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萬噸國家儲備肉已釋放,肉價為何不跌?

導讀:據數據顯示,全國上半年新建規模化養豬場6177個,去年空置的10788個規模化養豬場實現了復養,同時散養戶補欄積極性也在逐漸恢復。7月份,全國生豬存欄量環比增長4.8%,連續6個月增長,同比增長13.1%。如果按這種增長速度繼續下去,最遲到2021年,我國生豬生產能力將恢復到往年水平。

49萬噸國家儲備肉已釋放,肉價為何不跌?

對此,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做出了這樣的預測:到2022年,國內肉價將降至10元,屆時肉價完全有可能降至4-5元。可就在當下,在國內供應熱情持續高漲的同時,國內豬肉價格依然居高不下,曾一度漲到30-40元/斤。對此,不少消費者表示“吃不起肉了”。為解決老百姓吃肉難、吃肉貴的問題,國家還出臺了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從國際市場進口豬肉、儲備冷凍豬肉的投放等一系列措施。

說到冷凍豬肉,據報道,今年全國共投放儲備凍豬肉49萬噸。不過,也有不少消費者表示,既然國家儲備了這麼多冷凍豬肉,為什麼豬肉價格沒有明顯下降?另外,平時上街買菜的時候,市場上好像從來沒見過這些儲備凍豬肉。事實上,消費者產生這樣的疑慮主要是因為以下2個原因。

49萬噸國家儲備肉已釋放,肉價為何不跌?

豬肉價格上漲是國內外因素疊加造成的“強暈效應”,這也使得本次“豬週期”成為史上最強的豬週期。

國際“非洲豬瘟”的肆虐

眾所周知,這輪生豬嚴重短缺的根本原因在於2018年肆虐的“非洲豬瘟”,大量生豬產區因防疫而死亡,特別是生豬產區的產業鏈,導致農業出現斷層現象。同時,各地農村以環境保護不達標為由,全部被拆除、關閉、或直接驅趕。本來,農民發展水產養殖業是農民增產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現在所有的農場都被強制關閉了,養豬戶遭受了養殖業以來最嚴厲的“懲罰”,直接毀掉了消費者非常享受的“10元豬肉時代”。

49萬噸國家儲備肉已釋放,肉價為何不跌?

國內豬肉需求量大,儲備肉“杯水車薪”

49萬噸冷凍豬肉儲備乍一聽起來可能很多,但事實上,與我國對豬肉的需求相比,這個數字似乎有點“不夠看”了。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國,每年消費豬肉約5500萬噸,平均每月消費458萬噸。這意味著,即使一次投放49萬噸凍豬肉,也只能滿足3-4天的市場需求。

儘管去年豬肉價格昂貴,人們購買肉類的頻率和數量都下降了很多,但我國2019年仍消費豬肉4255萬噸,平均每月354萬噸。另外,這49萬噸豬肉不是一次性投放的,也不是全部投放到某個城市,而是投放到全國範圍內。因此,在很多消費者看來,這些冷凍豬肉儲備的“存在感”極低。也正是因為庫存量不能滿足需求,凍豬肉庫存只能起到調節和緩解作用,難以對豬肉價格產生較大影響。

49萬噸國家儲備肉已釋放,肉價為何不跌?

不過,國家儲備凍肉的投放對肉價調控仍有積極影響;雖然通常每次只有幾萬噸,但從豬肉交易公司瞭解到,每次國家儲備凍肉投放,從長遠來看,豬肉價格短期內會出現小幅回落,這顯然有利於國內肉價的穩定,人民群眾應該對此喜聞樂見。

大多被公司和超市“搶先”買走了

需要注意的是,國家把儲備凍豬肉投放到市場,但這種投資並不是免費的,所以大家需要明確區分。正常情況下,這些庫存的冷凍豬肉由少數有資質的公司收購,然後銷售到餐館、飯店、肉類加工等場所。此外,一些大型超市還設立了銷售專櫃,以備冷凍豬肉供消費者購買。

49萬噸國家儲備肉已釋放,肉價為何不跌?

不過,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他們在購買豬肉時更傾向於新鮮豬肉,因為冷凍豬肉的儲存環境一般要求零下20度左右的環境,保存條件相對較高。所以即使人們看到這些冷凍豬肉儲備,一般也不會買。而且不少消費者認為,豬肉價格上漲,可以選擇少吃肉或少買一斤肉,但沒有必要購買冷凍豬肉。因為消費者對儲備凍豬肉不是很接受,很多超市已經逐漸停止銷售,所以你可能很少在市場上看到儲備豬肉。

總而言之,消費者其實更傾向於購買鮮肉。因此,企業或超市從提前購買儲備冷凍豬肉是正常的。至於消費者質疑豬肉價格是否會下跌,與誰購買了儲備的冷凍豬肉沒有直接關係,而重要原因是豬肉的供應仍然比較短缺,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49萬噸國家儲備肉已釋放,肉價為何不跌?

因此,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生豬養殖場所問題,不能解決存欄量問題,不大量進口生豬和豬肉產品,那麼根據目前的市場趨勢,如果想走出歷史上“最強豬週期”,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這方面,我們還是要靜靜地等待!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