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積極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教育太需要積極心理學了,因為在應試教育的強大壓力之下,孩子特別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的心理傾向。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 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如果有人問我兒童最需要培養的品質是什麼?我會說樂觀、興趣和習慣,並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兒童教育目標。

沒有濃厚的興趣,就沒有成長的動力;沒有良好的習慣,就沒有成長的保障;而興趣與習慣都離不開樂觀這個基礎。或許可以說,孩子是否樂觀是教育成敗的根本標誌。

積極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天生就是積極的樂觀的,喜歡嘗試的;

他一張開眼睛,就嘗試著到處看,當他能控制自己的動作時,就開始喜歡到處爬,到處摸……

當然,因為是“第一次”,就會出錯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嘗試成人都報以厲聲呵斥 “不準……”或者大驚小怪的驚呼 “危險!不要……”時,他就好像被電擊了一樣!

久而久之,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情變得不自信了。因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後大人是不是又該大聲說“不”了。

結果,他也許會如你所願地變成一個“乖”孩子,哪兒也不碰,什麼也不摸,但卻把“自卑”的種子深深地根植於心中。

當一個學生一次次參加考試,一次次地考不及格,一次次的被父母指責,久而久之他會對學習失去信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於是上課開始不喜歡聽講,經常走神,有時還會搗亂課堂紀律。課後也不再認真複習功課了,開始對學習自暴自棄。

積極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那麼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樂觀起來呢?

1:樂觀是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

如果我們總是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失敗,就可能放棄對此事的努力。

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事實上,我們並不是“真的不行”,只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讓人們

自設樊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我這裡講一個笑話

某女生問“你們男生為什麼追女生追一半就不追了呢?”

某男生答“你在刮彩票時刮到一個“謝”字你會繼續刮下去嗎?”

雖然這只是個笑話,這話看似也沒有什麼毛病。

但這是典型的偷換概念,用悲觀的方式偷換概念的去解釋。

積極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2:培養其內而外的教養—積極的解釋風格

良好的家庭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好的關係需要好的解釋風格,好的解釋風格才是打造好的關係的基石。

通過父母樂觀積極的解釋風格去影響孩子心理狀態,讓她樂觀積極的面對生活和挫折。做父母得不要輕易打罵孩子,讓她快樂的學習,給予一個相對樂觀寬鬆的學習環境給她。

我舉一個消極解釋風格的例子

孩子某次數學考試成績很精框,回家後沮喪地說“我永遠學不好數學了!”

我每一次考數學都不可能考好!”“我是我們班最笨的人!”

作為父母,你會做出何種評價與解釋呢?有的父母可能會安慰孩子:“老爸老媽數學細胞少,看來你也不是學數學的料。”

有些父母可能會抱怨道:“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馬尾豆腐提不得呀!

這樣的解釋就是消極的,將失敗解釋為永久性、普遍性與個人化等難以改變的原因,很容易讓人產生無能為力的悲觀情緒,從而導致習得性無助。

父母消極的解釋風格會讓孩子更加自卑甚至更加絕望,更難以繼續努力。

消極的解釋既不利於孩子成長,也不符合客觀實際。如果有,趕緊停止語言暴力。

積極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怎樣做才是積極的解釋風格呢?我再舉個例子

孩子某次數學考試成績很糟糕,情緒很沮喪。

父母開導說:“孩子,你能學好數學,你以前的數學成績不是很好嗎?”

“偶爾幾次沒有考好是正常的,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能考好。“你這次沒考好不是腦子笨,而是沒有好好複習準各。”

這就是積極的解釋風格,即把孩子碰到的挫折解釋為暫時的、特殊的原因,並向孩子指出這是可以改變的因素。孩子聽到父母這樣的解釋,不僅心情得到安慰,自信心也會有所恢復,而且他可能認清自己,開始走向正確的方向。

積極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3:讓孩子學會反駁

“不要盲目地接受對自己的侮辱。”每一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回想一下,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承受了多少諷刺挖苦。

他們又重複著多少次自我貶低!那麼,如何引導孩子發揮自身的力量,從“習得性無助”變成“習得性樂觀”呢?教孩子反駁的最主要原則就是“正確”:反駁必須根據事實,必須是可證實的。

有效的反駁建立在四大基石之上:第一是蒐集證據,第二是做出選擇,第三是化解災難,第四是發展反攻策略。

實際上,反駁是不難做到的,因為任何對孩子的簡單否定和人格侮辱

都是沒有充分的事實依據的,更不會有科學理論的支持。舉例來說,“差生”就是一個以偏概全的錯誤概念,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是真正的“差生”。在積極心理學科學依據的支持下,我們要支持孩子們說“不”,敢於和不公正抗爭。而積極心理學正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發展兒意的新科學

積極樂觀的媽媽會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4:由內而外的教養

好的家庭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讓孩子獲得幸福與樂觀的同時,父母和老師必須由內而外地接納才行。

只有當孩子樂觀自信,一切才會充滿希望。

正如馬丁.塞利格曼《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所說“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所講的話,也吸收你的講話方式。所以幫助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你自已先獲得拒絕悲觀的技能”

關注家庭教育,關注愛自然生命力了!

公眾號新家風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