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作者:硯無聲


蔡康永說:


我們改變不了北極圈,但我們可以改變生活圈。


別再容忍生活中不能、不願或不懂得成全自己的朋友、親戚、或伴侶了。


如果一直這麼遷就下去,被磨損的,可是我們就這麼一次的人生。

他在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2: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中,糾正了我們多數人有的3個認知誤區。


教我們在與人相處時,做一個僅有的、獨一無二的自己,能夠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01:誤區1:找別人幫忙,別人一定會覺得我是麻煩鬼


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人怕麻煩別人,需要別人幫助時總是難以啟齒。怕別人覺得自己麻煩,以後再遇到,會躲得遠遠的。


事實上,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事必躬親。


學會麻煩別人,是高情商,更是一種成長。


至於用什麼方式找人幫忙,不僅不會令人討厭,還能展開一段友誼,蔡康永教給我們4個秘訣。


秘訣1.先提出一個用膝蓋想也會被對方拒絕的過分要求,再提一個不那麼過分的要求.


比如,你想跟主管請假,但一開始你不要直截了當,而是提加薪。


主管一定會斷然拒絕,你再提請假,主管會覺得不好意思,就答應你。


秘訣2.找人幫忙,要讓對方覺得,他是你獨一無二的最佳人選


比如,高鐵上有孕婦突然要生孩子了,列車員一般都會問:“請問本次列車上有婦產科醫護人員嗎?”


這時,列車上的婦產科醫護人員就會挺身而出,因為她們內心會有“捨我其誰,責無旁貸”的使命感。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如果列車員這樣問:“請問誰可以幫忙?”


估計車上人面面相覷,不知道誰有這個資格幫忙。


找人幫忙,要讓對方覺得自己是最佳人選。


秘訣3:找人幫忙時,要讓對方覺得你提供了一個讓他施展抱負的機會


比如,有個擁有百萬粉絲大號的創始人,我們稱他為“部長”,他曾邀請我做一次關於寫作的線上分享。


雖然我從來沒沒做分享,但一想到可以鍛鍊自己,我當機立斷答應了,然後開始寫稿準備。


結果,部長稱讚我寫得好,說得好,我開心極了。


他找我幫我,也給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鍛鍊自己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秘訣4:講究互惠的精神


蔡康永在文中舉了個例子。


酒吧生意不好,酒吧老闆當起了二房東,準備把酒吧分租一部分出去。


有個賣蛋餅的小哥,和一個賣咖啡的老太太承租下來。


酒吧老闆想讓賣蛋餅小哥幫忙宣傳他酒吧活動,賣咖啡的老太太希望酒吧老闆發揮他的創意,用咖啡調製雞尾酒。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酒吧老闆給賣餅小哥的“優惠政策”是,他在酒吧宣傳小哥的蛋餅,是全世界他吃過的最好吃的蛋餅。


賣咖啡的老太太說,如果你能幫我創造出三款全新的,喝了讓人上癮的咖啡雞尾酒,我會好好宣傳你的酒吧活動。


三人達成互惠合作。


所以,請別再誤解,用對的方法找人幫忙,不但不會有損失,還有利於交到新朋友,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02:誤區2:我就是太缺愛了,所以很難幸福


很多人把自己的不幸推到別人身上,將自己包裝成一個十足的“受害者”。


其中,最常見的表現是,覺得自己缺少父母的愛。


比如:


“你爸對你真好,我爸連我生日都不記得。”


“我媽很過分,從來沒稱讚過我漂亮。”


“我父母從來沒給過我什麼幫助,上學是我自己掙學費,上班了,他們也沒給過我一個雞蛋。”


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這是一個誤區。


一旦他們想到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愛,就不由自主地恢復到小孩狀態,想到小時候該拿,卻沒拿到的愛。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比如,小時候沒吃到那塊糖,長大了就買來吃;小時候沒有得到那輛玩具車,長大了有能力自己買一輛,就算放那看看也舒服。


當初沒有得到的東西,一定要補回來嗎?


就算補回來了,還會是同樣的感覺嗎?


人一輩子在變化,父母在變化,我們在變化,小時候令我們失望的父母,過了許多年,當然有改變。


我們自己變成大人了,我們想要的愛不見得是小時候期待的那種愛。


長大以後,我們生活裡會有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比如,健康的身體,體貼的伴侶,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一個充滿激情的愛好,一個努力也許能夠實現的夢想,重要程度遠遠超過曾經想要而得不到的愛。


蔡康永說:“小時候感受不到爸媽的愛,當然很遺憾,可是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走進我們生活的人會越來越多,缺少爸媽愛的缺憾,殺傷力也會漸漸減輕。”


把自己當做成年人,也把爸媽當做成年人,既然雙方都進入不同的人生階段,可以試著改用新的標準,來要求彼此的愛。


小時候沒吃到的冰淇淋,早就化了,小時候沒有得到的愛,現在也會被更多的事情代替。


就像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裡說的:“日子是過以後,不是以前。”


縱容自己任性地放大這些缺乏感,太陶醉於當受害者,就是自討苦吃。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03:“朋友太現實了!”


古語說:“無事不登三寶殿”。


有人一有事,就想到朋友了。


你難過的,就找朋友抱怨,把朋友當做情緒垃圾桶。


朋友不想聽,你就說朋友太現實。


有些人手裡缺錢,就找朋友借,借不到的話,就感嘆人情涼薄,朋友現實。


其實,“朋友太現實了”,本身就是一個誤區,因為他把朋友拿來“用”了。


這隻能說明,開口向朋友抱怨、借錢的人,他自己就是罪魁禍首,把原本無用的友誼,放到現實的秤上面去稱重量。


微博上有一個熱點話題:第一次刪掉好友是因為什麼?


其中有一個回答是:友誼不對等,一味要求別人付出。


總是“用”朋友,只是把朋友當“工具”,只拿不給的人,只會令雙方友誼漸行漸遠。


復旦陳果說:“你之所以交朋友,不是要利用他,朋友不是為了索取,而是為了奉獻。他不是你的親人,跟你沒有血緣關係,朋友就是空氣,就是水。”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真正的朋友不是建立在功利目的之上的關係,只有“無用”的友情,才能經得起大浪淘沙,經得起風吹雨打。


蔡康永說:“不管你把自己設定為什麼風格的人,都要讓對方收到你的關心。木訥的人,有木訥的表達方式;油滑的人,也有油滑的表達方式。只有在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時,友誼才可能延續。”


打破這3個認知誤區,你才能活得自在。

蔡康永:沉浸在這3個認知誤區,你當然不會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