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突围社交壁垒的新浪绿洲

观点 | 突围社交壁垒的新浪绿洲

国内早期的社交中心是由博客慢慢转向微博。

而微博的崛起也成就了新浪四大门户之一的位置。

早期新浪微博通过在消息的及时性与互动性上迅速占领了人们的心智,作为曾经引领中国新媒体的潮流软件,可谓是风头无两。

但近几年微博的口碑逐渐下降,市值几近腰斩。

在纳斯达克上市8年的新浪截至9月23日收盘价为42美元,市值为104.08亿美元。

同2017年超过300亿的新浪相比,短短两年时间,新浪市值缩水近200亿美元,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周一上班,同事小琪说,她家楼下开了一家猫咖,做营销久了的人比较魔怔,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你会给归纳成一种现象。

我当场表示目前的商业环境,把大家搞得都很焦虑。

产品功能、服务特色、价格优惠已经很难驱动消费者,只有制造点噱头才能吸取消费者的眼球。

上述的例子,其实也是印证微博的目前的状态,本来有机会成为短视频行业的领头羊,却没把握住。

如今面对更加碎片化的社会环境,微博只能暗自祈求某某明星出点事,博个彩头。

普度尚智CEO齐宁是这样解释的:“随着更多简单易用的去中心化产品的出现,新浪微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虽然出现了众多如小红书,陌陌,探探,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

但必须承认的一点,微博依旧是一个很大的流量池,所以不管是出于社交还是变现的目的,新浪微博都需要夯实社交流量的壁垒。

于是,在国内厚墙的客观条件下,仿Ins风格的社交社区产品——新浪绿洲,在2019年9月3日上线内测。

冲出赛道的一匹黑马

与微博画风明显不同的新浪绿洲,偏向的是图片视频内容的分享和查看。页面也更加简洁,去掉了广告、推广和其他一些多余信息,看起来仅仅是为了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而研发的。

借助于微博得天独厚的宣传优势,绿洲于9月3日还处于内测阶段时,就因为众多大V的入驻推荐,下载次数达到了60万人次,随后在9月5日正式上线苹果商店的社交区域时,力压QQ,微信等,下载量一跃至第一。

观点 | 突围社交壁垒的新浪绿洲

虽然绿洲很快因为抄袭争议被下架,但还是可以看出其强大的竞争力。

绿洲的界面类似Instagram的应用,内容则有仿小红书的意味,不再采取广告方式直接变现,那么最终的途径看来还是在粉丝上,从大量的KOL入驻绿洲可见一斑。

微博最大的优势是有大量的优秀KOL,其利益链条一环扣一环,绿洲想要快速崛起,KOL的力量不容小觑。

绿洲在其上线期间,KOL们不但提前做足了准备,还发放前往绿洲的邀请码给自己的粉丝,在短时间内形成绿洲的第一批庞大粉丝群体。新浪同时配合将这些大V们进行推送,达到吸引个体用户的目的。

一切数据都显示绿洲或许将成为中国的Instagram,成为新的头部社交软件。

但它的bug也同样是一匹“黑马”,有用户反映到的包括卡顿,刷新问题等bug,都是亟待解决的。由于技术不到位导致的差评也是源源不断。

不过一旦这些问题被攻破,绿洲就有望与微博一起收割更多的用户,成为国内不可撼动的流量池。毕竟比起Facebook直接收购Ins,绿洲凭借微博的内部孵化从而打造更加生态化的产品,可能更加互补。

花团锦簇下的危机暗藏

任何新的产品上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绿洲也是一样的。

上线之初就卷入抄袭风波,有网友很快就发现对绿洲的海报与韩国某设计团队的视觉形象高度相似,这使得很多人很快就对绿洲失去了看好。

上文提到的bug也是一大危机的利器,堪称一团糟的上线让用户忍不住怀疑新浪是否真的是抱着诚意和决心把绿洲研发出的。

“而这还不是最核心的。”齐宁评价道,“绿洲作为新浪的下一个社交试验品,仍旧无法跳出微博框架,存在‘脸谱化’严重的问题。仿Ins风格或许能够帮助绿洲重新扩展流量范围,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更别说从搜索内容上几乎是小红书的翻版。”

事实也是如此,绿洲用极简的方式,只用图片与文字形式进行展示,保留了Ins的点赞、转发、评论等功能,没有推广与私聊,确实有效避免了微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搜索功能本意是让用户可以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从分类情况来看更倾向于服装、食品、美妆护肤这些,熟悉小红书的用户一定会有强烈的既视感。

更何况绿洲与微博,其功能上并无较大差异,而这也是大多数社交软件的通病。绿洲虽然有一个看似非常光明的开头,但其大量用户可能仍旧是微博大V们的粉丝用户,收割的还是同样一茬韭菜。

微博的诟病在于整体氛围很尖锐,内容质量不高,绿洲并没有有效解决这一点,很难说用户会有什么样的期待,毕竟大V还是那些大V,内容也就可以想象了。

绿洲是为了解决用户被微博爆炸内容所带动的恐慌与浮躁,同理也就不具备直接变现的渠道,虽然有“水滴”功能作为内部交易的虚拟货币。

但就国内现状及币圈人士分析来看,绿洲水滴想要一飞冲天比较困难,在营销上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回到微博本身,在服务国际珠宝展时,普度尚智依托于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力,通过网络、地铁、户外灯多渠道立体式推广渠道,最后有120多家业内外媒体、多家电视台、广播通过专题节目、 广告、现场报道等形式对展会进行宣传。

所以,就目前整个媒介的传播环境,很难在某一个单一的渠道引发爆点,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除了公共事件,佩奇之后再无佩奇。产品和企业在使用社会化工具进行传播和推广的中,切勿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合理分配资源,优化整个推广路径,才能够最终实现ROI。

尽管已经重新上线的微博绿洲前方仍然充满未知,但就像曾经的多闪、马桶、聊天宝一样,这些积极的探索者正是我们企业需要学习和反思的地方,与其坐以待毙,恐惧于对手的合围,不如学会破壁突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