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前兩天逛商場,偶然遇到一對小情侶正在挑選電子產品。

這本沒什麼,但女生說的一句話卻讓我始終印象深刻:“別買國產的,質量肯定不行.....還是國外的牌子更有保障。”

講真,這種聲音其實並不陌生:

“外國的東西就是比中國好”“中國想追上國外,還差得遠呢”“別再往自己臉上貼金了”


好像外國的月亮一定比中國圓,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忍不住想起此前和一個在外企工作的朋友聊天,倒是聽她講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閒來無事翻閱了身邊幾個老外的朋友圈,發現一半以上的內容都在對中國進行感慨讚歎,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美食,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手機支付,中國的交通,中國的發展....


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圖片來源:youtube- Asian Boss

70年前,面對中歐中美的巨大差距,我們的弱小無可否認,然而自1949年建國至今的70年裡,中國已經高速發展太多太多。誠然我們這個國家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它正以你或許未曾發現的努力,帶來前所未有的蛻變,甚至讓世界點贊稱奇。

恕我直言,是時候收起妄自菲薄的慣性思維了,就像這些老外所感慨的一般,建國70年的中國,正迎來一個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時代。

01


“在中國生活,最大的感受是輕鬆和方便,而且越來越方便。”

——Helena


這兩天翻看2018年的手機支付賬單,和往年主要圍繞網購支出不同的是,這份賬單卻彰顯了移動支付已然形成一個完整的支付體系,貫穿到生活裡的方方面面。

網上購物自不用多言,逛街購物餐廳超市用手機支付也習以為常,就連生病掛號就診繳納水電燃氣等生活費用繳納交通罰款....同樣無需到現場排隊,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甚至去年去其他城市旅遊,再不必費心兌換零錢,直接掃碼乘坐公交地鐵,著實便利。

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毫無疑問,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並使用紙幣的國家,中國也正引領著全球支付體系邁入新時代

但又不僅僅如此,你會發現中國在加速進入無現金時代的同時,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一系列再次影響人們生活的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

上個月就和同事體驗了一次無人酒店。無需前臺,在自助機上進行入住手續辦理;無需門卡,刷臉乘坐電梯和開啟房間;無需插卡供電開燈開空調,人工智能會根據指示自動進行調節;退房時也是直接在手機上完成支付,然後關上房門離開即可.....

從頭到尾,所需要的只是一個人和一部手機而已。

無人酒店,無人餐廳,無人銀行,無人醫療,無人車和無人機送快遞....這些曾經只在影視小說裡出現的場景,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如今卻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身邊。

02


“中國竟然開始了超級高鐵的研製,這實在太驚人了!”

——Adrian


有一天高鐵的速度比飛機快上數倍,聽上去似乎匪夷所思。

然而這並不是空想。

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正在研發的高速飛行列車首次亮相,其最高時速可達4000公里,將大大超過普通客機。以這個速度行駛,北京到廣州只需30多分鐘。

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工

對於這個消息,不少人直接在網上斷言:“不可能”,“永遠不會實現”,“異想天開”.....

但70年前,在那個國內火車平均速度不到50Km/h的年代,誰能想到70年後,中國列車能跑出創造世界記錄的486.1Km/h,真正實現“千里江陵一日還”;

40年前,當人們乘坐有笨重火車頭的綠皮火車時,誰能想到40年後,中國可以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20年前,當秦沈客運專線開工建設成為中國鐵路步入高速化的起點時,誰能想到20年後,中國成為了世界上高鐵里程最長、運輸密度最高的國家,並創造了一系列的高鐵奇蹟:

京滬高鐵:世界等級最高的高鐵;哈大高鐵:世界首條新建高寒高鐵京廣高鐵:世界單條運營里程最長高鐵;蘭新高鐵: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的高鐵.....


10年前,當高鐵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核心技術依然被德國、法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把控,誰又能想到10年後,中國不僅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列車運行控制技術標準”,更在世界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的自動駕駛,

標誌著中國高鐵智能化運營水平領跑全球,即將迎來自動駕駛時代

回到最初提到的高速飛行列車,“坐地日行八萬裡”的飛車時代或許不會立馬到來,但中國鐵路科技的進步卻有目共睹,有人立足現在,也就有人描畫未來,從跟跑到領跑的切換,前瞻科研不可或缺。

未來中國鐵路發展將譜寫出怎樣新的篇章,讓我們拭目以待。

03


“月球背面這波高難操作,中國人怎麼做到的?”

——Liam Bates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並傳來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月球背面影像圖。這次登陸毫無經驗可以借鑑,卻恰恰是我國多項深空探測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最好證明。

忍不住想起周恩來晚年曾說過一句話:“解放後二十年我關心兩件事,一個是上天,一個是水利。”

70年前的中國,水利工程薄弱,航天事業更是一窮二白,浩瀚蒼穹顯得如此遙不可及。而70年後,不管是是上天,還是水利,中國早已走在世界前沿。單以中國航天2018年的成就便足以窺見一二。

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拍攝的圖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

去年我國年度航天發射創下記錄,全年共執行39次航天發射任務,年發射數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高分五號衛星發射:這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光譜衛星。它填補了國產衛星無法有效探測區域大氣汙染氣體的空白,可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鴻雁”星座首發星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軌道,我國全球低軌互聯網衛星系統正式啟動建設。從此“你呼叫的用戶不在服務區”這句話將永遠成為歷史,無論在沙漠、荒野、叢林...全球的任何一個角落,手機都將有信號。


中國首顆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電磁信息的衛星——“張衡一號”的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在中國航天這條路上,自建國70年來,中國從零到有,從有到優,在廣袤的深空書寫無數屬於中國的輝煌,這難道不足以讓我們驕傲嗎?

04


“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跟隨者,它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加入了全世界引領者和創新者的隊伍中,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Theodore


紀錄片《輝煌中國》裡面提到這樣一句話:

“一個民族

不能總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


我們在發達國家身後追趕了幾十年,被孤立過,被譏諷過,被排斥過,被質疑過,而今,我們終於可以驕傲的抬起頭,加入到這個時代的引領者和創新者隊伍中。

第三屆互聯網大會上,中歐數字協會主席 Luigi Gambardella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即將成為5G時代的全球領跑者,而5G時代的到來將推動新一輪技術革命”。

2016年11月17日,3GPP第87次會議就5G短碼方案進行討論,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方案入選5G標準,而在此前的在2G、3G、4G時代,中國只能跟隨別人的標準;

2018年12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華為公司在北京共同簽署合作建設5G新媒體平臺框架協議,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開建。再一次證明了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經歷2G時代一無所有,3G時代初登舞臺,4G時代基本並跑的中國,已然實現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我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開建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量子信息科學方面的研究此前也一直是歐美處於領先地位,但近年來量子通訊領域的關鍵突破都發生在我國。2016年,中國造“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先於歐美擁有量子通信覆蓋全球的能力;

我們的天眼——世界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比美國最先進的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綜合性高10倍!比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靈敏度高10倍;

我們的港珠澳大橋,是人類建設史上迄今為止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設計使用壽命最長的跨海公路橋樑,更被英國《衛報》評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移動支付,上天,下海,高鐵,橋樑,5G....建國70年的時間裡,厚積薄發的中國科技交出了讓世界矚目的答案。

世界著名雜誌《連線》去年甚至專門撰寫了文章,題目就是:

《Fro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How China became a techsuperpower(從模仿到創新:中國如何成為科技超級大國)》


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文中感嘆道:全球科技領域的實力正在發生變化。幾十年前,中國被視為技術領域的模仿者,他們擅長模仿西方產品和進行產品加工。

而現在這種根深蒂固的印象已然發生改變,中國製造在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在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在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從跟隨者變成了創新者和引領者,迎來了一個鉅變的時代,更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精彩時代。

窺一葉而知秋,這種角色的轉變,這個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其實從一部小小的手機中就可以感受得到,正如我們所熟知的華為。

華為今天能夠在世界手機領域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靠的絕不是模仿和跟隨,或者簡單的硬件堆砌,正是持之以恆的創新,而構建起足夠強的技術體系和能力。

回顧華為手機的成長曆程,不僅是一部手機的更新換代,更見證著一個時代的蛻變——從弱小到強大,從起航到領航。

老外狂發300條朋友圈的背後,這才是最不該被忽視的真相


而2018年底華為發佈的華為 Mate 20 RS 保時捷設計 ,則再一次用極致的科技向世界展現了創新的強大實力和更為深遠的潛力,這也是華為對這個時代最好的致敬。

自1949年建國起,走過風雨兼程的70年後,我們正迎來一個充滿機遇、科技為王的燦爛時代,而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