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天龍八部是武俠小說家金庸的著名代表作之一,相信大家都看過不同版本的電視劇了。

但有朋友或許會好奇的想,一般武俠劇的名字都是圍繞主角的名字或武功來起的,比如說碧血劍,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白髮魔女傳等等。

但唯獨金庸的這個天龍八部有所不同,裡面的主角既不叫“天龍”,又不會叫什麼“天龍”的武功,劇中也沒有什麼關於“天龍”的神器或傳說,為什麼金庸要給小說起這個名字呢?

這個“天龍八部”不是金庸憑空想出來的,更不是他的首創,而是一個由來已久的佛教名詞。金庸巧妙地用這個佛教名詞暗含了小說中的八個主要角色。

那天龍八部是哪八部呢?接下來就詳細的向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佛教中的天龍八部指的是八種神道怪物。去過寺廟的朋友可能注意到,裡面有些雕塑不是我們想象中慈眉善目的佛者形象,而是一些齜牙咧嘴的怪物。

這些怪物雖然不是人的面孔,但它們長年累月在佛祖座下聽法,最後都漸漸晉升入了神道,所以能夠作為護法者的形象出現在寺廟裡。

這些神道怪物一共分為八種,又以天部(或譯“天眾”)、龍部為首,所以叫做天龍八部。除了天和龍以外,另外六種分別叫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伽。

剛才說了金庸用這八部天龍影射了劇中的八個主要角色,那麼它們一一對應的是誰呢?

第一,天眾。天眾通常是作為首領的形象出現,但它們的壽命是怪物中最短的,當完成了使命以後生命也戛然而止。

這一部暗指的當然就是劇裡的中心主角——喬峰,他一生眾望所歸,不管走到哪裡都是王者風範,最後卻落得壯年而逝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第二,龍眾。這裡面的龍跟我們所知道的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龍是不一樣的,但也是一種力氣很大的、德高望重的形象,印度語中的龍通常是指聖僧。

虛竹雖然屢屢破戒,但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影視劇劇情設計的需要,總體來看,虛竹本質上還是一個比較虔誠的佛門弟子形象。

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第三,夜叉。夜叉一開始也是鬼,後來佛祖為了“以鬼治鬼”,將夜叉封為了鬼神,但這沒有改變夜叉狡黠、詭秘的天性。

阿紫在電視劇裡面有時真讓人恨得牙癢癢,但最後結局讓她自挖雙目,追隨喬峰而去,也算是一種“以鬼成神”的方式吧。

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第四,乾達婆。這是一種不食葷腥,只以吸食香氣為主的神,因此它們渾身隨時隨地的充滿了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有著變幻莫測、魔術師的意思。

到處吸香——這不就是段譽一路尋花問柳活生生的寫照嗎?同時他又有一些奇遇,時靈時不靈的六脈神劍幫他在“斗酒”比賽中僥倖獲勝,在外人看來他確實是有點變化莫測。

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第五,阿修羅。這個大家應該不陌生,大致可以理解為一個脾氣暴戾的、愛搞破壞的神。阿修羅經常與帝釋天為敵,有好戰傾向。

這個大家應該不難猜到,就是那個一心要幹大事、揪住喬峰不放的慕容復了。反派當然是沒有好下場的,不管是阿修羅,還是慕容復。

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第六,迦樓羅。迦樓羅是跟隨佛祖左右的“大鵬金翅雕”,常年以又大又毒的地龍(蛇類)為食,然而毒性累積下來對身體有弊無利,所以最後結局通常都是毒發身亡而死。

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星宿老怪”丁春秋雖然不是直接死於中毒,但他一生用毒,最後也因此受到不同形式的反噬,說他的死是間接由於用毒太過導致的一點也不為過。

第七,緊那羅。緊那羅是八部天龍里外表與人最像的,除了頭上多出一個角。因為喜歡音樂又頗有造詣,通常它們以樂神的形象出現。

這是天龍八部裡最人畜無害的角色了,時常陪伴在帝釋天的身邊,暗指的當然就是溫柔可人的阿朱。

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第八,摩呼羅伽。這種怪物人身而蛇頭,天性痴愚,所以感受不到自身的苦楚。又叫做“地龍”,因為就像天眾是天界首領一樣,它們也被認為是地界的首領。

大家覺得這像不像那個被阿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卻心甘情願的,聚賢莊莊主的傻兒子——遊坦之呢?

天龍八部為什麼不叫降龍十八掌,要起個跟主角毫不相關的名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