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墨重彩書寫“航空新城”篇章

濃墨重彩書寫“航空新城”篇章
濃墨重彩書寫“航空新城”篇章

從特區成立之初出口商品基地的城市定位到1991年在全國開“科技重獎”先河,如今的珠海正在從“澳門後花園”走向大灣區“創新高地”。2018年珠海市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佔GDP比重3.16%,全省排名第二。儘管人口總量在廣東地級市中最少,但其2019年人均GDP為175500元,位居深圳、無錫、蘇州之後,排全國第四。

40年的發展,香洲區漸趨飽和。當城市重心西移,珠海又會如何書寫城市副中心“航空新城”的新篇章?

10月23日,南都“灣姐朋友圈”線下粉絲活動——“跟著灣姐去調研”來到了珠海西區的中心——金灣區,尋找珠海西部騰飛之動力。

第1站

航空新城規劃展覽館

兩橋飛跨 改變橫琴—金灣版圖

從1979年建市開始,珠海行政中心一直在老香洲區。2003年年底,有人提出,珠海市的行政中心應該遷到珠海地理上的中心位置——斗門白藤湖和金灣區西湖的相接處。雖然珠海行政中心沒有西遷,但城市東西部的產業發展差距卻正在逐漸縮小。

處於珠海西部生態區圈層中心的金灣區,成立於2001年,位於珠海市幾何版圖的地理中軸。珠海機場、兩年一屆的航展,均位於此。也因此發展出航空航天產業。與此同時,金灣區還是廣東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重地之一,其企業數量和產值規模佔據了珠海全市的2/3,位居廣東省第三位。而新能源產業,也出現了銀隆新能源、中興智能汽車、廣通客車這些企業,為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提供了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精密的零部件。位於金灣的三灶鎮片區,有全球著名的飛利浦、博世、庫爾特等電子電器產業集聚,為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支持。

當很多人在關注深圳擴容問題時,可能意識不到,珠海的土地面積,比深圳、中山還小,只有1736平方公里,墊底大灣區珠三角九市。據南都珠中江新聞部資深記者王靖豪向團友介紹,受地理條件影響,珠海的陸地被河網分割。整個珠海,目前只有“珠海大道”這座橋連通珠海東西部。落後的交通,影響了珠海空間的釋放。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珠海市市長姚奕生在廣東代表團分組審議現場表示,珠海要實現“一年一座橋”,從今年開始,將要分別“拿下”洪鶴大橋、香海大橋、金海大橋。

在展館,團員們發現:大橋建成後,最大受益區域莫過於金灣。按照計劃,洪鶴大橋預計在今年建成通車;全國首例“公鐵同層”的金海大橋,預計在2022年貫通,屆時從金灣機場到達橫琴,只需要15分鐘車程。特別是金海大橋開通後,金灣更是將廣珠城軌、廣佛珠江城際線、機場、跨海大橋全部納入囊中,並將快速對接港珠澳大橋,對接琴澳。經濟增速已經連續好幾年排在全市前列的金灣區,其發展速度亦有望隨之提速。

第2站

珠海國際健康港

年輕的面孔 青春的研發企業

麗珠醫藥、潤都製藥、湯臣倍健、康德萊……珠海老牌企業,都扎堆在金灣區。截至目前,金灣已有300多家醫藥企業,涵蓋了生物製藥、化學制劑、中藥、保健品、醫療器械等產業體系。

在珠海紮根30多年的麗珠醫藥,被稱為是醫藥屆的“黃埔軍校”,培養出一批批優秀人才。在金灣醫藥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又有哪些新生力量正在接起麗珠等老牌企業的棒呢?

為此,調研團走進了2018年才開港的珠海國際健康港。這是一個由政府投資18億元、交由國企運營的主題產業園區。目前已有百事通、優潤醫藥、北科生物、綠竹生物等16家企業入駐。今年5月在香港上市的蘇州開拓藥業,也剛落戶於此。

在健康港,團員們走進優潤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新型藥物研發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一家快速發展中的中小型企業,年平均研發經費投入佔企業營業收入的40%以上。

公司分析和質量研究中心負責人柯興斌帶領團友們參觀了技術中心,主要包括合成工藝、化合物定製、製劑開發和質量研究四個實驗區域。

在參觀過程中,調研團發現,實驗人員都擁有一張充滿朝氣的面孔。“我們研究人員大多擁有多年的新型藥物研發經驗。”柯興斌透露:“公司十分注重對實習生的培養,專門安排研發骨幹對他們進行指導,通過現場‘傳、幫、帶’,快速提升他們的實驗操作水準。很多同學覺得在這裡的工作環境好,同事氛圍十分和諧,而且還能快速提升自己,所以畢業後就留在這裡了。”

優潤醫藥屬於新型藥物研發公司,近幾年國家有關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政策相繼出臺,對仿製藥市場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在這個大環境背景下,擅長新型藥物研發領域的企業,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柯興斌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公司承接的多個項目已經拿到國家批文並已上市銷售,創造了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第3站

航空工業通飛

廣東首個通用飛機研製基地

“既是航空人,就知責任重。既幹新裝備,就得多辛苦。”航空工業通飛華南公司工作人員在介紹航空人“711”工作制時幽默地講解道。灣姐評價他是“見過的最棒的講解員”“很好玩很風趣,也很熱愛和驕傲著自己的事業”。

珠海航空產業園,是此次調研的重頭戲。2008年11月,這個廣東省唯一的航空產業專屬經濟園區在珠海金灣機場旁邊正式開園。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航空工業通飛”)便是在第二年“飛”到此地建立起廣東省首個通用飛機研製基地。

如今,一提起珠海航空產業園,航空工業通飛就是第一張名片。在這裡,通飛不僅僅是生產基地,還是一家全產業鏈模式的飛機“4S”店。據介紹,通飛的業務覆蓋客戶調研、市場開發、通用飛機研發製造、飛行員培訓、FBO、通航作業、通用航空短途客(貨)運輸等通用航空產業的各環節。

“目前,我們在內蒙古、山西、山東、寧夏、河北、青海、廣西等地開通了多條短途運輸航線,票價最低時只需要100元,大家有機會都可以去體驗一下。”據介紹,這些成功探索給廣東省全域短途運輸提供了很好的借鑑,也在今年的抗疫中靈活運用自身優勢,調集資源,在物資運送方面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此後,又有效地解決返崗復工途中出行難問題。

在參觀航空工業通飛華南公司總裝廠房時,最先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兩排嶄新的私人飛機。據說這是準備交付給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的國產西銳SR20教練機。這款飛機在2019年共賣出了86架,其中76架就是賣給這家飛行學院。

西銳SR20被稱作“空中寶馬”,是全球市場上最受歡迎的活塞飛機。目前,在60多個國家有超過7000架在運行,2020年將交付第8000架。該機標配整機降落傘,可以在飛機遇到危險時使整架飛機安全降落至地面。至目前為止,已知拯救了100多人的生命,成為海外銷售的爆款。

據通飛華南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在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通飛積極踐行中央提出的“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戰略,克服疫情困難,順利實現國產西銳SR20教練機批量交付中飛院和北大荒通航,用實際行動為發展“雙循環”格局助力,也為我國民航事業培養更多優質飛行員貢獻力量。

引人注目的水陸兩棲飛機

“這架飛機多少錢?”幾乎每一架飛機面前,團友們都要發出這樣的疑問。

“這款SR20售價在300萬到500萬”

“那通飛還有其他更經濟的機型不?”

“有啊!我們還有50萬元左右的A2C超輕型水上飛機,以及100萬以內的領雁輕型運動飛機……”

“誒?那我們可以買一架帶回老家”“開個航空主題的特色旅店也不錯!”

通飛華南公司的工作人員開玩笑地說:“到時候給我們南都調研團都打個折!”

在通飛華南公司的展廳裡,展廳最中間的那架水陸兩棲飛機格外引人注目。據悉,這就是“國產三個大飛機”之一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

雖然AG600已飛去湖北荊門,但當聽說這架飛機的核心零部件已實現百分之百國產時,調研團不約而同鼓起了掌。有意思的是,這架飛機單“首飛”就進行了三次之多。自2017年以來,AG600先後在珠海、荊門、青島成功完成了陸上、水上、海上的“首飛”。在陸上首飛後不到300天即實現了水上首飛。今年更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轉場不到2個月就順利實現海上首飛。

據介紹,AG600在水面高速滑行時,即可在20秒內汲水12噸,8秒之內全部投放出去,堪稱“飛龍吸水”。團友們聽說後,特別希望AG600可以早日攻克各項技術難關,實現投產。

在應急救援方面,AG600更是被寄予厚望。據介紹,AG600飛機具有速度快,可達性、機動性好,搜索範圍廣、搜索效率高,安全性高,裝載量大等優點,單次最多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更令人驚歎的是,研製AG600的團隊平均年齡不到40歲。2019年,這支年輕的隊伍和“月宮一號”團隊、“中國天眼”FAST工程調試團隊等共同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殊榮。

講解臨近結束,團友們紛紛圍上來,詢問企業的招聘情況:“你們招不招海歸?”“今年校招什麼時候?”“飛機制造需要算法工程師嗎?”中國夢,也是不少人的飛行夢!

第4站

航空新城核心區

金灣圖書館裡的“黑科技”

和中新廣州知識城一樣,珠海航空新城也是由新加坡“規劃設計之父”劉太格規劃設計的。最後一站,航空新城核心區域。站在新城中軸線上,看到眼前新開放不久的圖書館、市民服務中心,規劃館沙盤上的航空新城終於變成了現實世界的認知。

走進金灣圖書館,映入眼簾的那塊電子屏,立馬跳動刷新了入館人數。在這塊屏上,大家即時可看到進館人數、每月圖書分類借閱情況、年度借閱排行榜單、新書推薦榜單等一系列有意思的統計數據和表格。

電子屏左邊,是一個“瀑布流”。這裡,“流動”著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每個月精選3000本電子圖書和300個視頻。點一點,再掃下碼,就可以把這些書籍“打包帶走”。

最吸引大家的是圖書館二樓的社科閱覽區,這裡的每一本書都裝上了8分鐘定位的“GPS”。從書架前的電子屏上檢索到書目位置後取下圖書,閱讀後將書籍放到任意位置8分鐘後再次檢索書籍,就會實時更新書籍的最新位置。這樣一來,不僅讀者可以最及時地找到書籍,還減少了圖書館工作人員分類整理的時間。據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這項技術主要靠圖書芯片和智能書架實現。大家對這項黑科技展現出超高的熱情,紛紛進行取書還書之體驗。

疫情期間,小林漫畫曾用溫暖的筆觸和富有哲理的短句治癒很多人的心靈。此次團友參觀,正巧趕上“我們在一起”小林漫畫展,團友們紛紛駐足,靜下心來回望那段時光。

站在圖書館三樓向外鳥瞰,由世界知名建築設計師扎哈·哈迪德設計的金灣航空城市民藝術中心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它那巨大的翅膀,已見雛形。

調研歸來

本次珠海金灣調研,感受最深的是到處充滿了機遇。按金灣的規劃,路一旦鋪起來,產業集群建起來,當地政府政策到位,服務到位,自然會吸引資本、產業、人才湧入。行業一旦起來,跟大灣區內的廣深、港澳、以及縱深的城市群的交流和互生互長,是必然的趨勢。大灣區大有可為。這個活動還是一個結識各行各業優秀人才的好機會,已經和不少同行逐步交流,也和小夥伴約好了,再去金灣,做金灣人才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的調研。 ——楊朝暉 領英中國

在這次調研中,我們看到了金灣區在圍繞航空、醫藥等主導產業發展方面做出的規劃和佈局,看到了為打造宜居環境,建設圖書館、藝術中心等一系列公共配套設施的積極行動,以及通過修路架橋聯通各區的大手筆、大投入。相信無論金灣還是珠海,這樣持之以恆地發展下去,前景一定越來越好。 ——莊明 山東臨沂赴廣東研學實踐工作隊

印象最深的兩點,一是航空新城的設計規劃,二是國際健康港的招商優惠政策。“大灣區宜居數珠海,珠海宜居數金灣”,所言不虛。劉太格大師設計的航空新城,公園、綠地覆蓋率之高,休閒場所之多,應該是全珠海之最了。隨著近年來市政投入的加大,生活居住所需,應有盡有。金灣不僅宜居,而且宜業……國際健康港的工作人員在解釋招商政策時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我們並不靠出租物業贏利,為了吸引有潛力的企業,我們會減免租金,甚至補貼企業進駐園區。我們看中的是它的稅收貢獻。有如此好的政策,相信金灣區一定可以吸引越來越多優秀企業進駐。

——閆瑞軍 中檢服務有限公司

珠海把未來新城市中心規劃在金灣區,佈局航空,醫藥,新能源等新經濟產業鏈,可以看出珠海“二次創業”的魄力。

——張炎強 珠海利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原先停留於規劃圖紙、沙盤上的配套利好,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逐一兌現和完善。在珠海西進的過程中,航空新城毋庸置疑能夠擔當C位(給它打CALL)。西區的城區應該是在向市區的規格看齊,也拿出最大的誠意築巢引鳳了。一塊“荒地”經過資本運作,可能就是拔地而起的新城,但如果沒有一系列總部駐於西區的單位,沒有一大批成家立業於此的居民,西區的發展又會怎樣呢? ——馮燕霞 外企職員

一直有個小問題,為什麼珠海感覺很發達,經濟體量卻不大?

200萬量級的人口,3000億量級的GDP,總量看著都不太大,反差強烈的源頭可能在發展質量。空氣優良帶來的濱海城市形象,長隆海洋公園帶來的旅遊目的地印象,格力、中航、湯臣倍健等龍頭企業帶來的發達製造業印象。這次去珠海調研了金灣區一眾項目,雖然還在起步,但航空工業和醫藥製造都是製造業的塔尖,前瞻策劃、潛心培育。

感謝南方都市報策劃的這次調研活動,跟大家交流很開心,以前在項目中遇到的軍民融合、CRO醫藥研發外包得到了面對面認識。

——王鑫 策劃經理

零距離見識我國航空製造產業基地,感慨很大,沒想到私人飛機也是跑車價格就可擁有!感謝灣姐和小南等南都團隊周到細緻的調研安排。 ——陳聖兵 電子商務經理

作為三十年前響應珠海市政府號召的第一批投資者,相隔二十多年後,這次隨著南都去珠海市金灣區調研,看到金灣區三十年前規劃的宏圖,如今已經展示在世人眼前,感謝南都!感謝灣姐及同行的記者與攝影師!此行讓我們共同見證了珠海金灣區的發展實力。

——李麗麗 副總經理

整個調研過程下來,思緒萬千,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如何逐夢“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置身金灣圖書館時,莫名想起東京日比谷圖書館來,太能誘發人的閱讀欲了。圖書館講解員在介紹信息化的同時,我拿出身份證,“嘀”的一聲,順利辦好了借書證。哈哈,太神奇了。金灣圖書館還設有專門的“書畫創作室”,這點令我更添好感,有顏值有內涵的圖書館,必須贊一個。

航空工業通飛是國家領導人考察過幾次的航空企業。負責介紹的楊旭東先生很好地科普了航天知識,專業紮實、風趣幽默、深入淺出。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怎樣看怎樣喜歡!“鯤龍”展翼,一飛沖天!能和家人搭載私人飛機去湖邊野餐,我想是大多數人嚮往的美好生活之一。夢想,有實現的那一天。“著眼發展大局,共享時代榮光”。

——楊凌 工作室負責人

“跟著灣姐去調研”之珠海金灣

出品:創意互動部 珠中江新聞部

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策劃/執行團隊:王靖豪 洪曉可

劉曉雨 詹曉贊 黃海珊 黃芳

採寫:實習生 王詩琪 南都記者 黃海珊

攝影/視頻:南都記者 鄒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