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競爭力-我給你結果

職場競爭力-我給你結果

思路決定出路,結果改變人生

一、結果的基本概念

二、結果導向的誤區

三、為什麼只能提供結果

四、如何提供結果

一、結果的基本概念

1.1對結果的定義不同,價值就不同

1.1.1結果定義改變我們的行為,基於客戶價值的結果定義是執行的起點。

1.1.2由於對結果的追求程度不同,工作內容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1.1.3

對結果的定義,也是管理者衡量員工執行力的重要指標。

1.2結果的含義:用以指人事的最後結局。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只為朱晦翁 還有一件為著成心上邊硬斷一事,屈了一個下賤婦人,反致得他名聞天子,四海稱揚,得了個好結果。”

巴金《懷念蕭珊》:“其實這是她的一片痴心,結果只苦了他自己。

1.3 結果本質就是商業交換

上班不是拿工資的理由;

為企業提供結果才是得到報酬的原因。

有結果有錢,沒結果沒錢!

1.4公司靠結果生存

企業和客戶是一種商業交換關係

企業用優良產品和優質服務同客戶進行交換

企業如果不提供結果而獲得營業收入就是欺騙客戶

1.5員工靠結果換工資

企業與員工本質上是一種商業交換關係

有結果有錢,沒結果沒錢

企業如果不淘汰不提供結果的員工,反過來就是對那些優秀員工的極大傷害

員工如果不提供結果而拿工資,就是在剝削企業

二、為什麼只能提供結果?

2.1對個人而言

結果改變命運!

只有在結果上的積累,

才能創造不同的人生!

2.2對公司而言

結果成就基業長青,

做結果提供客戶結果是企業唯一生存的理由!

三、結果導向的誤區

迷思1:完成任務等於結果嗎?

任務有三事

完成差事:領導要辦的都辦了

例行公事:該走的程序都走了

應付了事:差不多就行了

我已經按照您說的做了……

我已經盡最大努力了……

我該做的都做了……

當初我天天加班到晚上12點……

我已經請XX部門幫忙了……

但——看似事情做了,

就是沒有結果!

迷思2:苦勞=結果嗎?

從公司層面:

當一個員工沒有提供結果給公司,造成損失時不處罰,就會出現下一次一個好心的員工犯下更大的錯。

我們表揚勇於承擔責任的人,但同時我們處罰沒有提供結果的人,公司必須樹立結果導向的文化。

從個人角度:

在清晰的事實(損失)面前,如果不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怎麼向領導和公司證明自己是勇於負責,有責任心的人?下次公司又怎麼放心給他更大的機會?

迷思3:職責=結果嗎?

職責的定義:職務上應盡的責任

任務≠結果

苦勞≠結果

職責≠結果

四、如何提供結果

4.1 結果來自行動

執行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要結果先行動

行動不一定有結果,但不行動一定不會有結果

無論你如何思考,思考了什麼,思考的水平有多高,都不可能通過思考獲得結果

在執行的意義上,學問不是第一位的,實踐才是第一位的

成長階段的結果行動方案

明確定位:知道自己在為誰工作

術業有專攻,做好當下,才有未來

準確理解環境與人的關係

用行動改善你的身份圖像

4.2 突破_舒適_區

定義:一個人們熟悉並適應的環境,在這個環境裡,人們覺得身心都很舒適,不想打破現狀,這也是很多過早的到達自己的職業 生涯上限的原因。

4.3 別對任何人任何事說____

只有

想不到,

沒有

做不到

4.4 外包思想

方法:最基本的結果,員工都應當做到,做不到,就用外包的方式做結果,先幹活、後付錢,必須全力以赴做出結果,否則就無權要求報酬, 從“給多少錢辦多少事”,到“辦多少事給多少錢”,這是一種外包訓練方法.

口頭語:假如你出不來結果,我可以外包給別人做,如果別人做得出來,他的錢你來付.

範例:如果你做不好賬,我就請個會計來做;如果你審計不出來,我可以請審計師來做;如果你銷售不出來,我可以外請銷售人員來做; 如果你招聘不到人,我請人才中介來做;但是,如果別人做到了,這個錢,你來付.

4.4提供結果的總結

“心中有客戶價值”

如果我是“客戶”,我需要什麼?

結果導向的做事方式

跳出任務的圈子,看到結果,清楚指令後的目的,學會問問題:結果是誰要的,客戶想要的是什麼結果?

4.5給管理人員的結果導向建議

明確定義

責任承諾

精心設計

-事前

執著行動

檢查節點

及時糾偏-

事中

積極總結

共同分享

即時激勵

-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