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定投可配置滬港深基金

□金牛理財網宮曼琳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及油價暴跌等因素影響,港股大幅下挫,恆生指數市淨率(PB)跌破1,截至上週五為0.94倍,除本次外,歷史上恆生指數僅出現兩次跌破資產淨值情況。今年以來恆指最低跌至21696.13點,近期已上漲12.37%至24380.00點,參考歷史數據,港股仍處於歷史低估值水平,拉長時間至兩年以上來看,其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歷史上兩次恆指暴跌後均出現大幅反彈: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恆指一度跌至6660.42點後,經過近20個月時間上漲至18301.69點,漲幅為169.93%;2016年受A股熔斷等因素影響,2016年1月6日恆指再度跌破淨值,最低指數跌至18542.15點,隨後經歷兩年左右漲至33154.12點,漲幅為78.80%。

港股長期確實存在估值低於全球主要股指的情況,低估值可由港股的自身特徵解釋,根據港交所2018年《現金市場交易調查》披露,港股主要投資者按地區劃分歐美投資佔比超過50%,中國內地佔比為28.3%;按性質劃分海外機構投資者佔比最高為35.1%。而港股的主要上市公司則以中國內地公司為主,根據港交所2020年3月披露,中資股市值佔比為76%,成交額佔比為81%。此外,從行業構成來看,金融、房地產行業在港股中佔有較高比重。由於港股以海外機構投資者為主,加之主要投資者來源和主要上市公司來源不匹配等因素造成港股估值偏低。儘管如此,但縱向來看,港股估值已達自身歷史估值低位,仍具有一定安全邊際。此外,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中,港股仍保持高股息特徵,恆生指數股息率為3.50%,仍高於2004年以來的均值3.36%。

另外,從資金角度來看,今年以來,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近2300億元,部分機構觀點認為近期歐美投資者拋售港股同時南下資金湧入,中國內地投資者港股參與度增強,在此影響下港股估值有望進一步修復。

雖拉長時間至中長期港股具備投資價值,但由於港股自身特徵,短期易受到海外市場影響,對恆生指數、上證綜指和標普500指數進行相關性分析,得出如下結論:恆生指數與上證綜指相關性逐漸提高,1995年-2003年恆生指數與標普500相關性更高,2003年-2011年、2011年-2019年則與上證綜指相關性更高,且相關性逐漸提高;縮短統計區間至年度、月度,存在與標普500指數相關性更高的情況。考慮短期港股仍會受到海外市場影響,歐美國家雖流動性危機得到緩解,但疫情尚未結束,短期港股走勢或震盪反覆。

綜上,建議港股投資以2年及以上期限投資為主,短期內考慮到市場波動風險,建議以定投方式逐步配置。鑑於大部分投資者對港股瞭解較少,部分香港本土股票亦存在較高投資風險,建議投資者選擇港股基金為投資標的。目前主要投資港股的基金分為滬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基金兩種,對比二者從投資範圍來看,港股QDII基金除投資港股外亦可投資美股等其他海外市場,滬港深基金則僅投資港股(港股通標的股票)和A股;從業績表現來看,今年以來由於A股相對美股歐股跌幅較小,滬港深基金平均收益好於港股QDII基金平均收益;從費率角度考慮,港股QDII基金費率普遍高於滬港深基金;從申購贖回角度考慮,港股QDII基金T+2確認份額,具有一定風險不確定性。綜上考慮,美歐疫情仍在蔓延而國內疫情已緩解,同時考慮費率、申贖因素建議投資者關注滬港深基金。

投資者可通過三種方式辨別滬港深基金,一是名稱中帶有“港股”等類似字眼;二是基金業績比較基準包括恆生指數等港股市場指數;三是根據季報披露,投資組合中港股投資市值佔主要比重。從發行數量來看,截至2020年4月17日,全市場主代碼口徑(分級/類子份額基金合併計算)滬港深基金今年以來新發數量為7只,期末市場存量為142只。

具體到基金選擇方面,從行業配置角度來看,港股中金融業、能源業、地產業估值偏低,中長期可考慮配置,投資者可選擇重倉該類行業的滬港深基金。在基金經理方面,建議選擇港股投研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管理的選股能力和風控能力較優的滬港深基金。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