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后池:太行山里种下“绿色银行”

长城网邯郸讯(记者霍文龙 通讯员李东旭)暮春时节,走在涉县关防乡后池村的愚公路上,层层的梯田上,一行行的果树争相吐绿。不远的山坡上, 忙碌的村民正在拖着水管挨个给果树浇水。

“花椒树5000棵、南天竹50000棵、樱花树1000棵、海棠树1000棵……这都是我们今年新栽种的,现在已进入浇水管护阶段,必须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面对这满山绿意,后池村支部书记刘留根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从2016年开始,后池村坚持荒山植绿、产业强村,截至目前,已栽树240万棵,创造了人均栽树2000棵的奇迹,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一座座“绿色银行”,如今的后池正阔步奔跑在成为“金池”的康庄大道上。

后池村位于太行深山,人口1200人。旱季风暴年年见,雨季洪水满地流,自古以来这是当地生态环境恶劣的真实写照,村后山上的千亩梯田就是村民的全部生计。

石厚土薄、植被稀少,靠天收的模式,再怎么种植也长不出多少庄稼,后池人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谋生。“靠山吃山,得换种吃法。”2015年从邢台前南峪村学习归来的刘留根对村子的发展有了新认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刘留根信这个理儿:山上种上树,不仅环境好了,还能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增收致富。

2016年秋到2017年春,200多个日日夜夜,后池村人刨石客土,愣是在梆梆硬的山地上栽下了72万棵松柏。那些日子,山高坡陡,树苗只能运到山脚,他们就一肩扛着树苗、一肩扛着镢头上山。山上没水,他们就新建改造水池、水柜、塘坝,用管道把水引到山顶浇树,每年浇三遍水,直到70多万株松柏顽强成活。

针对撂荒的梯田,后池村也做了详细规划,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他们相继栽植了桃树、桑葚、樱桃、葡萄等经济作物,树下间作芍药、金花葵等中药材。

渐渐地,后池的荒山荒坡开始披上绿装,如今已形成了7000多亩松柏“盖顶”,1500多亩核桃、山桃、山杏等经济林“缠腰”,1000余亩林子和中药材间作“坐底”的山区经济发展模式。

走进北怀郊,昔日的荒沟早已满目皆绿,紫桑葚、绿葡萄、红樱桃、小甜瓜等果子,从夏到秋将陆续挂果,果树遍布山腰,约有60个足球场大小的采摘园生机盎然。

绿水青山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更有真金白银。

刘留根算了一笔账:以前,地里种玉米、谷子,每亩收入仅为三四百元;改种药材、果树后,去年每亩收入达到了5000元。村子的集体收入也从以前的零增长到了140万元,人均收入从3000元增长到13000元。

桃花山上桃花争艳,聚钱岭中连翘如金,愚公路边松柏叠翠,后池的景色越来越美,名气越来越大。桃花山、先锋岭、圆梦峰、千亩梯田、十里“天路”等景色,让到此的游人赞叹不已。据统计,仅2019年后池接待游客和参观学习人员达16.5万人。

游客来了,村里产的花椒、红薯粉条、金花葵等农产品供不应求,无需出村就销售一空。

游客来了,“采摘园”受到青睐。村民刘平的承包了5亩葡萄园,一年靠采摘收入3万元。

游客来了,村里先后开了11家“农家乐”,成了专业的“生意人”。

后池的经济结构正由传统农业提升为新经济业态,由原来的旱作农业经济为主,向高效农业、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经济转变。

奋斗不止,发展不停。摆脱贫困的后池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如今他们依旧战斗在荒山植绿的征程中。“种植5万株南天竹,让绿植党旗更红;种植5000株无刺优质花椒树,打造优质花椒产业园;种植1000株樱花树和海棠树,打造后池景区游园;植松树1000棵,黄栌树1000棵,金花葵300亩,红花50亩,芍药50亩,计划栽植连翘2000亩,种植四十万株,打造集观赏和经济价值为一体的特色中药材园区。”刘留根说,“这些都是年初村两委班子制定的目标,今年必须完成,不能打折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