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也可以很柔情,賞析他早年給楊開慧的兩首詞

毛主席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和詩人,他的詩詞情感真摯、氣勢磅礴,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胸懷天下的豪情壯志,風格別具一格,獨領風騷。

實際上毛主席也有非常柔情的一面,在早年他給夫人楊開慧寫了兩首詞,其鐵骨柔情可見一斑。

在毛主席與楊開慧新婚後的第二年,1921年,毛主席登船去往上海,在路途中對愛人的思念湧上心頭,寫下了《虞美人·枕上》: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毛主席也可以很柔情,賞析他早年給楊開慧的兩首詞


“堆來枕上愁何狀”,首句即言愁,愁緒盡皆堆在枕上無可名狀,表達了愁之苦、思之深、愛之濃。

“江海翻波浪”,船行走在江上,波浪翻滾,其實何嘗不是詩人心中思念的波浪在翻滾呢?

“夜長天色總難明”,因為思念,所以翻來覆去的睡不著,也就會覺得黑夜漫長,天總也不亮,將心理的變化表達得十分傳神。

“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於是在這寂寞中披衣而起,透過舷窗數著天上的點點寒星。一個“寒”字,既點明夜晚的時間,也表達了愛人不在身邊時心中的孤寂之感。

“曉來百念都灰盡”,終於到了白天,而心中的百般思念都化成了灰燼,盡數飛散。這裡的“盡”字沒有押到韻,有說是用的湖南話,也不知是否如此。

“剩有離人影”,眼前只剩下了離別之人的身影。可以想見兩人告別時是如何的依依不捨,注目良久,以至於身影還一直映在眼中。

“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嘆息一聲,只看見一彎朦朦朧朧的月亮正隨著江水向西而去,此時此景,沒來由的拋下一行眼淚。

整首詞用字平實,卻飽含深情,形象的描繪了一個心中愁腸千結,思念愛人的人物形象,表達了詩人初嘗愛情甜蜜卻又要暫時離開愛人的難捨之情。


毛主席也可以很柔情,賞析他早年給楊開慧的兩首詞


1923年,毛主席再次離開楊開慧身邊去參加一次會議,臨別之際,寫下了《賀新郎·別友》(又名《賀新郎·贈楊開慧》),此時革命的事業正起步,楊開慧於毛主席既是夫妻亦是戰友,因此他用了“友”這個稱呼。

《賀新郎·別友》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就此揮手別去,卻又如何能承受悽然面對,再一次訴說離別的痛苦。將兩人不忍離別卻又不得不分離的情感表露無遺。

“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從詩人的眼睛看過去,對方從眼角到眉梢都似乎帶著哀怨,眼淚快要落下卻又拼命忍住,他心裡想著這可能是因為在前一次書信中有什麼誤會。不過也可能只是楊開慧想要兩人能多聚在一起,因此有後文中“憑割斷愁絲恨縷”,希望她能理解這經常的分離,忍一時感情的羈絆,支持自己的事業。而從“熱淚欲零還住”來看,楊開慧也非常識大體,她知道這個時候一個妻子特別是一個革命戰士的妻子應該做什麼,即使心裡難過不捨,也要給予丈夫最強有力的支持。

“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這些你都把它們當成過眼雲煙雨霧吧,因為人間的知己,只有我和你啊。這是對愛人的寬慰,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

“人有病,天知否?”,這裡的人應是指人間,人間充滿疾苦,老天知道嗎?隱含著既然老天不知道或不作為,那就讓我們來改變吧的理想和信念,這是對蒼天的吶喊、對人民的承諾。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悽清如許。”,詞的上片說完兩人心事,以“今朝”引出即將的離別。此時正是將明未明的拂曉時分,因此霜霧籠罩,天上還有一片殘月,月光傾斜下來,如詩人別離的心情一樣悽清。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可是分別的時刻終究會到來,一聲催行的汽笛讓人頓覺腸斷,想到此後要奔跑在未知的天涯旅途,孤獨的感覺便湧了上來。

“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又恰像颱風掃寰宇。”,此時兩人已渡過了新婚最初的甜蜜之時,開始變得成熟起來,因為風雨征程已經開始,浩蕩的革命洪流即將席捲大地,所以要像崑崙崩斷險要的石壁、颱風掃蕩寰宇一樣去割斷愁絲恨縷,將柔情蜜意深藏。

“重比翼,和雲翥。”,待到勝利到來,我們重新並肩站在一起時,再比翼高飛吧。短短6個字,卻寄託著無限的深情和對未來的期望,遙想快要到來的火熱歲月,不禁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相對於其它送別詞的滿篇淒涼悲歌,境界如高山仰止。


毛主席也可以很柔情,賞析他早年給楊開慧的兩首詞


柳永有一首離別詞《雨霖鈴》,其中對於前程,他的心理是“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消極思想,更不敢與心愛的人進行承諾,兩相對比,在格局上柳永顯然差之千里。

這兩首詞充分表現了毛主席對楊開慧深厚的情意,同時也體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從“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的悲愁消沉到“重比翼,和雲翥”的積極豪邁,一個越來越成熟、理智,為天下而舍小家的革命戰士形象清晰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