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午後,萬佳服裝批發市場人頭攢動,喧鬧聲中,女裝檔口裡的山東漢子陳浩面對手機開嗓吆喝。這個下午,他將站在不足五平方米的服裝檔口裡,通過直播電商,賣出上萬件衣服。

陳浩站立的地方,是全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商圈之一的沙河市場。自改革開放以來,這裡不斷壯大,如今佔地1.26平方公里,有24個批發市場和近2萬個商鋪,每天吸引30萬批發客來淘貨,日出貨量達3000噸。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沙河市場航拍

疫情之下,電商直播風起。流量拼搶洶湧之際,沙河人來不及思索,倉皇化身主播闖入流量世界。他們嘗試在直播間裡,把衣服賣出去。

據媒體報道,“網紅之都”廣州推進“個十百千萬”的工程,期待培訓出一萬個帶貨達人,如今每100個淘寶主播,就有八個來自廣州。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主播在檔口直播

賽道就位,沙河直播客摩拳擦掌。不論是大主播還是小主播,大檔口還是小鋪子,一場關於流量的競爭正在此展開。熱潮將把直播客們推向何處,他們仍在摸索。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轉型:跌跌撞撞,山東大漢闖入直播世界

站在女裝檔口前,陳浩就成了“木棉兄弟”的“二哥”。

“各位寶寶們,想二哥了沒有。”午後,二哥在屏幕前開嗓,直播間就算是開檔了。3000個“寶寶”們聞訊而來,等待他的表演和他身後的“性價比”——29.9元的T恤。

“最後一次!五、三、一……”倒數聲響,直播間裡搶購的氣氛催促著成交,交易數在分秒之間暴增,500件衣服傾售一空。

有人在直播間內詢問,這衣服質量夠好嗎,胖人穿不穿得下?二哥直接把女裝T恤套在身上。5分鐘下來,身高一米八、體重兩百斤的山東漢子大汗淋漓。這樣的賣貨狀態,他通常需要堅持4個小時,一天播兩次,完成日銷過萬件的目標。

和陳浩一起來萬佳批發市場直播的,還有他的哥哥陳同,再加上穿版模特,三人就組成了“木棉”直播間。陳同和商家溝通,把選中的衣服拍照發給遠在20公里外的增槎路的後臺團隊。陳浩吆喝聲一響,手裡的貨品就成了屏幕上的購買鏈接。

在沙河萬佳批發市場內,隨處可見拿著三腳架的主播們在檔口間遊走詢問,“你們家能播嗎?”而倘若有木棉這樣的大主播到訪,商家則會主動拋出橄欖枝。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木棉兄弟在檔口直播

“能到我家也播一下嗎?”陳浩是受檔口主歡迎的那一種——木棉兄弟180萬的粉絲就是銷量的保證。沙河復工後,陳浩一回市場,有檔口老闆擁抱歡迎,“你們可回來了。”

成為主播以前,陳浩、陳同兄弟二人已經在沙河闖蕩了十年,拉過拖車、幹過檔口、開過工廠、做過網店……經歷過服裝產業的上中下游,熟悉行業裡的每一個角落,讓他們對挑貨有絕對自信。他們也視此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一件衣服,看包邊、走線,就知道它背後是多少人的工廠。”

但在剛接觸直播帶貨的2018年末,陳浩的直播間內一天只能賣出一件衣服,和自己動輒銷量數千的網店相比,陳浩覺得,“直播只是個嘗新的玩意兒。”

轉機發生在2018年末的一場直播上,陳浩發佈的作品上了熱門。流量突然湧入直播間,為了接住流量,陳浩不敢下播,直播了整整24個小時。那天,木棉兄弟漲了10萬粉絲。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木棉兄弟在檔口直播

從主動尋播的小主播到商戶追捧的流量大戶,需要多久?陳浩回答,一場疫情。

疫情來臨,服裝市場開不了門,工廠出不了貨。3月1日,陳浩帶著穿版模特走進番禺的一間服裝工廠,把工廠老闆娘也拉上陣直播,4個小時下來,積壓的存貨去掉大半,完成了超百萬元的銷售額。這些天,木棉兄弟的粉絲量從80萬一路漲到180萬。

粉絲越來越多,但陳浩覺得自己不是網紅,始終只是扮演著金牌銷售員的角色,“我的人不紅,紅的是我帶的貨。”

潮流:批發檔口、實體店鋪接連開播

疫情成就了主播們,但被疫情耽擱了生意的也大有人在。直播成了不少商戶的出貨“奇藥”,在萬佳批發市場三樓內,每十家檔口就有大半貼出公告“招主播”。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主播在檔口直播

“做直播,把壓貨賣出去。”對於新人主播莫莫來說,從檔口轉型主播,是主動求變,也是被逼無奈。此前,她跟著父母打理家中的檔口,但最近兩個月,一家人都處在焦慮之中,鋪面開不了張,錯過了春款批發季,還壓了年前已做好的十萬件庫存。

作為檔口主,莫莫曾經很排斥主播,他們拿貨少定價低。但從去年開始,市場裡的主播多起來了,有人直播1小時可以賣出上千件。“比批發的出貨量還多,有檔主開始求著主播直播帶貨。”

“這是我們家上的新款。”這些天裡,莫莫重新操起年前學到的直播手藝,在直播間裡反覆試穿推銷著二十多款衣服,試著幫家裡多賣貨,再處理一些零星的尾單。

最初選擇轉型做主播時,莫莫有些忐忑,她性格內向,緊張時舌頭還會打結,沒有網紅主播的那種激情。“一個阿姨鼓勵了我,她四十多歲開始做主播,今年還把檔口退了,決心孤注一擲。”莫莫說。

“第一天有幾百人圍觀,但一件都沒賣出去。”莫莫有些灰心,但元旦後的一場促銷,讓她看到了直播“變廢為寶”的魔力。她在自家倉庫開播,一邊上鍊接,一邊發貨,清理完檔口的幾百件壓艙斷碼貨,忙得不可開交。

但現實依舊殘酷,每日莫莫的訂單依舊僅有幾十,有時甚至想過“棄號”,“重新來過,是否會好一些?”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小石正在整理庫存

而95後四川姑娘小石,就是莫莫所暢想的未來。小石和莎莎的“KIKI女裝”有30萬粉絲,日銷過千。她們的直播工作室藏在沙河頂內環路邊上的城中村內,每天門外有上萬輛汽車風馳而過,僅靠一層降噪板隔絕喧鬧。

在只有30平方米的出租屋內,小石和莎莎收拾出了一個乾淨亮堂的直播間,三面衣架,搭上圓臺。直播間的觀眾看不到房裡的侷促,貨架上的幾千件成衣頂到了樓板,客服貼著門坐,倘若有人進出還需要側身。直播、客服、倉儲、物流,均在此完成。

鏡頭裡,莎莎做導購,把小石身上的新款服裝推銷給觀眾,在她嘴裡,不同的衣服總能彰顯不同的魅力;鏡頭外,廠家寄來的幾百件貨品一到,不進房門,就被幾人在露天的門廊裡分裝打包,貼上快遞單寄往全國。

莎莎不敢懈怠每一個觀眾的提問,照單全收逐一應答,她清楚失敗的代價。兩年前李莎初嚐到直播的甜頭,作品上了熱門,粉絲數從零增長到5000,當天的銷售額達到了2萬,這是實體檔口一個星期的銷售額。她決定徹底轉型,索性關掉開了十年的服裝店,投資入局直播。

兩個人做直播,得每天7點起床去逛市場,找公園穿版外拍,然後把近百斤貨物扛回5樓的出租屋,直播到夜裡,再發貨到凌晨。“有時在地鐵上蹲著都會睡著,常常坐過站。”莎莎回憶。

然而,努力和注資卻並未立刻見效。“最初一天都能出幾百單,加大進貨量,卻賣不動了。”兩人低落了幾個月,近10萬元投在裡面,2000多件貨壓在了手裡。李莎想回老家轉行做餐飲,小石坐在採買的貨堆上,看著沙河街上的熙攘人流,決定再試一把。

終於,半年以後,直播電商的紅利來敲門了,小石分享的短視頻屢次衝上熱門榜,粉絲來了,訂單也來了。熬過低潮期,小石又把李莎叫了回來,她們補齊了模特、客服、物流團隊,重新出發。

玩法:網紅、熱播、蹭播,爭奪流量生意

直播帶貨最重要的是什麼?

“流量。”網紅主播瑤瑤毫不遲疑。

沙河萬佳服裝城四樓,燈光、舞臺、新衣款式就位,十幾臺手機已高低林立,正對舞臺的手機裡是網紅瑤瑤的直播間,其他手機裡則是“蹭播”直播間——“婷子搭配”“時光衣櫥”“黑糖服裝”……

半年前,萬佳直播中心正式在這裡開業,瑤瑤成為最早入駐的主播之一。她從網紅轉型直播帶貨,藉著過往積攢下的人氣和流量,在這裡迅速發展起自己的物流、客服和“門徒”。

許多小主播慕名而來,成為瑤瑤的會員,加入“蹭播”大軍。他們直播瑤瑤,賣瑤瑤推銷的衣服,賺差價盈利。

“這是今年最火爆的款式。”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瑤瑤在直播

時間一到,瑤瑤上鏡,十幾個直播間同時上線。網紅主播吃肉,蹭播主播喝湯。

一場3小時直播下來,帶貨量最多的還是瑤瑤,她換了30套衣服,成交了四千單,銷售額達到30萬元。蹭播主播們的銷量也在百單上下。

“在一個開放的互聯網市場裡,網紅主播不用擔心被分割流量,因為出現的頻次越密曝光度反而越高,帶貨量也就越多。”萬佳直播中心負責人金宇清分析,“蹭播”者分享著同一個“主播”,如何讓自己的直播間脫穎而出,卻還需要更多屏外功夫。

阿豪是蹭播者,他有兩臺手機和一個電腦,一個手機實錄直播,一個手機拍短視頻,有時還要用電腦剪輯。每次有看點的內容到來,阿豪和其他主播立刻拿起手機衝過去,拍攝、剪輯、發視頻,一氣呵成。

“一定要拍到有料的內容,才能蹭到大主播的熱度。”“蹭播”者阿豪很有經驗,他清楚熱門視頻能漲粉,關注度又能轉化成銷量。

作為萬佳的銷量王之一,瑤瑤的背後有十五人的團隊支持。運營部、客服部、貨品處理部、倉庫管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蹭播者們也有著專門負責作品生產和物流發貨的人,但卻缺乏電商直播最核心的資源——成熟的主播。為了快速闖入直播風口中,他們把手機鏡頭對準了網紅。

最終,通過海量內容,網紅主播和蹭播者們一起製造了直播世界裡的“熱門”話題,共同奪取市場上的流量。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人頭熙攘的沙河街

思索:曇花一現還是“木棉長開”?

疫情以來,直播電商的潮流不斷加速,各行各業、各省各市都加入了直播帶貨大軍。“網紅之都”廣州也拋出一條條新政:打造電商之都、成立全國首個直播電商智庫、啟動“2020廣州直播帶貨年”……

在廣州商務局所規劃的“個十百千萬”政策中,提出培育萬名“帶貨達人”。而作為全國最大的淘寶直播基地之一,近千名沙河的直播客摩拳擦掌,打算大幹一場。

陳浩開始拓展自己的業務,跟品牌方和工廠合作,進廠開播;瑤瑤則嘗試在晚間檔增加直播商品類,謀劃自己的品牌;小石則打算把工作室從沙河搬到龍洞,那裡有400平方米寬敞靚麗的場地……

面對越來越旺的發展勢頭,最早入局的沙河直播客們卻有著自己的憂慮,直播之風,還將吹多久?又會把他們帶向何處?

“直播不會改變廣州批發市場在全國的性價比優勢,它會改變單純依靠空間轉移而獲利的產業生態。”萬佳直播中心負責人金宇清看來,未來靠低價競爭的電商模式將會淘汰,全國各地的零售商都可以通過直播直接在沙河訂貨,而內容生產和客戶運營的競爭將會讓主播之間拉開身位。

在廣州沙河直播的人:山東大漢檔口賣女裝,網紅門徒們共謀流量生意

小石和莎莎的直播團隊合影

無論是百萬粉絲的頭部主播還是幾千粉絲的新人主播,都面臨著拓展市場的瓶頸。陳浩發現,隨著直播市場日趨飽和,獲客成本也越來越高,“想要從重圍中衝殺出來更進一步,有些人甚至可能要花錢買流量吸粉。”

對於莫莫這樣由批發檔主轉型主播的人而言,他們還沒做好面對散客的準備,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售後服務體系;網紅瑤瑤則擔心著品控問題,如果推銷產品把關不嚴,一次翻車就可能人設崩塌;小石和李莎看到了電商直播背後隱藏的矛盾,直播的目的就是要激發衝動消費,但衝動褪去又會有多少顧客留下……

但沒有疑問的是,直播客將繼續在沙河裡折騰。

“主播每天要播新品,那就離不開沙河,離不開廣州。”陳浩說,沙河是他的起點,市場檔口裡的直播會給屏幕另一端粉絲以“真實感”,這既包括他的產品、價格,也包括“人設”——一個一直站在女裝業一線的山東大漢。

2011年陳浩兄弟倆打算成立服裝公司,他問哥哥陳同,公司叫什麼名字?看著路上的木棉花開了,陳同說,我們來廣州闖沙河,就要在廣州紮根,就要在廣州綻放,我們叫“木棉兄弟”。

又是廣州一年春,更多木棉等待綻放。

【記者】徐勉 劉珩 實習生 顧翠棟

【攝影】肖雄

【剪輯】王俊濤

【作者】 徐勉;肖雄;王俊濤;劉珩

【來源】 南方探針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