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在即 中國社會科學院建議旅遊業制定分區分業分時段復工復產指南

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在線發佈《旅遊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旅遊發展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綠皮書”)。記者注意到,該綠皮書設立了特別版塊,即“疫情下的中國旅遊業”專題。

  綠皮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改革開放以來對我國旅遊影響範圍最廣、程度最深的一次衝擊。除關注疫情對旅遊業的短期影響和總體影響外,還要關注其長期影響、結構性影響、國際影響、間接影響以及對旅遊從業者的影響,要理性對待疫情結束後的“市場反彈”。

  若疫情不反覆 對旅遊類上市公司全年營收影響可控

  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一季度央企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旅遊企業受旅遊銷售和商旅活動幾乎停滯的影響,景區入園人數、酒店入住率都大幅度下滑,減利非常明顯。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的研究也顯示,在謹慎預測的情境下,2020年旅遊總人次的預測值為39.4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34.97%;旅遊總收入的預測值為39228.8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83%。

  但綠皮書也指出,考慮往年1到3月是旅遊業淡季,若二季度能逐漸恢復正常經營,從全年收入的角度看,疫情對景區類上市公司的影響相對可控。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鑫具體解釋說,餐飲酒店類公司一季度營收佔比相對較高,如全聚德、華天酒店均達到25%以上。疫情對餐飲酒店類公司的衝擊無法避免,但其更早恢復正常運營,早期也有堂食變外賣的應對之法。

  “總體看,若疫情不出現反覆,其對旅遊類上市公司全年營業收入的影響可控。”趙鑫說道。

  該綠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也談到:“由於旅遊業很難做到‘拆東牆補西牆’‘堤內損失堤外補’,這幾個月的業務流量損失很難在市場恢復後通過擴大接待能力來彌補。”因此她建議,在“十四五”規劃中,著重增加旅遊業改革,如旅遊業現代經濟體系建設、旅遊要素管理體制改革等內容,包括對外開放方面,例如增加旅遊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免稅購物制度等方面的內容。

  旅遊業以中小企業為主 應成為主要幫扶對象

  當前,中小企業在整個旅遊行業中佔據很大比重,由於旅遊業自身在就業帶動、減貧發展等方面有特殊作用,中小型旅遊企業的生死存亡還影響著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激活消費等諸多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綠皮書提出,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旅遊業應該成為主要的幫扶對象。

  專家指出,要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制定相應政策,若疫情向謹慎情境的方向發展,意味著旅遊市場在全年一半左右的時間裡受到疫情影響,因此,不僅不宜對需求反彈抱有過高期待,而且應當從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手,通過設立旅遊業振興基金、財政專項撥款、金融貼息專項貸款等各種方式加大扶持力度。

  據記者瞭解,疫情暴發至今,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先後出臺各種援企穩崗政策,從金融、減稅、減租金、延遲繳納社保等方面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文化和旅遊部也暫退旅行社旅遊質量保證金80%,為期兩年。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旅遊企業壓力。

  專家們還建議,中小旅遊企業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好骨幹業務人員,研究判斷髮展形勢,系統地謀劃企業發展戰略,做好產品創新和資源組合工作,迎接市場的恢復性增長以及特定人群的旅遊新需求。尋求與大集團的戰略合作或者被併購機會,成為大集團的專門業務單元,也是提升抗風險能力的選擇之一。此外,相關部門也要儘快完成對中小旅遊企業相關訴求的調研,研判形勢,提出並優化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

  “五一”小長假在即 要藉助大數據做好預警防控

  眼下,伴隨國內疫情逐漸穩定,連休5天的“五一”長假,更成為旅遊行業難得的復甦良機。

  綠皮書專門針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進行了預測,“五一”假日尚處於疫情期間,預測“五一”期間旅遊總人次為0.3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的預測值為165.78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84.1%和85.91%。疫情造成旅遊總人次的潛在下降規模為1.97億人次、潛在下降比例為86.4%,造成旅遊總收入的潛在損失規模為1247.73億元、潛在損失比例為88.27%。

  宋瑞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馮珺聯合撰文提出,在推動復工復產過程中,必須妥善處理疫情防控需要與旅遊業恢復經營活動之間的關係,使復工復產始終服務於疫情防控大局。為此,可運用大數據做好旅遊行業復工復產專項分析、關鍵區域檢測預警、返程人員檢測等。

  此外,還可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規模的旅遊從業主體復工復產的條件和必要性進行全面評估,制定旅遊業分區分業分時段復工復產指南,科學決策復工復產領域和步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