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和圈子,決定了你未來的高度

一個好的環境

足以改變你的未來


荀子曾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你和誰成為朋友,你有怎樣的圈子,往往和你的性格,見識,三觀,格局,以及對未來的追求息息相關。

所以,你和誰成為朋友,你有什麼樣的圈子,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高度。

1

你的圈子,暴露了你的格局

蔡康永分享過這樣一段話:“小S的個性本身就是很樂天,很有活力,她這個朋友讓我覺得活著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而有的人會讓我覺得活著很沒勁,碰到他會把我的能量都吸走”。

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怎樣的人生。你接觸什麼樣的圈子,做的想的就是什麼的樣的事。

普通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閒事,賺的是工資,想的是明天。

生意人的圈子,談論的是項目,賺的是利潤,想的是下一年。

事業人的圈子,談論的是機會,賺的是財富,想到的是未來和保障。

智慧人的圈子,談論的是給予,交流的是奉獻,順心而為,一切將會自然富足。

賈平凹在他的《遊戲人間》裡寫道:朋友的圈子其實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為名為利的奮鬥歷程就是朋友的好與惡的歷史。

當你發現自己,一直在一個圈子裡,沒有進步,甚至倒退時,就要考慮一下,是否該換一個環境。所以,請遠離低質量的圈子,遠離那些負能量的人,

你的朋友和圈子,決定了你未來的高度


2

一個好的環境,足以改變你的一生

周國平曾說過:“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戀人,程度在兩者之間就好。”

少幾個酒肉朋友,多幾個良師益友,才能保持一顆乾淨的心,才能沒有束縛自由行走。

最重要的是,良師益友能夠幫助我們成長和提高,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報道,清華有一個叫張立勇的廚子,高中都沒有畢業,每天在學校裡蒸饅頭做飯。

走在清華的土地上,身邊都是跟他一樣年紀的清華學子,他開始發奮學習,他在學校的跳蚤市場買了五本英語教材,所有的空餘時間他都用來學習。

五本英語教材上的所有的單詞和課文,他都背了下來,後來他參加了學校的英語學習角,考過四六級,高分通過了英語托福考試,被學生們稱為“英語廚神”,最後他去做了和英語相關的工作。

張立勇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他自己的上進固然重要,但和他身處的環境,遇見的人也息息相關。

當一個人在積極向上的環境裡,在一個正能量的圈子中,你就會積極努力,發奮圖強,和良師益友攜手同行,變成更好的自己。

最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足夠優秀,才能吸引同樣優秀的人,只有和懂得的人在一起,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景。

學會管理圈子,多幾個良師益友,足以改變人生的風景。

你的朋友和圈子,決定了你未來的高度


3

有良師益友相挾持

庸人也能變成能人

曾國藩說:“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規,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也。”

一個人才能的高低,要看他的志趣。

卑微的人與庸陋的舊規矩同流合汙,越來越低微;高尚的人羨慕古聖先賢的光輝事蹟,越來越高明。

聰明和愚蠢,就這樣區分開了。

曾國藩認為,選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你一生的成敗,全部關乎於朋友。

蔣介石曾評價曾國藩:“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但曾國藩也不是生下來就如此完美的,而是歲月的流逝中,不斷地變成更好的自己。

在曾國藩的修身經驗中,有一條是:藉助朋友來監督自己

“世間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

一個人的自制力再強,也會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但如果有朋友監督著自己,戰鬥力可能就大不相同。

在曾國藩漫長的一生裡,他習慣性將自己的日記送給朋友們閱讀評點,以此交流修身的心得體會。

即使戎馬倥傯中,他仍日記不輟,並且抄成副本,定期寄回家中,讓自己的兄弟、兒子,朋友閱讀並提出建議。

只要有良師,有益友,即使你的天資不是那麼出眾,你的出生不是那麼優越,同樣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中實現彎道超車。

你的朋友和圈子,決定了你未來的高度


4

十里春風,不如有你

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樂事。

讀一篇好詩文,看一片好風景,沒有一個人在身旁可以告訴他說:“這真好呀!”心裡就覺得美中有不足。

遇到一件大喜事,沒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歡喜就要減少七八分;

遇到一件大災難,沒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

孤零零的一個人不能唱歌,不能說笑話,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鬧架拌嘴,總之,什麼開心的事也不能做。

如果有三五好友,一起上進,一起讀書,一起變成更好的人,那人生豈不快哉。

電影《奧斯汀書會》講述作家簡·奧斯汀的6位書迷聚集在一起,成立了奧斯汀書會,每人負責分享奧斯汀的一部作品,彼此交流感想心得。

在這些人中,有50歲中年單身女性,有喜歡追求新鮮刺激同性戀女兒,有愛上自己學生無法自拔的法語老師......他們的標籤不同,但生活都是一地雞毛。

電影裡的女主角,是40多歲單身主義,她很害怕走進親密關係,從沒談過戀愛,更不要提結婚了。

但漸漸地,她從奧斯汀的書中瞭解到,這是內心對親密關係的一種恐懼和不信任,才使她總是用逃避來壓抑自己。

在閱讀分享的過程中,她發現了自己對愛情的渴望和期盼,最終她找到了真愛。

最後那群一起讀書的人,每個人都找到了自我救贖的路。

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可以說明書籍對人的影響十分巨大,但更重要的是,大家圍坐在一起,彼此分享和交流,讓閱讀成為了最快樂的事。

願你有幾個知心好友,願你有一個乾淨的圈子,願你能在閱讀中遇見更好的自己,願你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餘生請和積極陽光的朋友交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