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為何不認可顏寧與屠呦呦,資歷不夠?還是評選制度“病了”

科學院所代表的是一個國家最尖端的科研水平,中國科學院歷史非常悠久,1949年9月錢三強和丁瓚就共同起草《建立人民科學院草案》,郭沫若為第一任中科院院長,完全可以說中科院是伴隨著祖國一路走過來的。

中科院為何不認可顏寧與屠呦呦,資歷不夠?還是評選制度“病了”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科院科研力量也得到了國際學術的認可,在英國《自然》雜誌的年度指數排名上,中國科學院在全球科研機構當中位列第一,高於排行第二的哈佛大學,雖然在國家和地區排名美國仍是第一,但整體來看,中國科研力量已經不容小覷了。

作為中國最尖端的科研所,科研工作者都已進入科學院為最大的榮譽,然而像是屠呦呦、顏寧這樣的科學家,最終卻沒能進入中國科學院,得到應有的榮譽,這又是為什麼呢?

屠呦呦

中科院為何不認可顏寧與屠呦呦,資歷不夠?還是評選制度“病了”

對許多人來說,瞭解屠呦呦是從近幾年的諾貝爾獎開始的,但她在早年時期就已經在醫學之路上奮鬥,1930年出生她,被取名為“呦呦”,《詩經·小雅》中也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足以看出,父母對她寄託了美好的期待。

在屠呦呦16歲時,患上了肺結核,她在生死關頭頑強抗爭,可能就是這時,屠呦呦才立志學醫,1955年,屠呦呦從北京醫學院畢業之後,就一直在中藥研究所工作,1969年,才開始著手研究抗瘧藥藥物。

中科院為何不認可顏寧與屠呦呦,資歷不夠?還是評選制度“病了”

這一埋頭苦幹就是四五十年,沒有臨床病例,她就四處收集歷代醫籍,從民間藥方入手,她收集了2000多張藥方,又編寫了640多種《抗瘧單驗方集》,日復一日的失敗,並沒有擊潰屠呦呦,而她幾十年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的出現拯救了數百萬人。

在2019年,屠呦呦與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圖靈一道入圍了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對她來說恐怕只是一個虛名,她的能力早已經得到了國際認可,若是授予屠呦呦院士,反而是有些過高在“捧”,因此一直屠呦呦都沒有正式被評選。

顏寧

中科院為何不認可顏寧與屠呦呦,資歷不夠?還是評選制度“病了”

相對於屠呦呦,爭論更大的可能就是顏寧院士,顏寧率領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她的研究具有跨時代意義,而她同樣落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而“一則顏寧落榜中科院負氣出走清華”更是在學術界引起巨大的爭論,更加令人大跌眼鏡顏寧前往美國之後,入選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這一時也是將顏寧推向的風口浪尖,但更值得反思的是,為什麼顏寧能夠入選美國科學院,中國卻不行?

中科院為何不認可顏寧與屠呦呦,資歷不夠?還是評選制度“病了”


目前學術界提到最多的可能就是“論資排輩”現象,像是“未來科學大獎”得主許晨陽在返回美國之前,就多次提到“論資排輩”,這也是寒了不少的人心,中國想要強大,不僅僅是靠“虛名”,留住這些人才才是強國之道。

中科院為何不認可顏寧與屠呦呦,資歷不夠?還是評選制度“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