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想少栽跟頭,一定要熟讀這本書

前期我們一直在討論佛代表的有形還是無形,對於佛學來說“無相”說明了一切,顯然無又是有,但不論是哪一種,佛在教導世人怎麼做人、怎麼做事,什麼又是因果福報、什麼又是業力果報。然而身在凡塵世俗,具備七情六慾的人、也終究逃不過一個“俗”字,所以我說修佛實際就是修心、持戒。為了找到正確修煉的方法,就需要管理好自己,一個人只有擁有了堅定的信念、強大的自我管理意志,少些貪婪,多些善行,就可換來不一樣的人生。

“一日頓悟”今天分享的是四書五經中的《大學》,縱觀《大學》全文,無不圍繞一個欲成大事的人,不論他家室多麼顯赫、又或是多麼貧窮,修身養性修什麼?就是在修品性、煉心思(心態)、品行與心思不純正的,即便他得到了很多,但終有一日會付諸東流,就像竹籃打水空歡喜。

比如,一個人通過心思腐化和不擇手段得到了很多財富,然而貪婪是無休止的,得到的永遠感覺沒有付出的多,時間久了即便不付出,或者付出的少了,也希望回報是巨大的,我們說這個人的品性變了沒有,品性就代表了言行舉止中的品質。也就是一個人如果質量出現了問題,就像車子輕則跟頭之後返廠重修,重則報廢滅亡。

人生,要想少栽跟頭,一定要熟讀這本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今天分享的是《大學》中的前六個段落:

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註釋:大學全文的宗旨在於弘揚推廣明釋的品德,在於教導傳遞民心,在於使人達到最完美的境界。能知道何時前行何時止步之後再謀定執行;志向堅定方可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知曉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二、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註釋: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光明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族人;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族任,先要修煉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態,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才能獲得有用的知識;獲得知識後思維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態才能端正;心態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

人生,要想少栽跟頭,一定要熟讀這本書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註釋:上到一個國家君王,下至普通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假如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四、康誥》曰:“克明德。”《太甲》曰:“顧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註釋:

康誥說:“能夠弘揚光明的品德。”太甲說:“念念不忘這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堯典說:“能夠弘揚崇高的品德。”這些都是說要自己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湯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有一天自新,就應保持天天自新,永遠不斷自新。”康誥中說:“鼓勵人們棄舊圖新。”

詩經中說:“周朝雖然是古老的國家,但卻稟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人品德行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人生,要想少栽跟頭,一定要熟讀這本書

圖片來源網絡

五、《詩》雲:“邦畿(ji)千里,惟民所止。”《詩》雲:“緡(mín)蠻黃鳥,止於丘隅(yú)。”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註釋:詩經說:“京城及其周圍一千里以內,都是普通老百姓嚮往的地方。”詩經又說:“‘緡(mín)蠻’叫著的黃鳥,棲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子說:“連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麼地方,難道人還能不如一隻鳥兒嗎?”

詩經說:“品質德行高尚的文王啊,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終莊重謹慎。”做國君的,要做到仁義;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親的,要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

六、《詩》雲:“瞻彼淇(qí)澳,綠竹猗猗(yī yī)。有斐(fěi)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亻閒)兮兮,赫(hè )兮喧兮。有斐(fěi)君子,終不可(訁宣)[(訁宣),xuān《詩經》原文作“(訁爰)”,遺忘。 (5)道:說、言的意思]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亻閒)[(亻閒)”古作“僩”,讀xiàn。]兮兮”者,恂(xún)慄(lì)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訁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註釋:詩經說:“你看那淇水彎彎的岸邊,嫩綠的竹子鬱鬱蔥蔥。有一位文質彬彬的男子,研究學問像加工器骨一樣,不斷切磋;修煉自己像打磨美玉,反覆雕琢打磨。他莊重而開朗,儀表堂堂。這樣的的男子,真是令人難忘;”這裡所說的“像加工骨器,不斷切磋”,是指做學問的態度;這裡所說的“像打磨美玉,反覆琢磨”,是指自我修煉的精神;說他“莊重而開朗”,是指他內心謹慎而有所戒懼;說他“儀表堂堂”,是指他非常莊重;說“這樣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難忘啊!”是指由於他品德非常高尚,達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難以忘懷。

人生,要想少栽跟頭,一定要熟讀這本書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