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雙十一活動變味了?馬來西亞網友:真香

在剛剛過去的天貓雙十一大促中,全國人民萬眾一心,頂住了CPI上行的壓力,在豬肉和剁手兩大剛需面前,誠實的把票投給了後者。

截至到11日24點累計銷售額2684億,這是自阿里巴巴創立雙十一活動以來最高的記錄,也是阿里新晉掌門人張勇接任指揮棒後首次交出的成績。

誰說雙十一活動變味了?馬來西亞網友:真香

單從數據來看,不可謂不漂亮,馬爸爸可以放心的去玩耍了。

而作為一家原生的互聯網電商企業,佐佑眾工參與並伴隨著雙十一也走過了六個年頭。今年全公司雙十一當天銷售額突破300萬元,同比增長了120%,訂單量翻了一番。驕人的數字後面是佐佑眾工六十餘位小夥伴夜以繼日,不眠不休的辛勤付出。

誰說雙十一活動變味了?馬來西亞網友:真香

榮耀,與之共生的往往還有質疑和責難,每當大促結束之後總會有人為實體經濟萎靡不振而鳴不平,實事求是的說,電商的確改變了中國商業形態的格局,對實體業態產生了很深的影響,但是不能說影響了實體經濟。電商的本質仍然是實體經濟,如果沒有工廠生產的商品,沒有千萬計日夜穿梭的快遞,沒有千千萬萬個鮮活的電商從業者,那電商存在的根基又是什麼?

雙十一雖然出自阿里之手,但是發揚於整個社會。我們看到雙十一如今早已不是一家平臺的活動而是全民甚至全球人類的狂歡。

誰說雙十一活動變味了?馬來西亞網友:真香

隨著影響力的深入,雙十一作為一種符號蔓延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在佐佑眾工的倉庫裡來自國外的訂單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二,最遠的是巴西的一個客戶,而馬來西亞的林先生作為雙十一的擁躉一追就是三年。

林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馬來人,但是漢語說得很流利,在馬來西亞經營著一家中型的建材超市,並給當地的一家機械工廠提供配套服務。時間久了,市場中不免出現競爭者,馬來西亞作為熱帶國家橡膠資源毋庸置疑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工業並不發達。 一根小小的螺旋保護套在市場上就頗受歡迎,由於需求量大,人們紛紛看中了商機,不斷有人入局導致護套的價格持續下跌,利潤也變得稀薄。

商人出身的林先生警覺的發現,必須要找到一款更具性價比的護套來迭代市場,但是整個馬來生產護套的企業寥寥無幾且顏色、款式中規中矩,如果定做的話工廠要求的起量太高,資金壓力太大。無奈之下,林先生將目光瞄向了國外。

誰說雙十一活動變味了?馬來西亞網友:真香

正是得益於雙十一的普惠,林先生在阿里巴巴海外版的平臺上聯繫到了我們。憑藉無縫對接的語言溝通,第一次很快與林先生達成了交易,訂購了一箱黃色的耐磨護套, 甫一上市就銷售一空,事實證明了林先生的判斷。

所以,市場永遠沒有好壞之分,當你覺得市場越來越難做的時候不妨思考一下: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了嗎?

當還有人抱怨套路得人心、情深留不住的時候,這位門外的馬來網友卻能笑著說: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