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玉天津舊居——嘉樂裡

編者注:本文原載於2009年6月10日《今晚經濟週報》​

文|張紹祖

羅振玉(1866年-1940年),字叔蘊(一字叔言),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他是近現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學者。清末曾在京師大學堂任職,辛亥革命後以遺老自居,長期僑居日本。羅振玉1919年回國後,一直到1928年,主要生活在天津。

下圖:王國維與羅振玉(右)合影

羅振玉天津舊居——嘉樂裡


在津先後有兩處居所

羅振玉在津先後有兩處住所,一處在潼關道,一處在錦州道。他來天津之前,派長子羅福成夫婦到天津租覓宅邸。消息傳出,與他素不相識的金浚宣,仰慕其名,願借出閒宅——集賢村供羅振玉一家居住。1919年5月,羅振玉抵達天津後,便住在集賢村。他在1919年5月17日致王國維的書信中說:“昨遂抵津。金園地闢而寬朗,惟道路不佳,雨時不能出門。”隨羅振玉同居天津的長孫羅繼祖曾說:“金園乃天津牆子外金家花園,在英租界集賢村。”集賢村就位於今南京路津匯廣場旁的潼關道上。

居住在集賢村的羅振玉積極尋找新的住所。1920年底,羅振玉遷入嘉樂里居住。隨他遷入新居的長孫羅繼祖在《庭聞憶略》中回憶說,在天津時曾住“秋山街嘉樂裡”。嘉樂裡在山東路與河北路之間,西起錦州道(即秋山街),南折至河北路,西側出一支巷。長109.3米,寬3.2米。1910年,由前清翰林郭壽茹出資建房,作接待親友之用,取嘉賓同樂之意命名嘉樂裡。嘉樂裡分主樓和配樓。主樓為四合式,另兩所配樓,為三樓三底的建築,可分門出入。建成之初,一棟出租,一棟借給了溥儀重臣升允居住。

下圖:拆除前的羅振玉嘉樂裡舊居

羅振玉天津舊居——嘉樂裡

開貽安堂經籍鋪賣書

羅振玉利用嘉樂裡臨街之便,開設了“貽安堂經籍鋪”,出售自印書籍,以他旅日期間在“永幕園”編印的古籍書冊為主。書鋪由其長子羅福成經營。因羅振玉“雪堂”的大名,所印書籍又甚為考究,書鋪名氣很大。1921年2月,由羅振玉親自手書的甲骨字集聯《集殷虛文字楹帖》墨跡本,由貽安堂石印出版。羅振玉曾饒有興致地記述說:“自客津沽,人事旁午,讀書之日幾綴其半。去冬,奔走南北,匍匐賑災,四閱月間,益無寸咎。昨小憩塵勞,取殷契文字可識者,集為偶語,先後三日夕,遂得百聯。存之巾笥,用佐臨池。辭之工拙非所計也。辛酉二月,雪翁記。”

羅振玉將書房分別命名為“二萬石齋”、“四時嘉至軒”、“凝清室”、“吉石齋”、“赫連泉館”等,以紀念他的收藏樂趣。1923年盛夏,羅振玉幾經周折,收藏到了唐代元次山的遺硯,上刻有“聱叟”兩宇銘。元結,字次山,天寶進士,以著書自娛,他的聱叟石硯,石質不甚好,但書法極精,有唐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的風格。羅振玉得此硯後,隨即把自己的一間書房命名為“聱硯齋”,並請王國維作《聱硯齋記》。1924年,又將該器編入《雪堂所藏古器物目錄》中。

羅振玉天津舊居——嘉樂裡

研甲骨成就學術高峰

在嘉樂里居住期間,羅振玉整理金石文字,校勘善本古籍,流傳名家著述,整理大庫史料,繼續甲骨文考釋和蒐集以及敦煌文書研究,刊印了200餘種500多卷書籍,創造了學術研究的又一高峰期,成為中國近代考古學的開拓者、敦煌學的創建人和甲骨學的奠基者之一。他曾說:“自問平生,文字之福遠過前人,殷墟文字一也,西陲簡冊二也,石遺書三也,大庫史料四也。”這四件事中的完善甲骨學研究,整理保護敦煌文書,搶救大庫史料,均是在天津嘉樂裡的書房裡完成的。

他不斷地進行甲骨的收集,收藏曾達3萬片,為當時甲骨藏量最多的收藏家。1920年6月,羅振玉將所藏甲骨整理裝箱,精選出8000片,分裝在474個盒子中,每盒16枚左右(多者30餘,少者10枚)。然後,他又將每42盒裝一大箱,共10大箱,每18盒裝1小箱,共3小箱,總計13箱,餘下的甲骨則藏於洋鐵箱中。

1928年,羅振玉以6萬元價格將嘉樂裡宅售出,離開天津遷居大連,甲骨也隨之移藏。其嘉樂裡舊居,近年隨著城市改造已被拆除。

(編輯:張翔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