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以爱才、惜才著称,为何还是杀了不少人才?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曹操的人才观讲起。

曹操以爱才、惜才著称,为何还是杀了不少人才?

曹操颁布求贤令

曹操在建安十五年春,曾经下过求贤令,其核心思想在于唯才是举,而非惟贤惟德。在曹操看来,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即使品德差了点也是可以录用的。“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这句话大抵有三个意思:第一点是,有才有德的人是最好的,也是最理想的录用对象;第二点是,如果有才无德,但是才堪大任,也是不能浪费的;第三点是隐含的意思,大概是对以前任人唯贤的察举制的不满。

曹操以爱才、惜才著称,为何还是杀了不少人才?

曹操的《短歌行》

因此可以说曹操的人才观十分得广大,正如他在《短歌行》里说的那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进一步挖掘,或者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对于曹操来说有用的是人才,无用的即便有德也并非人才。而这个无用又可以延伸为无能力、有阻碍和存在威胁,而一旦达到后两种意思,曹操非但不会爱才甚至会杀人。如果相信这个假设,那么接下的例子就能看得通透些。

先来说说曹操爱才、惜才的例子。比如郭嘉,是曹操心仪的谋士,年纪小而且很有才华,曹操一度想将后事托付给他,如后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一般。因此即便郭嘉放荡不羁,被其他大臣经常弹劾,曹操也护着他,通过奖赏弹劾的大臣以塞众口。再比如关羽,投降曹操后,曹操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简直就像是“爱的供养”。

为什么曹操对他们这么好呢?是因为他们对于曹操来说有大用。首先谈郭嘉,他韬略过人,在曹操对抗袁绍和北征乌桓的过程中屡出奇计,立下许多功劳。再来说关羽,他虽然是降将,但曹营自古以来就是降将的集中地,比如张辽、张郃和徐晃。标准就是:你投降过来最少是要有能力的,比如张辽能威震合肥、张郃能固守西北以及徐晃能掠阵荆州。关羽就有这样的能力,他斩杀了披靡曹营的颜良,又合诸将之力杀了文丑,一下子断了袁绍的两条臂膀,这样的猛将何人不爱?至于后来关羽要走,曹操肯放,也是在树立典型:跟着我曹孟德能吃香的喝辣的,如果你觉得你的职业生涯要开花,要跳槽也无所谓,买卖不在仁义在。

这便是曹操爱才、惜才的例子,有用就得爱,有大用就得珍惜。

那么曹操为什么会有滥杀人才的情况呢?除了曹操个人爱猜忌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才对于曹操来说无用的,甚至有了阻碍和存在威胁,因此要杀便杀。

比较出名的例子有吕布、孔融、杨修和崔琰,除了崔琰是受猜忌屈死之外,其他三个都有其可死的理由。

曹操以爱才、惜才著称,为何还是杀了不少人才?

吕布在白门楼殒命

首先是吕布,虽然号称是人中吕布,是个“容易超神的英雄”,但实际上他却是担不起“英雄”这两个字的,最适合他的形容词应该是“反复无常”。丁原提拔了他,反被他手刃; 董卓重用了他,反被他刺杀;刘备收留了他,反被他赶出家门;期间还投奔过袁术和袁绍,但依然我行我素,暗地里图谋不轨,结果都不受待见。对于这样反复无常的人,曹操根本没有把他当过人才。因为他虽然有用,但更可能为他人所用对自己存在威胁,就像是被东郭先生救下的狼一样,随时都能反咬自己一口,用他就是在自己脚下埋地雷。因此曹操用了一个惯用的伎俩——借刀杀人,借刘备之口诛之,然后自己假装犹豫还能落下一个爱惜人才的美名。

曹操以爱才、惜才著称,为何还是杀了不少人才?
曹操以爱才、惜才著称,为何还是杀了不少人才?

杨修之死

再来说杨修,杨修也是很有才华的,但是为人急智,爱出风头。他是个人才,一开始有用,但后来却是无用,甚至对于曹操来说有阻碍。杨修犯过许多大忌,比如和曹操抢风头、随意揭露曹操的心事以及胡乱参与立嗣。其中最为致命的是在曹家立嗣斗争中不知进退,盲目参与。一方面他客观上使曹植言听计从,另一方面他存在着袁术外甥的身份,也就容易受到猜忌,比如现在的美国经常说俄罗斯操控美国大选一样。曹操有理由相信,杨修可能通过操纵曹家的立储活动来为袁家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最后给杨修定了个通敌的罪名,草草杀了。

最后来说孔融,其实他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他遵守汉室的礼仪,并终身捍卫汉室的正统。对于曹操来说,刚开始得到他是有用的,因为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人,在儒士里有很高的声望。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优待孔子的后人,也有“携孔子以令群儒”的政治作用。关键是孔融是个自由人,他不像汉帝一样只能囚居深宫,他有很多便利。他可以在朝会上和曹操据理力争,也可以在朝会后联络各忠心汉室的大臣,更可以在私下里讥谤曹操弄权。这对于曹操来说,孔融的作用已经从有用划向了无用,甚至是阻碍了。因此为了防止阻碍变成威胁,曹操杀了孔融。

曹操以爱才、惜才著称,为何还是杀了不少人才?

孔融之死

当然,曹操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人才观和生杀予夺的方法论,最直接的原因是时代的背景。 在当时群雄并起,天下四分五裂的背景下,时代在召唤能够终结乱世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在乱世这锅大杂烩里,只有和主流的调味料达到契合才能留下自己的味道,否则就会被冲淡而沉下来成为渣滓。

最根本的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桎梏。在封建制度的框架下,君主毕竟是孤家寡人,想要集权就要依赖贵族,想要专制就要控制臣民,也就存在着尔虞我诈和争权夺利。而君主又非圣贤,也没有电脑统计的忠奸数值表,因此猜忌和滥杀无辜也就时常可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