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父母薦讀:學齡期(6—12歲)心理髮展對照表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寶爸寶媽們常常不確定,孩子不同年齡段應該怎麼養育。比如,都七八歲了,跟他講道理怎麼還是聽不懂;為什麼孩子剛上學變得特別愛問“十萬個為什麼”?孩子做作業總是心不在焉,是因為年齡小,心定不下來嗎?對此種種,寶爸寶媽有很多的疑惑。

為此,針對學齡期(6—12歲)兒童及父母推出一份兒童年齡與相應心理發展對照表,希望能幫助廣大家長們清晰地認識到,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發展特點,並採取對應性教育措施。


小學生父母薦讀:學齡期(6—12歲)心理發展對照表


6—7歲(一年級)兒童一般心理特點:

1、心理水平停留在不隨意性和具體形象階段。

2、集體意識比較模糊,不清楚個人與集體間的關係,更不用說集體榮譽感。

3、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但喜歡聽到表揚,對批評不放在心上。

4、剛上學時表現出不適應,對父母很依賴,在學校不敢表現,回到家就恢復原本的面貌。

5、上學後接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因此這個階段提出的問題會非常多。也有孩子在這個階段不愛提問,其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疑惑,而是藏在心裡,不願表達而已。

6、對老師充滿敬畏。

7—8歲(二年級)兒童一般心理特點:

1、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目的性有所增強,仍以不隨意性為主。

2、逐漸意識到班級是一個集體,開始有集體榮譽感。

3、仍然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但喜歡聽到表揚,對批評不放在心上。

4、心理趨向穩定,逐漸擺脫依賴,自己能獨立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比如做作業、寫字、繪畫、遊戲等。但自主性和專注力還遠遠不夠。

5、出現競爭意識,會因為自己優於別人而自喜。

8—9歲(三年級)兒童一般心理特點:

1、感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比較明顯,感知動作要領比較籠統,相近的動作容易混淆。

2、注意力不夠穩定和持久。

3、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差。

4、自我評價意識開始形成。

5、活動參與度很高,同學朋友間的聯繫突然緊密了起來。

6、開始表現出趨利避害的心理,是道德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

7、崇拜英雄主義,不僅是對影視書籍裡的人物,對現實中高年級高個子的學生也是如此。


小學生父母薦讀:學齡期(6—12歲)心理發展對照表


9—10歲(四年級)兒童一般心理特點:

1、感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比較明顯,感知動作要領依舊比較籠統,相近的動作容易混淆。

2、注意力有所發展,但不夠完善。

3、情感容易外露,愛爭論問題。

4、思維從具象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能分析更復雜一些的問題。

5、個性開始獨立,開始喜歡自己外出活動,想擺脫大人的約束。

6、會隱瞞和欺騙。因此,這是培養和塑造性格的關鍵階段。

10—11歲(五年級)兒童一般心理特點:

1、感知事物的目的性和精準性均有所完善。

2、注意力持續性提升。

3、思維從具象向抽象思維過渡,但仍然是同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仍習慣於模仿實際動作。

4、男女性別意識開始變強。

5、自我評價意識持續發展,對大人的行為敢於提出反對意見。

6、會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自發組織集體活動。

11—12歲(六年級)兒童一般心理特點:

1、感知能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

2、專注力持續提升,時間可達30分鐘左右。

3、記憶力迅速增強,短時記憶不亞於成年人。

4、男女間顯露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出現相互反感傾向。

5、心理上從少年向青年過渡,隨著知識的累積和對事物認知的擴展,內心世界越來越豐富。

6、會更關注個人的發展,而不是集體榮譽感。

7、隨著性別特徵的顯現,升學狀況,心理壓力會比較大。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他的八階段理論中提出,勤奮和自卑是6—12歲學齡期兒童的主要矛盾。


小學生父母薦讀:學齡期(6—12歲)心理發展對照表

美國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埃裡克森


這一階段的兒童開始進入學校接受教育。學校是訓練兒童適應社會、掌握今後生活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

如果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學習課程,他們就會獲得勤奮感,這使他們在今後的獨立生活和承擔工作任務中充滿信心。反之,就會產生自卑。當兒童的勤奮感大於自卑感時,他們就會獲得有"能力"的品質。埃裡克森說:"能力是不受兒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練技能和智慧。"

進入學校之後,對孩子產生最大影響力的人不再是父母,而是同學、老師。在這個階段,幫助孩子處理好與同學、老師間的關係,獲得他們的認同,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獲得“能力”的品質,父母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克服該階段所面臨的難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專注能力,獲取知識,獲取更大的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