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失落的宮鬥攪亂了漢武帝的晚年生活,《史記》居然給漏寫了

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彰《六經》,遂疇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修學,修效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焉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

――摘自班固《漢書》

導語:巫蠱之禍是漢武帝晚年發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巫蠱為一種巫術。事件發生在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使得武帝時期本已十分惡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惡化,禍央太子劉據被處死,更間接導致了西漢晚期外戚對政局的主導。

一代偉人毛主席在他的《沁園春·雪》里豪邁地寫下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些歷史上的著名創業大咖,譬如漢武帝劉徹,在他老人家眼裡也不過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那個曾經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在經歷了時間的洗禮之後,他的晚年生活卻被一場宮鬥給攪亂了,武帝劉徹最終選擇了殺戮來結束這場宮鬥,卻也給他心裡留下了永遠的痛,讓他每每想起痛不欲生,不免感嘆:若不生於帝王之家,又何至於此?以建“思子宮”療以心傷。

一場失落的宮鬥攪亂了漢武帝的晚年生活,《史記》居然給漏寫了

漢武帝雕像

宮鬥前的序曲

我們現代人的普世觀念中,認為成語“金屋藏嬌”聽上去很曖昧,但其實這是有歷史淵源的。這則成語出自魏晉志怪小說《漢武故事》,“金屋藏嬌”在書中的原句是“金屋貯嬌”。成語講述漢武帝四歲時為膠東王,說如果能娶到表姐陳阿嬌做妻子,會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館陶公主的女兒陳氏阿嬌,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只因驕橫、無子與巫盟被廢除。今天的人們若以《史記》、《漢書》做依據,完全拋開“金屋藏嬌”之類的民間八卦,很容易得出這樣一個判斷:漢武帝和他的第一個皇后陳氏完全是政治婚姻。

一場失落的宮鬥攪亂了漢武帝的晚年生活,《史記》居然給漏寫了


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已近而立之年的漢武帝,他和皇后陳氏的婚姻也走到了第十一年。我們現代人把十一年的婚姻年限稱之為“鋼婚”,如果不出意外,似乎能夠廝守終生。然而,帝王之家的婚姻因為宮鬥常常節外生枝,頻繁上演你死我活的狗血劇。漢武帝對衛子夫的專寵,女人天生的醋意使得陳氏皇后失去了理智,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男人,不用手段肯定是不行的,但她選擇了最下三濫的巫蠱之術,最終她不僅沒有奪回自己屬於自己的男人,反正徹底的遠離了自己的男人,《漢書·外戚傳》記載:上遂窮治之,女子楚服坐皇后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楚服梟首於市。

有關陳氏皇后,《史記》裡說她“嬌貴”,《漢書》則描述為“擅寵驕貴”。但請注意一點,最這裡的寵不是寵愛的意思,而是地位高的意思。身處帝王之家擅寵而嬌,歷來就沒有好下場。所以,皇后被廢是早晚的問題,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陳皇后被廢一案交由“酷吏”張湯審判,結果自然是以重判刑,株連了一眾相關人員。

一場失落的宮鬥攪亂了漢武帝的晚年生活,《史記》居然給漏寫了


相比於《漢書》,《史記》中在介紹漢武帝的皇后一節時,別出心裁地使用了文學作品中慣用的一種敘述方法――插敘。也就是說,漢武帝的第二個皇后衛子夫被安排到了陳皇后的前面,很是耐人尋味,或許這裡面另有隱情,為了順應當時的時代氛圍,司馬遷不得已而為之吧。班固在《漢書》中就完全依照時間的順序,以孝武陳皇后、孝武衛皇后這樣一路寫下來。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后宮不能一日無主,末曾生育過的孝武陳皇后被廢,漢武帝第二個皇后衛子夫順利上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都說衛子夫是漢武帝的福星,她給漢武帝帶來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更重要的只有衛青、霍去病兩位絕世名將。

一場失落的宮鬥攪亂了漢武帝的晚年生活,《史記》居然給漏寫了


衛子夫這個兒子,就是衛太子劉據,漢武帝嫡長子,漢昭帝劉弗陵同父異母兄長。

一語成讖的佳人難再得

大約在元鼎年間(公元前115―前110),司馬遷回到他的故鄉給父親守喪,之後就做了太史令。遠離皇宮之後的司馬遷,對於漢武帝后宮裡發生的諸多事情,漸漸減少了許多。但他在宮裡做郎官之時,親眼見證過王夫人的得寵和去世。王夫人只是武帝身邊眾多女子中的一個,屬於曇花一現型的存在,話雖這樣說,可是歷史往往就是如此的微妙,如果不是王夫人的生不逢時,以她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儘管衛子夫依仗母憑子貴,但也僅此而已。武帝后宮佳麗哪個不想上位 ?總之,不想上位的嬪妃不是好嬪妃。

一場失落的宮鬥攪亂了漢武帝的晚年生活,《史記》居然給漏寫了


當今世人在聽到“傾國傾城”歌,對佳人的描述雖然有些將信半疑,但歌中所說的李夫人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歷史上第一位追封的漢武帝皇后。在《史記》中,我們看不出李夫人受寵的程度,司馬遷不寫的部分,並不代表曾經就沒有發生過。因為歷史像個“千依百順的女孩子,是可以隨便裝扮塗抹的”。

平民出身的李夫人,父母兄弟均通音樂,也就是說以樂舞為職業的藝人。李夫人之所以深得漢武帝的寵幸,併為漢武帝生下第五子昌邑王劉髆。在這裡不得不插播一條資訊,那就是包括衛子夫和李夫人在內,怎麼來到漢武帝身邊?這裡面一定有一個推薦人,此人就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這位平陽公主也是有意無意的改寫著劉家王朝前進的步伐。

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唱了一支歌,與其說是一支歌,還不如說它是堪稱經典的推廣,只用一支歌就把武帝內心的佔有慾給勾引的不要不要的,因此流傳至今:“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如果說這首歌打動了漢武帝,使他迫切的想得到這位佳人,當然最後他如願所得,拋開這些八卦故事,單憑一句“佳人難再得”是不是帶有一語成讖的味道。而這恰恰是中國史書的特點,很正式的把它記錄下來,留給後人無限的感慨。

傾城傾國的李夫人如實應驗了那句讖語,佳人不再有,只是登仙界。“上以後禮葬焉”,她是以皇后的之禮下葬的,由此可見,李夫人在武帝心中所佔據的位置是何等的不同尋常。李夫人雖然香消玉損了,但她留給劉氏王朝的災難卻沒有停止發酵,反而呈現燎原之勢。

我們知道既然李夫人被當做皇后看待,那她的兒子應該是什麼樣的一個地位呢?請大家不要忘了,漢武帝還有一個嫡長子劉據,往後歲月,他會按部就班的順利接班嗎?答案是不能。不是他不想接班,而是有人不想讓他接班,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是讓人匪夷所思。

蠱在人心的巫蠱之禍

衛太子劉據萬萬沒想到,發生在徵和二年(前91)的巫蠱之禍,最後居然禍及自身。

所謂巫蠱,是當時流行的一種用巫術詛咒別人的手段,常用的手法就是扎小木人埋在地下。

然而這件事發生的時間,司馬遷當時就在漢武帝身邊做中書令,說難聽點就是幫助皇帝處理行政事務的一個宦官,太子和皇帝之間鬧矛盾,甚至兵戎相見,他該做何選擇呢?司馬遷是有選擇的,於是在他撰寫的《史記》裡完全被忽略了這一事件。我們看《史記》裡關於太子的隻言片語,似乎也看不出司馬遷對太子有任何親近感。與其說司馬遷故意選擇性的遺忘,倒不如說他更傾向於明哲保身。魯迅先生贊其《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於這些明顯的瑕疵,魯迅先生或許也是感同身受一笑置之。

一場失落的宮鬥攪亂了漢武帝的晚年生活,《史記》居然給漏寫了


即使是一百多年以後的班固,他在自己編撰的《漢書》里居然也是語焉不詳,或許是過於敏感,他也故意不把話說的太清楚,在涉及人物傳記的《漢書》裡面,也是言左右而顧其它,但也大概能知曉這一事件的起因。

一個來自趙國邯鄲人土,出身草根名為江充的人,瘋狂地誣陷太子,罪名是太子在用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太子沒有辦法只好起兵造反,漢武帝讓丞相劉屈氂指揮軍隊和太子在長安城裡血流成河,死了好幾萬人。太子戰敗逃亡,最終在外面死掉了。

一場失落的宮鬥攪亂了漢武帝的晚年生活,《史記》居然給漏寫了


江允這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追求富貴而採取的“攀附”手段。由於他的無中生有,直接導致了當年陳氏皇后巫蠱事件再次重演,只不過男女主角稍有不同。

所以,縱觀漢武帝晚年的這起宮鬥事件,居然也是因為巫蠱而起。年老體衰的漢武帝再次舉起了屠刀,既然道不同那就不相為謀。

漢武帝對太子磨刀霍霍,有些人是很願意樂見的,這些人包括丞相劉屈氂、李夫人和李延年的長兄、昌邑王劉髆的舅舅李廣利。徵和二年(前90)李廣利再次率軍出擊匈奴,大軍行走至渭橋,李廣利對送行的丞相劉屈氂說:“願君侯早請昌邑王(劉髆)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

如此看來這場所謂的巫蠱之禍,李太子和皇后喪命,幾萬人陪葬,喋血京都大災難,策劃者實際上是李廣利。如果說女人才是禍水這個邏輯能夠成立,那當然是應驗了李夫人的傾國傾城了。

經歷了這場風波,冷靜下來的漢武帝,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但他無意中說了一句實話,被記錄在了《漢書·車千秋傳》上:不朕之不德,自左丞相(劉屈氂)與貳師(李廣利)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及士丈夫……

太子和漢武帝之間矛盾爆發,其實就是兩派政治勢力的鬥爭而已,如果非要扯上“兩條路線之爭”,則未免牽強附會。帝王之家的宮鬥本來也沒什麼道理和道義可言,上下五幹年曆朝歷代,這類爭鬥反覆上演,參與者不必五十步笑百步,成者為王敗者寇式的強勢邏輯還是有一定市場的,只為了至高無上的皇權,敢於阻止者一律殺無赦,什麼同胞之情、兒女情長,那都統統不叫事。

這裡順便提一句,司馬卻那兩個朋友也被捲進了這場災禍之中。一個是任安,他當時官職為“監軍北使者”,長安城裡規模最大的一支軍隊正是由他調遣。太子造反的時候,就曾發兵符命任安出兵,結果任安接到兵符後居然來個閉門不出。這件事被上報給漢武帝定為“懷二心”之罪,任安就這樣被漢武帝給腰斬了。

還有一個是田仁,他是丞相府司直(丞相府下屬官員,負責監察不法,年薪二幹石),田仁被派去看守長安城南最東邊的覆盎門。太子兵敗逃亡至此門,田仁打開城門放走了太子。這件事在漢武帝看來,簡直就是大逆不道,不殺不足以洩心中之火。連同那些給田仁求情的大臣,無一倖免皆被問責。

如此看來,漢武帝晚年一場失落的宮鬥,司馬遷是親眼所見的,而他不寫巫蠱之禍,可能的動機我們後人只能妄加揣測,但非要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那就只能這樣總結: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孑嘆無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