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四大行當“生行”(二)

上期講了生行中的老生,接下來給大家講講生行其他分支的角色,生行的另一大類是武生,也就是京劇舞臺上擅長武藝的年輕男性角色。武生也和武老生一樣,分為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那如何來區分戴髯口的武生和武老生呢?從表演方面來說,武老生雖然也會武功,但唱的部分很多,屬於唱做並重,對於武功的要求相對來說沒有武生那麼高。而武生,則唱得少一些,主要以武打動作來演繹人物內心,對功夫技巧極高。

京劇四大行當“生行”(二)

長靠武生演的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將軍,比如馬超、裴元慶、趙雲等等,長靠武生必須要有大將風度、英雄氣魄,才能把人物的忠勇表現出來。短打武生以江湖豪俠為主,大多數是中國曆代傳記小說中的人物。短打武生短衣襟、小打扮,用短兵器,身手矯健敏捷,動作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比如《打店》中的武松、《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夜奔》中的林沖等等,個個都是英雄好漢。武生行當中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角色,那就是美猴王孫悟空,孫悟空雖然是塗著油彩的角色,可他神通廣大,在舞臺上動作難度高、幅度大,不僅如此,還要把孫悟空作為神仙的氣魄和風采表現出來,在京劇歷史的長河中也有不少演員擅長猴戲,比如楊月樓、楊小樓、李少春等等。

京劇四大行當“生行”(二)

小生這個詞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京劇小生雖然在京劇舞臺上演繹的都是青年男性主人公,卻也有著和女性演員一樣的高音,利用獨特的真假聲結合的發聲方法。京劇小生也分文小生和武小生,文小生包含紗帽生特指做官的小生,代表人物是《玉春堂》中的王金龍,扇子生指的是文人才子型的小生,代表人物有《西廂記》中的張君瑞,窮生指的是窮困,沒有功名的窮書生,代表人物是《金玉奴》中的莫稽,還有一類小生頭戴帥盔、帽插野雞翎,身穿長靠或蟒袍,被稱作雉尾生,其演員必須有武功基礎,故雉尾生實際是文武兼修,比如《群英會》中的周瑜、《穆柯寨》中的楊宗保等。

京劇四大行當“生行”(二)

武小生也是分長靠武小生和短打武小生,長靠武小生就是那些年輕英俊的將軍,代表人物有《借趙雲》中的趙雲、《鎮潭州》中的楊再興等。短打武小生的武打功夫和武生不相上下,只是唸白和唱都是以小生的方式來演繹,比如《飛虎山》中的李存孝等等。京劇行當中每一個分類都代表了年齡,氣質,性格等方面相同的一類角色,不歸一人所有,可有一個歷史人物自己就佔了一個行當分支,那就是關老爺關雲長,在京劇舞臺上關老爺的角色就被稱之為“紅生”。生行中這麼多的分支自然也少不了很多小孩子的角色,被稱為“娃娃生”,一般都是配戲用的,例如《二堂舍子》的沉香和秋兒,還有《鎖麟囊》中的盧天麟等等。本期生行介紹到這裡就結束了,關注我,下期帶大家一起去認識認識“旦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