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10年鳥種數量增加100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黃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去年11月,65只小天鵝現身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自2012年開始,小天鵝已經連續8年都會來此棲息越冬,成為蘇州市民家喻戶曉的明星物種。

調查員在溼地公園內進行鳥類監測

事實上,不僅僅是小天鵝,近兩年,這裡還陸續出現了黃胸鵐、鳳頭蜂鷹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

2019年,蘇州市調查記錄到的溼地鳥類共有11目38科200多種,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種數達到了185種,佔蘇州總鳥種的53.47%,佔江蘇省鳥類的41.39%。10年來,蘇州地區發現的鳥種數量增加了100種,溼地公園的鳥種數量增加了40%,這讓“天堂”蘇州又多了一個“鳥類天堂”的美譽。

太湖湖濱溼地公園明星物種——小天鵝

據介紹,溼地公園是蘇州溼地保護工作的重點,一面生態開發一面強化監管,蘇州逐步形成了多類型、多層次、多功能的溼地公園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蘇州特色的溼地公園管理創新之路。

蘇州溼地資源豐富,全市自然溼地總面積達403萬畝。溼地野生鳥類多樣性是國際公認的評估溼地生態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蘇州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生物評價指標,提出“溼地好不好,鳥兒說了算”,用鳥類多樣性、水環境質量和宣教工作三項指標作為考評依據。

太湖湖濱溼地公園內的骨頂雞

近年來,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溼地保護,大力推進以太湖、陽澄湖和長江大保護為核心、溼地保護小區為主體、溼地公園為亮點的健康溼地城市建設。全市已建設市級以上溼地公園21個,劃定溼地保護小區84個,自然溼地保護率達到59%,主要指標均位於全國前列。

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是蘇州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湖濱溼地公園。園內蘆葦密佈,水質優良,有成片的樹林,是眾多鳥類的棲息地。

“保護好太湖湖濱溼地公園的鳥類棲息地,將對太湖流域的鳥類保育工作具有積極意義。”在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宣教組組長郭露霞看來,鳥類處於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中上層,它的多樣性可以表徵整個生態系統食物鏈網絡的完整狀況。

為了更好地掌握溼地公園野生鳥類資源狀況,從2014年開始,園區委託專業人員進行溼地鳥類監測調查工作。

從剛開始每季度一次觀測到如今每月一次,觀測頻率的提高也讓大家發現了不少問題。由於太湖湖濱溼地公園缺乏淺灘淺水型棲息地,一些遷徙類的過境鳥類很少來此棲息。

2016年園區開始嘗試擴建2萬多平方米的生態浮島,為更多野生鳥類提供停留和棲息的場所創造條件。

改變隨之而來。在2019年的觀測中,調查人員共觀察到7種過境鳥,其中,白喉針尾雨燕是太湖湖濱鳥類的新記錄,而鳳頭蜂鷹、日本松雀鷹、阿穆爾隼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蘇州溼地自然學校的周敏軍是參與觀測的工作人員之一,在他看來,“通過觀測,可以從鳥類生態角度出發,對溼地公園的管理方式、功能規劃等方面提出參考意見,改善鳥類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的鳥類來此棲息。”

按照慣例,每年12月應該是不少野生鳥類棲息越冬時間,但12月初太湖沿岸開展的保護水質和維持大堤景觀的人工蘆葦收割工作,在無意中干擾到了鳥類的正常棲息。

為了保證鳥類的生活不受影響,2018年,溼地公園採取蘆葦輪割的方式,既保護水質,又為野生鳥類保留了棲息地和提供食物。採取蘆葦輪割的方式後,周敏軍曾一次性觀測到600多隻骨頂雞,數量比之前翻了10多倍。

去年6月,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還進行了範圍及功能分區調整,擴大了溼地的保護範圍,極大地豐富了溼地公園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修復的內涵。

在太湖溼地公園的大力保護下,如今園區已經成為不少鳥類賴以生存的棲息地。根據太湖湖濱溼地公園歷史調查數據,去年增加了6種新鳥類,較2016年增加了20種,較2017年增加了25種,較2018年增加了16種。

為了向更多人傳遞生態保護理念,蘇州市還積極開展溼地科普教育,依託溼地公園成立全市第一個溼地自然學校,每年通過開展觀鳥體驗、親子溼地探索、學生科普調查等百場活動,引導公眾走進溼地,守護自然。

“溼地的生態環境非常具有代表性。”一直在推廣溼地保護工作的周敏軍認為,“大自然是一個生態大循環,每個環節的變化都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人類與鳥類該如何共處、與自然如何相處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要讓更多人意識到生態保護的價值和意義。”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作者:黃歡 李潤文

責任編輯:王聰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