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词是谁最早使用的?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写道:“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四海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生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这是“中华民族”一词完整的最早使用,梁启超是“中华民族”一词的最早使用者。从上下文来看,这里梁所说的“中华民族”指的是汉族。

“中华民族”一词是谁最早使用的?


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更进一步的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

杨度在1907年发表的《金铁主义说》一文,将中国解释为地域观念,将中华阐释成文化一统,把中华民族归之为文化族名,所有生长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经过交流融合,已经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应该说这准确的描述了中国在现代文化人类学上的定义。“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由此完备。

“中华民族”一词是谁最早使用的?


要知道,我国古代对国民自身的称谓,一般都以王朝代称,如“汉人”、“唐人”、“宋人”、“清人”等,或者以“华人”、“华夏”、“炎黄”等指称。到了现代,这种称谓显然不能准确完整的表述国民身份。因而“中华民族”的称谓出现是当时的文化历史必然,具有重大意义。“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建立,即是对中华民族概念最好的诠释。

“中华民族”一词是谁最早使用的?


实际上,“中华”一词在历史上早有出现。

“华”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个帝王“舜”,其名字叫“华”。在舜建立国家政权后,人们也以舜的名字称呼人民为“华”。“华”作为中国人的称呼从此流传下来。而中国的“中”意为中央之国,在先秦时期就有用来表述国家。

完整的“中华”一词,始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若使游步于中华。”这中华主要指黄河流域中下游、中原一带。

而在国家公文中正式出现,是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的《律疏》(后称《唐律疏议》),其中,对其卷三名例的“中华”一词释文如下:“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梯,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意思是说,凡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属于中国的,都称为中华。这和我们今天的“中华”含义,几无二致。

“中华民族”一词是谁最早使用的?


而历史上最有名的“中华”二字使用,当属公元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准备北伐时发表《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檄文中提出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当然,这里的“中华”指的是汉家山河制度。“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一语,由此激励了多少代仁人志士为之努力奋斗。

“中华民族”一词是谁最早使用的?


近代孙中山领导革命,也由此改编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作为其政治纲领。“振兴中华”成为百年来中国之最大目标。

今天,“中华民族”就是指生长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所有民族和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中华民族”一词是谁最早使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