀的手法將蘿蔔片成一條長長的、完整的蘿蔔片,足足有百米。

  不僅刀法高超,張興才的廚藝在餐飲界也令人稱讚。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張興才不僅掌握了徽菜做法,還積極學習其它菜系。淮揚菜系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獨特的歷史風格和個性風味名揚四海,而文思豆腐是淮揚菜較為考驗刀工的一道菜。

  “文思豆腐不僅對原材料要求高,對刀工要求更高。”張興才說,下刀角度、落刀節奏、手與刀的距離都影響著菜品,甚至心態稍猶豫都會讓整塊豆腐報廢。在他手中,一塊柔軟、易碎的豆腐只需片刻就成了幾千根豆腐絲,散落在清澈的水中,每一根都細如髮絲。

  2010年,他創辦了一所職業培訓學校,希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廚師。在他的指導下,學校培養了一批批成績優異的學員。學員們走入社會後,在省內外的比賽中獲得了佳績。其中,楊袁獲得首屆亳州市中式烹調師技術狀元稱號,張林獲得中式烹調師亳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稱號,周立雲等人獲得亳州市技術能手稱號。據統計,多年來,學校共培養廚師學員3000多人。其中,高級烹調師上百人。

  空閒時,張興才經常走進學員練習刀工的教室,親自指點學員。張興才走在學員中間,一一指導他們如何站立、如何拿刀、如何操作,並親自示範,引得學員們紛紛圍觀、效仿。“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張興才說。

  近年來,張興才積極為提高亳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努力。他宣傳養生理念,推廣亳州藥膳,助力亳州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全國青年名廚總決賽中,他自創的養生菜“老君救母仙丹和長壽絲”獲得青年名廚獎,為亳州贏得了極高的榮譽,大大提高了亳州的美譽度。

  多年來,他先後擔任第三屆中國國際烹飪大賽評委、中華第七屆鄉土菜國際烹飪大賽評委、首屆麗都杯中國名廚烹飪大賽評委、亳州市首屆中式烹調師烹飪大賽副總指揮、中國明星廚師表演賽副裁判長、首屆中國名廚交流大賽總指揮、中國名廚烹飪總決賽副總指揮、“我是冠軍”亳州市青工技能大賽中式烹調師大賽總指揮。

  張興才認為,既然選擇了烹飪行業,就應該把烹飪事業發揚光大,樹立廚師隊伍新形象。廚藝學無止境,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烹飪實力。多年來,他堅持不懈、努力學習、不斷創新,榮獲中國國際食用菌烹飪大賽銀獎、世界名廚創新大賽暨一廚烹飪大賽金廚獎、青年名廚全國烹飪大賽總決賽名廚獎、全國廚師技能大賽銀獎等稱號。不久前,張興才被評為亳州市第一屆首席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